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為什么要把趙云在北伐時的年齡寫大了十幾歲?
本鬼在前文《為什么說<三國演義>在對趙云年齡的描寫上出了“BUG”?》中提到:小說《三國演義》在描寫趙云年齡的時候出現(xiàn)“bug”,將趙云的年齡寫大了十幾歲。那么羅貫中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首先,《三國演義》是一部整體基調為悲劇的歷史題材小說,描寫了以季漢為代表的近乎完美君臣在面對天命難違時的悲壯。無論季漢君臣的“主角光環(huán)”有多么明亮,季漢的大悲劇結局都是注定的。

在“六出祁山”的章節(jié)中,季漢“逆天而行”的悲壯感達到了高峰。為了凸顯季漢“六出祁山”的悲壯蒼涼與諸葛武侯的孤獨,《三國演義》有意將趙云寫成“七旬老將”,讓讀者對季漢的悲壯更能感同身受。

其次,雖然《三國演義》是悲劇,但羅貫中很好地處理渲染悲劇的節(jié)奏,否則會導致讀者棄書。特別在火燒連營到六出祁山兩大悲劇高潮之間,羅貫中有時要適當?shù)瘎》諊?,控制小說的感情節(jié)奏。

在真實的歷史上,季漢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失去了法正、關羽、黃忠、張飛、馬超、劉備以及孫乾、糜竺、簡雍、馬良,創(chuàng)業(yè)團隊幾乎全滅。但要是完全按照歷史來寫肯定導致小說的感情節(jié)奏失控。

于是羅貫中要適當?shù)貨_淡火燒連營到六出祁山之間的悲劇氣氛,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兩個:一是給某些人物延長壽命,比如馬超在歷史上早于劉備去世,但小說卻讓馬超活到了諸葛亮一出祁山的前夕。

二是通過某些細節(jié)描寫和對具體年份的虛寫來影響讀者對情節(jié)時間的感受,讓讀者覺得火燒連營到六出祁山不是隔了幾年而是十幾年。那么就可以沖淡季漢創(chuàng)業(yè)團隊在幾年之內幾乎去世的悲劇氛圍。

正因如此,羅貫中故意將趙云的年齡寫出了“BUG”。通過趙云的年齡寫大了十幾歲,羅貫中讓大部分讀者感覺火燒連營與六出祁山之間相隔了十幾年,成功沖淡了小說在“走麥城”之后的悲劇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