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強調流程,而員工卻很反感?
所謂流程,不過是利用眾人的智慧,搞清楚一件事情應該怎么做,然后把做事的方法固定下來,后面大家都跟著這種最優(yōu)的方法操作罷了。
01
一位企二代,在基層歷練了幾年以后,已經逐步開始全面接管公司。
在基層歷練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員工們都不愿意出差,這導致與客戶的對接往往都不是很及時,不管是前期的市場資訊還是后期的服務質量都有所脫節(jié),給公司的口碑和效益都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為什么不愿意出差,那就是報銷難。員工出差回來報銷,短則一個星期,長則一個月都有可能。
于是,他就選擇了幫員工解決報銷難的這個問題,希望通過解決員工的這個實際困難讓公司展現(xiàn)出新的氣象,同時又能強化公司的市場關系。
經過改善,幾個月過去報銷周期雖然略有縮短,但是離大家期望的卻依然很遠。他發(fā)現(xiàn)公司明明有線上審批流程,但是財務工作方式老派,依然要求各級審批領導都在發(fā)票上面簽字。
找過領導簽字的都知道,領導一般都很忙,找三四次都不在辦公室是很常見的事,萬一遇到領導出差,等上十天半個月也不奇怪。
于是他下令取消線下簽字,只要線上審批流程通過就行但是線上審批依然比較慢,很多領導依然是拖了好幾天不簽。
為此他又要求報銷審批節(jié)點不超過24小時,否則就考核。但這次他的命令卻不好使了,因為各級審批人員都有自己延期的正當理由。財務人員說,每個月總有那么幾天忙著做賬開票,加班都做不完,哪有時間來給你們審核報銷;業(yè)務領導說,我出差在客戶那邊,白天開會晚上陪吃陪喝,回到酒店都昏昏沉沉了,別的業(yè)務流程能處理就不錯了,報銷這些小時就回來以后再說吧。如此,事情就擱置那里。
02
這就是典型的流程問題
整個流程的節(jié)點:報銷發(fā)起人→部門領導審核→會計審核→財務總監(jiān)審核→總經理批準→出納執(zhí)行打款。乍一看并沒有太多問題,和絕大部分公司的報銷流程都差不多。

首先分析這個問題:
這個流程的客戶是誰?換個說法這個流程是為了誰服務的?”
“沒錯,流程的顧客就是報銷者,所以我們在流程設計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顧客的需求,那報銷者的訴求是什么?”
“第一時間拿到報銷款!”
“為什么不能第一時間拿到報銷款?”
“領導審批時間太長了。”
這個流程需要4個人審批,部門領導、會計、財務總監(jiān)、總經理,大家覺得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真正需要審核其實只要這名會計就行了,其他人都沒有必要。要判斷有沒有必要其實也非常簡單,思考一下每個節(jié)點上的領導審核什么,就知道了。
“部門經理主要是為了確定員工的出差真實性。”
報銷必須要經過總經理,主要也是考慮控制風險。”
其實讓總經理審核,只不過是讓領導來分擔責任罷了,萬一將來出了問題,我們可以說,這不是總經理都已經批準了,但這對于風險本身根本一點幫助都沒有,總經理也不可能花精力在這種事情上。其實這個流程只需要會計審核就行,財務總監(jiān)如果覺得自己有必要復核再把一道關那就保留,但其他領導根本就不需要審批,而總經理與業(yè)務部門領導,往往又是最難找到人的,你們把這些沒有必要又很難找到人的領導都拉進流程里面來審核,才是導致報銷慢的根本原因。
“那萬一有員工惡意報銷一通跑路了怎么辦?”
“我們可以進一步細化完善我們的流程來規(guī)避風險,例如我們可以設定一個額度,3000也好,5000也罷,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定,超過這個額度流程就變成了先審批后打錢,沒超過就可以直接打錢。”
“那如果一個分多次進行報銷呢,一天內提交了10次,幾萬塊錢就直接出去了。”又有人問道。
“那還不簡單,規(guī)定每天的報銷頻次不就行了,每周只能免審批報銷一次,超出就要先審批。”

程框架梳理得清清楚楚,最后定出來的流程如下:報銷者提交→出納付款打錢→會計審核→財務總監(jiān)審核。然后為了控制風險,財務總監(jiān)決定前期還是要100%審核,但是因為改成了事后審核,員工依然可以第一時間拿到報銷款。同時報銷流程要求和出差流程進行關聯(lián),避免出現(xiàn)真實性虛報,又將單筆金額控制在5000以內,避免數(shù)額虛報帶來的風險。

這個困擾他許久的問題,通過這樣簡單的流程優(yōu)化,就得到了妥善地解決。
03
為什么我們的流程總是做不好?
在很多的企業(yè)都發(fā)現(xiàn)基層員工一聽流程就煩,甚至想要罵人,認為那就是一堆不干活的人,專門弄出來一套東西來為難干活的人,借此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而在管理層那邊,又總是容易聽到另一種說辭,認為員工能力素質不行,總喜歡不按流程違規(guī)操作,導致公司管理兩層皮,企業(yè)管理能力與效率一直上不去。
出現(xiàn)這種問題,最常見原因大致有以下3個:
搞不清流程的服務者01
太多的企業(yè)在流程設計的過程中,總是關注領導想要什么,錯把領導當成服務對象,卻忽略了流程真正的使用者(一線業(yè)務人員)他們想要什么。
這就導致很多流程在設計出來以后發(fā)現(xiàn)領導看了很滿意,但是一線業(yè)務人員操作起來卻十分復雜,銷售人員好不容易拉來業(yè)務,結果內部一堆流程評審下來以后,客戶早就等不及跑了。
所以在流程設計之初,一定要充分考慮流程的使用者,他們到底需要什么,一定要圍繞著他們的需求來策劃。
依賴增加人為審批來控制風險02
流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業(yè)務合規(guī),控制企業(yè)風險,這當然沒有錯,但是如何控制風險,方法選擇就很重要。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就是采購的定價流程,公司都擔心采購吃回扣價格報高,于是每次定價以后都要經過成本會計來審核,成本會計收到報價后經過一大通計算最后給出一個意見,經常需要多輪協(xié)商,流程退來退去。
但是試想一下,是不是可以讓成本會計的工作提前,在采購定價之前先根據市場行情計算出一個標準成本價,只要采購談的價格在標準成本一定的偏差范圍內就給予認可,那后面審批過程中扯皮的過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
所以在流程設計過程中,對于每一個增加的審批節(jié)點,都要問一問,需要這個節(jié)點審什么,能不能通過過程要求去替代。
控制風險最好的手段往往不是增加領導的審批節(jié)點,而是把規(guī)范要求融合到業(yè)務流程的過程當中去,形成標準的輸入、輸出,自然而然就控制了風險,減少了來回扯皮的過程。
企圖一勞永逸一成不變03
一個非常精妙的例子,公司流程就像人穿的衣服,隨著公司內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也應該發(fā)生變化。市場環(huán)境變化了,就像一個人從夏天到了冬天,若還是穿個T恤就會感冒;內部規(guī)模增長了,就像一個孩子長大了,再穿童裝就會穿不上一樣。
很多企業(yè)企圖通過一次改革、一次咨詢就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xiàn)實的。
所以,當越來越多的員工開始反感流程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重新審視流程的適用性。
寫在最后
?? 流程聽上去好像很高大上,但其實一點也不復雜,因為無論有沒有流程,事情總是要做的。
所謂流程,不過是利用眾人的智慧,搞清楚一件事情應該怎么做,然后把做事的方法固定下來,后面大家都跟著這種最優(yōu)的方法操作罷了。
只要在流程設計的時候能夠充分思考前面的3個問題,那么最終設計出來的流程,一定不會跑偏。
——? ?END? ?——
版權申明:精益爭霸尊重版權并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chuàng)作;如文章視頻、圖片等涉及版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將根據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