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應(yīng)仁之亂的日本武士,鐮倉時期日本武士之基本面貌小考——副篇二
受現(xiàn)在日本大河劇的影響,在一般群眾心中的日本武士無一不是這樣的形象(截圖來源大河劇《葵 德川三代》,圖片頗為不清晰,請各位看官原諒):




受以上因素影響,很多人認(rèn)為對馬島之鬼里的日本武士也是上面那樣,其實并非如此(所用截圖來自《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




可能讓很多人意外的是,鐮倉幕府時代的日本武士其實是和元朝軍隊一樣躬心于騎射的軍隊,在尾崎綱賀《蒙古襲來》里記述了這么一段趣事:
1261年,時任幕府大將軍的宗尊親王在極樂寺舉行射術(shù)大賽,盛況無比空前??旖Y(jié)束的時候,宗尊親王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要求:“聽說傳說中有種叫做‘小笠懸’射箭技術(shù),可否讓我見識一下?”
所謂“小笠懸”,就是在一根木棍頂端綁上一塊四寸見方的小木板,射手必須要在奔馳的馬背上射中這塊木板,是一種很難的射箭技術(shù)。在如此高規(guī)格的典禮上,表演這種箭術(shù)出了丑,恐怕這輩子在眾多公卿面前也難以抬起頭了。于是座下的那些自詡東國李廣,西國樓煩的公卿們?nèi)苦淙艉s。要么不是突然間變得無比謙虛,總之無人敢站出來。
沒想到第二件讓人驚訝的事情出現(xiàn)了,北條時賴轉(zhuǎn)過身,對未來的北條時宗說“太郎,你去試試吧。”
只見北條時宗站起身,對身旁唧唧喳喳的公卿議論聲恍如不聞般的行禮,然后上馬。接著躍馬揚鞭疾馳到跑馬場中央,然后輕舒猿臂一發(fā)中的。全場頓時掌聲雷動,宗親尊王也不由得開懷大笑。
不僅這些公卿階級時常搞一些類似的騎射活動,下級的一些鐮倉武士也常常會搞一些“犬追馬”(騎馬射擊奔跑的狗),“流鏑馬”(騎馬射擊三個并列的箭靶),忽必烈派去日本出使的趙良弼也報告說:“睹其民俗,狠勇嗜殺”。
幕府將軍授予御家人土地俸祿,換取后者的奉公。相似的,下級武士要付出以相應(yīng)的軍事義務(wù)與其他效勞,方才得以換取幕府大將軍的賞賜。
加上前面所提及的“物哀”思想,使得忽必烈的軍隊在登上日本的國土以后面對的必然不是一支孱弱的軍隊,而是一群嗜血的亡命徒。
誠然,兩次征日戰(zhàn)爭都是日本方面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zhàn)。但是這場日本歷史上少有的正義之戰(zhàn)也隨著日本1936年《小學(xué)國史教師用書》里用于軍國主義宣傳而煙消云散了。
我曾經(jīng)聽一友人說過:日本國就像一個鬧鐘,始終在我們想打盹的時候就用激烈的震動吵醒我們。我同意他的觀點。但是這一次日本人用行動告予了我們對自己侵略史看法的反面教材,也告予了我們對于自己光輝歷史使用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