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罌粟花》【杜紹銘 X 于可人】這對CP的一些磕學(xué)探討
? ? ? 杜紹銘在前幾集,我記得于可欣剛死了的時候,于可人來照顧他,他看見這張臉,會把她當成于可欣,對這張臉愛恨交加。不可否認杜紹銘愛于可欣,也煩她一天到晚捕風(fēng)捉影疑神疑鬼,更恨她背叛自己(實屬監(jiān)守自盜了)。
? ? ? 我想如果叫【杜紹銘 X 于可人】?這對CP叫【“杜”物思“人”】的話,一開始是扣題的:睹-于可人臉-思-于可欣。
?
? ? ? 至于為什么我能磕這對,相信杜紹銘五年后是愛于可人的,立足于以下這幾個方面:
1、有一部分因為這張臉。這張臉會牽動他對于可欣的情緒,不論愛恨,都很強烈,而且致命地強烈;
2、好壞對比太明顯。和于可欣比起來,于可人性格太好了,溫柔體貼,說話輕聲細語,也不發(fā)瘋(瘋都讓趙學(xué)廣發(fā)完了),特別正常。杜紹銘常年在于可欣高壓政策下,突然接觸到這種如水的溫柔,對比太明顯,很容易就陷進去;
3、自己當年的沉淪,于可人來照顧他,間接影響了她的婚姻關(guān)系,姐夫有點愧疚和后悔,愧悔也會生出愛意。
4、因為3,趙學(xué)廣猜忌她,對她不好,精神上虐待她,還偏偏要拉著她對著外人演恩愛的戲。杜紹銘會因此憐惜她,憐而生愛。
5、于可欣死后,杜紹銘身邊就沒有什么親近的人了。女兒本來是最親的,結(jié)果他自己石樂志(失了智)認為女兒不是自己的,堅定弄斷這層血濃于水的關(guān)系,這幾年雖然關(guān)系有所改善,但畢竟生疏才是底色;何起華是好朋友,好同事,也是好兄弟,但是人家畢竟有家庭,不可能三天兩頭來陪伴自己;至于李秋萍,本片四大惡人之一,等于他的附骨之疽,杜紹銘擺脫還來不及。于可人是相對而言,他能心平氣和進行交流和真心寄托感情的一個。
(本片四大惡人:于可欣、趙學(xué)廣、杜鵑、李秋萍——按照出場順序,殺傷力程度不分強弱)

6、他始終背著那個沉重的“女兒不是他的”的包袱。他始終堅信女兒不是自己親生的,這塊大石頭,壓在他心里。然而這塊大石頭下面壓著的,還有一個于可人,有且只有兩人,兩人一起為了這個事情各自心照不宣地痛苦(這個叫“吊橋效應(yīng)”還是什么效應(yīng)來著)。眾所周知,共情也會產(chǎn)生愛意。
7、他會覺得他倆是命運共同體。這幾年他身邊沒了個令人窒息的于可欣,又多了個個讓人窒息的李秋萍,退一萬步說,他能忍受于可欣的控制全是因為愛,他對李秋萍一點愛都沒有,甚至全是恨和不甘,李秋萍能以未婚妻身份在他身邊,全是為了于可人的安定生活而做出屈辱的選擇。而于此同時,于可人家里那位趙教授也開始作妖,走的路子也是“控制”,令人窒息。他顧影自憐默默忍受的同時,對她所遭受的一切會感同身受,從而生出命運共同體的感情。有句話說:人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奇,唯獨遇到理解。他懂她的痛苦,也在忍受同樣的痛苦,他還可以逃避,她卻只有全盤接受。
8、他明明是頭脫韁的野馬,只會對深愛的人低下不羈的頭顱,心甘情愿套上婚姻的韁繩。7里面說了,他為了她跟不愛的李秋萍訂婚,類似于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對于大男子主義的他,不啻于給自己頭上帶了頂血滴子,但他依舊咬牙去做了,無怨無悔。心理學(xué)上說,人對于自己付出過的東西會更加珍惜——他為了她付出了那么多,就算當時不是愛起碼也有情,那么五年過去了,難道沒有愛?
正如@吃腳趾甲不吐渣?說的那樣:
?“他們倆的愛?就是很復(fù)雜”
“就是 其實他們剛開始并不是愛 就是互相憐惜 互相關(guān)心”
“然后就 就 就”
“就是在這種互相救贖中淪陷了”
洋洋灑灑兩千字,突然發(fā)現(xiàn)有點跑題了。
本來最開始是想探討【杜紹銘 X 于可人】 這對CP是用【“杜”物思“人”】還是【“可”骨“銘”心】來命名更恰當?shù)摹?/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