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了解一個人的本質非常準確,可惜太多的人并不了解……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個方面尋求被別人愛,當然愛我們的人越多越好;但另外一方面,我們還要避免被別人害。害就是傷害,欺騙其實也是一種傷害,任何一個人被欺騙以后都感到痛苦、感到難過。
現(xiàn)實情況是這樣的:我們發(fā)現(xiàn)真正愛我們的人不多,給我們制造麻煩的人卻很多。這樣一來,怎樣識別人,就成為我們活著的一項重要任務——你認不清人,你認不準人,你不是被騙,就是被傷就是被害,甚至你可能會死在別人手里。
那怎樣判斷一個人可信不可信,可交不可交?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和方法,所以常常吃虧,常常上當受騙,常常受傷害。
在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種非常靈的方法,任何人的靈魂都逃不過這個方法的檢驗,就看兩點就行了。
第一,看這個人真實不真實?如果一個人說話,承諾很多,兌現(xiàn)很少,或者壓根兒就不兌現(xiàn)。
如果一個人說話前后矛盾,說明他在說假話,?這種人一律不可信。你要仔仔細細地研究這個人有沒有說假話,如果他說假話,你一定要遠離他,一定不要信任他,一定不要和他深交,保持清醒的頭腦和他拉開距離。
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給你愛的人、給你信任的人、給你理解的人、愿意給你奉獻的人,是善良的人,但是善良有一個前提就是“真善美”。
我簡單地介紹這三者的關系,“真”是基礎。比如說,一個人在你面前說話特別好聽,特別關心你,表現(xiàn)的特別理解你,特別支持你,但是內(nèi)心里卻對你充滿了怨恨、嫉恨、仇恨,內(nèi)心里想把你置于死地而后快,那么他口里說的話就是假的,他內(nèi)心里是惡的。
他嘴是善的,嘴說愛你,心遠離你;嘴說愛你,心卻恨你。就說明他的善沒有基礎。
真也是美的基礎,真是善和美的基礎。一朵花非常漂亮,就像我書房的這盤花,它是真的,它是這種淺綠色的綠蘿。
但是如果它是塑料的,它也很美,甚至比真的還美,但是它不生長發(fā)芽,沒有新陳代謝,甚至還有毒。它再美,也是假的。所以真是美和善的基礎。
但真的卻不一定是善的,一個人很惡很惡,很假很假,這是真的,但它卻不是善的。所以,真是建立善的基礎,真是基礎,善是動機。
我們的心是善良的,想做善良的事情,我們行為也是真實的,我們的言語也是真實的,這樣就達到了真與善的統(tǒng)一。
有時候,你雖然是真的,你動機也是善的,但是你的動作很粗,也很不恰當,你的表現(xiàn)方式卻不好。
我原來上班的時候,我們單位有個女同事,她這個人很好,心特別善良,人特別正直,但是她表達愛的這種方式,你真是受不了。
這位女同事長得人高馬大,她見到你以后,“啪”在肩膀上打一下:“老王,最近好嗎?”她的手掌特別有力,這一下打得你疼得不得了。
中午來辦公室找你,她敲門的聲音,大得不得了,邦邦邦邦,如果敲兩下,你沒反應,馬上拿腳踹門。
但她這個人確實是個善良的人,正直的人,大家公認的。她一點兒惡的動機都沒有,但是表達方式不美。
真是基礎,善是動機,美是表達方式。
善良的動機,真實的行為,美好的表達方式,內(nèi)心,言語,行為都是真的,并且朝著善的方向、善的動機發(fā)展,表現(xiàn)方式是美的,這樣就達到了真善美的統(tǒng)一。
所以一個真的人,可能善也可能不善,但善的人一定是真的。
真是善的基礎,連真都沒有,根本不要談善。所以只要一個人撒謊,只要一個人老是承諾不兌現(xiàn),只要一個人經(jīng)常說大話、說空話,千萬不要相信他們。一定不能跟他們深交,深交會把你害死、把你騙慘。
所以有些人說話特別的漂亮??鬃诱f:巧言令色者鮮矣仁,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他說:假話往往說得很漂亮,假話往往以漂亮的方式來表達,但是我們只看到漂亮,看不到假;只看到美而看不到假。
這是第一點,一定要睜大眼睛看這個人真是不真實,有一點不真實都不要相信他。
但是有時候,有些人說話說錯了,這可能是他當時的認識水平不夠高,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不足,說錯了話,這和說假話是不一樣的。就是說,你最好保持沉默,你不要撒謊。
相信真實的人,結交真實的人,一定不能結交虛假的人。前后矛盾、老是說假話、說大話、說漂亮話的人,一定要遠離,不遠離你遲早要吃大虧!
任何人,只有在這個地球上活著的任何人,只要說漂亮的假話,他一定是惡人。當然,說不漂亮的假話,他也不是個東西!
一定要誠實,真實,信實(誠信真實,就叫信實),這樣的人是可交的,可信的,可以合作的。
第二個,就是看這個人冷靜不冷靜。有些人說:我為什么相信人還要看他冷靜不冷靜呢?
當然要看他的冷靜不冷靜,因為,一個冷靜的人是充滿理性的人。
冷靜不同于冷漠,冷靜有兩個含義。
第一,內(nèi)心比較平靜,沒有波瀾,沒有起伏。
第二,思考能力很強,總是用一種理性的思考方式來看待問題。因為冷靜的人,他的理性功能很發(fā)達。
按照康德的觀點,真正的智慧必然以品德的形式來表現(xiàn)。康德認為,品德(或者叫道德),純粹是理性的東西。這一點,說得是絕對的對,但是理解起來是很難的。
為什么道德一定是理性的?道德一定含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不叫道德。
一個理性的人做事謹慎小心,按照規(guī)律去做。他可以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他考慮得非常周全。
有些人一點兒都不理性,尤其是多血質的人。不理性的人,你不能跟他打交道。因為他會做出莽撞的事情,他被情感所駕馭,他被一股盲目的熱情所駕馭,這種人不可深交。你如果要深交,將來就會把你帶入麻煩里邊去,或者給你制造麻煩,或者給你制造禍患,一定要看一個人冷靜不冷靜。
冷靜并不排除熱情,冷靜的人,可以駕馭自己的感情,他的熱情是受理性調動的熱情。
信實(或者叫真實)、冷靜,這樣的人,你可以和他交朋友。
凡是身上不具備這兩個特點的,你跟他走得很近,你受傷、受害、受騙、受麻煩是遲早的事情。
對年輕人來說,請聽一個長者的建議;對中年人來說,請聽一個朋友的建議。
本文轉自“王國榮與眾不同的心理學”公眾號
作者簡介
王國榮,心理學家,獨立學者,作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的創(chuàng)立者、中國循證心理療法第一人。曾任心理醫(yī)生雜志社首席學術顧問,上海博愛醫(yī)院高級心理治療師,是中國國內(nèi)最有實力與天賦的心理學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專著,其中《學生心理問題突破性治療》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nèi)數(shù)百所大學列為館藏圖書,《50 種心理治療與調適方法》獲中國高等院校出版社聯(lián)盟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人生最重要的 10 種關系》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列為心理學大師系列叢書,《與抑郁癥握手言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專業(yè)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