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印度不放棄“前進政策”,邊境問題就得不到根本解決

文/行走斯圖卡
印度政府假裝度過疫情危機后,邊境局勢再度被拿出來炒作。據彭博社報道,最近印度外長蘇杰生再度就邊境問題放炮,指責中國仍然在邊境的爭議地區(qū)部署部隊,對中國是否會履行撤軍的承諾表示不確定性。他還警告中國,邊境問題仍然是中印關系面臨的挑戰(zhàn)。
蘇杰生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求中國在邊境做出單方面讓步,并且威脅中國,不讓步就不會改善中印關系。對此,中方回應的態(tài)度也很簡單。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的軍事部署是正常的防衛(wèi)安排,“旨在防范應對有關國家對中國領土的蠶食和威脅”;此外,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邊境問題,并且不贊成將邊境問題與雙邊關系掛鉤。
中方的回應其實說得很明白,陳兵邊境就是防止印度的小動作。印度想要解決邊境問題,不是不能談,而是印度必須先放棄對中國領土不切實際的妄想,然后再坐下來慢慢談。而且中印之間的談判,不會接受任何人為設置前提的威脅,印度別想用雙邊關系來試圖脅迫中國做出讓步。
自從2020年中印邊境局勢持續(xù)緊張以來,我們早就看清了這樣一個事實:印度已經認識到,他的綜合國力與中國相比就是云泥之別,不僅僅是各項數值的絕對差距,還有很多軟實力方面的不足。印度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賊心不死;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試圖重新挑起外界對中印邊境的關注,主要目的還是想和西方國家的反華逆流相呼應,企圖引入外部勢力的干預。
莫迪政府試圖將印度打造成為“有聲有色大國”,有聲有色我們是看到了,但是大國卻連影子都沒有;而且因為抗疫不力,印度正在逐漸西方國家孤立。
6月24日,香港《亞洲時報》刊發(fā)尼泊爾學者的評論文章稱,西方國家越來越覺得印度不足以成為“遏制中國”的伙伴,印度將會被困在南亞,在世界上到哪都走不出去。
作者認為,美國一度認為將中國孤立出國際政治和經濟體系后,印度可以迅速填補留下的空缺,因此新一輪冷戰(zhàn)不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重大影響。這種思維在特朗普時代就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其第一任國務卿蒂勒森就將美印戰(zhàn)略合作視為“貫穿整個 21世紀的伙伴關系”。
但是印度抗擊疫情失敗,迫使美國和西方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國家;他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犯下了一個嚴重的戰(zhàn)略錯誤,那就是高估了印度的潛力,將其視為“可以替代中國”的“全球參與者”。
但是莫迪政府并沒有想著如何修補自己的過錯,痛改前非、重新出發(fā),而是想著如何投靠西方勢力,妄圖借西方國家的手遏制中國,為自己下一步火中取栗創(chuàng)造條件。正如尼泊爾那位學者所言,印度對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也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了遏制中國,故意對印度的吹捧,被莫迪政府當成了事實,然而在西方的眼里,印度“正在失去利用價值”。
這個時候印度還試圖炒作中印邊境局勢,能得到西方的積極響應嗎?口頭上的支持可能會有,但是行動呢?說真的,這其實還不是印度最危險的情況,真正危險的是,當西方發(fā)現(xiàn)印度無法幫助它們去薅中國的羊毛時,就會毫不猶豫地去薅印度的羊毛——這樣的苗頭已經出現(xiàn),隨著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高度依賴美元的印度經濟很可能要面臨新一輪經濟危機,國際貨幣基金會此前已經發(fā)出了警告,印度經濟很可能會倒退25年,甚至是回到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