簡評 | 上過太空的索尼α7SII (ILCE-7SM2 / A7S2)
【查相機資料,就看相機筆記】
之前聊過索尼新機ZV-E1,今天我們來說說它的祖輩:α7S(ILCE-7S)和α7SII(ILCE-7SM2)。
?
產品概述
索尼α7S發(fā)布于2014年4月6日。它和α7、α7R共同建立了基準、高分辨率、高感光的“三駕馬車”體系。
主要參數(shù):全畫幅約1220萬像素CMOS | BIONZ X圖像處理器?|?ISO100-102400標準感光度?|?對比度檢測AF?| 1/8000秒機械快門 |?5FPS連拍 |?1080 60p | 236萬點EVF | 3.0英寸約123萬點翻折屏 | NP-FW50電池 | 標準重量約489g

索尼α7SII發(fā)布于2015年9月11日。除了換裝內置5軸防抖的二代機身外,它還支持4K內錄、1080 120p與S-Log3等特性。
主要參數(shù):全畫幅約1220萬像素CMOS | 5軸機身防抖 | BIONZ X圖像處理器 | ISO100-102400標準感光度 | 對比度檢測AF | 1/8000秒機械快門 |?5FPS連拍 | 4K 30p | 236萬點EVF | 3.0英寸約123萬點翻折屏 | NP-FW50電池 | 標準重量約627g

快速點評
α7S是第一款具有4K錄制能力的全幅微單(需要搭配錄機),XAVC S格式、S-Log2、時間碼等功能特性奠定了索尼相機在視頻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而α7SII不僅實現(xiàn)了4K內錄,在機身、操控等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和加強。由于視頻功能過于搶眼,我們經(jīng)常忽視α7S中的“S”代表的是Sensitivity,也就是高感光。得益于全畫幅傳感器和較低的有效像素,α7S系列從誕生之初就擁有10萬標準感光度和40萬擴展感光度。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JAXA)選擇α7SII作為太空拍攝相機,也正是看中它有這樣的弱光記錄能力。

α7SII太空項目
2016年12月,攜帶索尼α7SII全畫幅微單與FE?PZ?28-135mm?F4?G?OSS鏡頭的貨運火箭發(fā)射升空。2017年2月,這套拍攝系統(tǒng)正式安裝到了ISS國際空間站的日本KIBO實驗艙外部(放置在具有加熱功能的保護套中)。所使用的α7SII針對遠程操作需要做了一些固件修改,但硬件本身與零售版完全相同。

?
?

?
?
官方樣片
?

▲ α7S | 100mm | F5.6 | 1/1000s | ISO-6400

▲ α7S |?90mm |?F8?| 25s | ISO-3200

▲ α7SII |?F5.6?| 1/80s | ISO-6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