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軌轟炸機真是無敵的存在!

地球大氣層的存在,大大方便了人類的飛天夢想。因為有大氣,飛行所需要的能量會少不止一個數(shù)量級。不必完全克服重力以后,才可以實現(xiàn)飛行。比如對大部分噴氣飛機來說,只需要飛機和運載物相加,全重的五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的水平推力,就可以穩(wěn)定的遠距離飛行;而螺旋槳飛機更是只需要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推動力,即可穩(wěn)定在數(shù)千米的高空平飛。甚至還有更極端的。大型滑翔機被拖曳到高空釋放后,不需要任何主動推力,只需要重力,就可穩(wěn)定滑翔數(shù)百到上千公里。之所以可如此翱翔,根本原因,在于在一定速度和迎角下機翼產(chǎn)生的升力,遠遠大于單純發(fā)動機火箭式反推產(chǎn)生的升力。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水平彈射起飛的艦載機,可以比滑躍仰角起飛的艦載機更省油;而且起飛重量更大??梢詭缀趺看味寄茏龅綕M油滿彈起飛。而滑躍起飛還要看迎面甲板風的臉色。

雖然大氣層帶來的升力方便了飛行,但是對飛行的限制也同樣大。這就是升力只不過是空氣阻力的一個分力矩罷了。任何大氣層內動力飛行的能量消耗,相當大的一部分都用來克服了空氣阻力。正因為空氣阻力很大;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任何一架噴氣式飛機或者渦槳飛機可以在不經(jīng)過空中加油,只靠自己起飛時攜帶的一次性燃油,就可以環(huán)繞地球飛行一圈;也就是4萬公里不著陸飛行。目前有人駕駛的噴氣機的內油直飛最遠距離不超過2.8萬公里。雖然早就有B52轟炸機編隊完成過一次性環(huán)球飛行,不過中途都經(jīng)過了至少3次空中加油。而首次完成不加油環(huán)球飛機的大氣層飛行物,居然是太陽能低速飛機。飛行速度低,平均空氣阻力肯定就小。因此空氣在提供高效率升力的同時也通過阻力拖了飛行的后腿。

要想徹底地擺脫空氣阻力而高效飛行。自然是脫離大氣層成為環(huán)繞地球的軌道飛行物最靠譜。如果軌道近地點在400公里以上。遠地點在1000公里以上,那么很有可能僅僅靠慣性就可以圍繞地球無休止的“飛行”下去。甚至有可能距離地球越來越遠。真正獲得了不需要花費燃料的“內升力”。也正是如此,因此冷戰(zhàn)時代,就有了軌道轟炸器的想法。這個問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也剛剛談到過。但是軌道轟炸器的弱點也很明顯。這就是軌道飛行本身非常不靈活;不能隨時接到命令立即打擊隨機目標;對地面固定地點瞄準和打擊在不頻繁變軌的情況下,24小時之內只有一次瞄準機會。而即使大幅度變軌,重新瞄準一個固定目標也需要幾個小時。而且完全沒有攻擊地表和海面移動目標的能力。這樣對比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大氣層底層的飛行器,主要是飛機,

和大氣層以上的軌道飛行器,也就是衛(wèi)星、洲際導彈甚至是軌道轟炸器之類,完全是兩個極端。一個可以在大氣層內靈活飛行,隨時可以變換方向,調整攻擊對象。但是能量消耗卻很大,原則上很難實現(xiàn)快速環(huán)球打擊;即使進行半球打擊,也要持續(xù)飛行幾十個小時,這會讓全系統(tǒng)人員疲憊不堪。而可以入軌的飛行器自然可以實現(xiàn)1個半小時內打遍全球。但是作戰(zhàn)靈活性又很低。如果頻繁變軌,那么幾個小時內就可能消耗原本準備用幾年的燃料。最終還未必可以真正完成瞄準。普通軌道轟炸器也很難攜帶大噸位的彈頭。這兩者的對立,在過去大半個世紀一直無法解決。直到次軌轟炸機完成為首次裝備。次軌轟炸機的作戰(zhàn)軌跡,除了起飛和著陸階段,恰恰是飛行在飛機和軌道飛行物的中間空白環(huán)節(jié)。也就是40到160公里的中上層大氣中。

中上層大氣非常稀薄,阻力大大減弱,已經(jīng)接近軌道飛行物慣性飛行階段的60%以上的狀態(tài),因此非常節(jié)省能量。而通過下降段末尾的強大弓型彈力波,又可以實現(xiàn)地面無法預測的飛行軌跡上升和飛行方向的改變。這種彈跳式飛行不但讓任何防空反導系統(tǒng)毫無辦法,而且還可以大幅度地實現(xiàn)戰(zhàn)術“漂移”。比如分導式多彈頭洲際導彈。最多可以讓不同的彈頭在初始彈道的橫向寬度500公里之內落地。也就是飛行1萬公里后,同一批彈頭可以分散在橫向500公里范圍之內,再寬就不行了。而次軌轟炸機可以在環(huán)繞地球一圈之中,讓橫向漂移幅度擴大的5000公里以上,這樣打擊范圍的選擇性就會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打擊海上或者對手陸地上的移動目標。如果次軌轟炸機本身噸位足夠大,還可以攜帶10到20噸級的超級重彈,一枚下去就可以癱瘓一個領土大國。

這是任何現(xiàn)有洲際導彈都做不到的。某些大漠上空頻繁出現(xiàn)奇異天象,除了試飛,也許已經(jīng)是日常訓練!既然說到高端俱樂部。那么次軌這個俱樂部,其實只有一名會員!未來20年內,極大概率還是只要這一名創(chuàng)始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