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茶】12代酷睿走向非凡?Acer 非凡S3測試報告

隨著12代酷睿的發(fā)布,INTEL對AMD的反擊就進入了總攻階段,之前測試桌面級的CPU在犧牲能耗比的情況下,已經在性能上實現對AMD的全面反超。那么在對功耗控制較為苛刻的筆記本平臺上,12代酷睿是否也能找回場子呢?今天就帶來Acer 非凡S3 2022款筆記本的測試報告。

產品整體外觀:
這次用到的測試產品Acer 非凡S3 2022款,是一款定位辦公的EVO筆記本電腦。這次用到的配置是I5 1240P CPU+16G內存+核顯的版本。具體配置如下:

筆記本整體采用金屬外殼,可以看到A面是一塊完整的金屬殼。

屏幕打開方式為傳統(tǒng)方式,并不支持平板模式。最大開啟角度約為135度。

B面則是筆記本屏幕,采用的是一塊分辨率為2560*1440的14寸IPS屏幕,刷新率為60Hz。

攝像頭位于屏幕頂部,沒有物理遮蓋設計。

C面是鍵盤+觸摸板,鍵盤采用的是14寸筆記本的經典設計。

貼紙上可以看到非凡S3的幾個主要賣點,采用QHD分辨率的14寸窄邊框IPS屏幕,DC調光+低亮度顯示優(yōu)化,WIFI 6E和HDMI 2.1。屏幕算是非凡S3比較重要的賣點。

整機性能上通過了INTEL的EVO認證,所以性能上也是有保證的。

非凡S3還支持指紋解鎖,相當商務的功能。

D面可以看到大面積的進風柵格,兩個較小的開口是喇叭的聲音口。

筆記本的散熱出風口在中間位置,出風方式為向上吹風。

筆記本打開后可以為底部提供額外的空間,提升散熱效果。

左側IO為雷電 4*2(整合供電功能)、HDMI 2.1、USB 3.0。

右側則為筆記本鎖孔、供電+點亮指示燈、USB 3.0、3.5耳麥接口。

非凡S3的左右寬度大約為32厘米。

前后深度約為21厘米。

厚度約為2厘米。

非凡S3的供電適配器較為小巧,供電接口也終于改成更通用的USB TYPE-C了。

變壓器功率為65W,由臺達電子代工。

非凡S3本體的重量為1.29千克。

適配器重量約為0.187千克。

整體合計重量為1.48千克。

筆記本內部拆解:
接下來我們簡單拆解一下非凡S3的內部結構。

D面內部處理的開始比較細致的,可以看到大量絕緣和接地處理。

非凡S3的散熱架構為底部吸熱,向后向上吹出熱氣。兩個風扇并排擺放,導熱通過2條熱管來實現。

電池容量為3545毫安/54.5Wh,新普制造。

內存被金屬屏蔽罩覆蓋,顆粒型號為三星的K4UBE3D4AA-MGCR。內存直接焊接在主板上,不可替換和擴展。

非凡S3的主SSD型號為鎂光?MTFDKBA512TFK,支持PCI-E 4.0 X4。

SSD顆拆卸替換,支持2230、2242和2280規(guī)格。

筆記本風扇下方有個排線,拆掉排線就是空置的M.2 SSD位置,同樣可支持2230、2242、2280規(guī)格。

安裝一顆WD SN570來測試,支持完成的4條通道。

非凡S3的無線網卡居然給了一個電競版的killer ax1675I,這是INTEL AX211的衍生版本,可以支持到WIFI 6E規(guī)格。

整體性能測試:
接下來針對非凡S3進行整體的性能測試,首先來看運行模式下的對比。測試中分為電源和電池兩大項,通電測試為默認電源策略,電池模式下則分別測試默認和省電模式。
·? ???理論性能測試:
從理論性能上看CPU和GPU的性能電池模式和電源模式基本保持一致,即使開啟省電模式也一樣,損失非常小。內存和緩存性能則明顯不同,不同測試模式下的差異較為明顯,這跟非凡S3內存采用2133~4266的動態(tài)頻率模式有很大關聯(lián)。

·? ???CPU性能測試:
電池模式下,相比于電源模式性能會有一定的損失,損失幅度在14%左右,當開啟省電模式后性能損失幅度會達到25%左右。
·? ???游戲性能測試:
各個電源模式對核顯的影響并不大,電池模式下性能甚至略好于電源模式。

·? ???CPU烤機對比:
這里用到的測試軟件為cinebench R20,由于多核測試是比較穩(wěn)定的滿載,所以頻率取樣平均值。單核測試由于WIN11會不斷互相傳遞負載,所以頻率取樣最大值來觀察睿頻。
R20多核測試,在電源模式下CPU頻率功耗分別為大核2.05G/小核1.83G/23W,電池模式下大核2.4G/小核2.2G/31W,省電模式下大核2.4G/小核2.2G/30W。
R20單核測試,在電源模式下CPU頻率功耗分別為大核4.39G/小核3.29G/22W,電池模式下大核3.9G/小核3.1G/16W,省電模式下大核2.6G/小核2.3G/8W。

電源模式:
R20多核測試下,電源模式CPU先是會進入一小段真男人模式大核3.5G/小核2.9G/64W,然后隨著溫度達到95度左右,就會回落到一個較為平穩(wěn)的階段大核2.0G/小核1.8G/22W。內存頻率整體保持平穩(wěn),基本維持在2133,把功耗盡量讓給CPU。

R20單核測試下,CPU整體運行比較平穩(wěn)大核4.39G/小核3.29G/22W,由于小核不參與R20單核測試,所以可以看到比較多的節(jié)能狀態(tài)出現。內存頻率此時波動就會比較大,在2133和4266之間來回波動。

電池模式:
R20多核測試下,電池模式CPU也會先提升性能大核3.1G/小核2.7G/43W,運行一段時間就會回落到一個較為平穩(wěn)的階段大核2.3G/小核2.1G/28W。內存頻率整體保持平穩(wěn),基本維持在2133,把功耗盡量讓給CPU。

R20單核測試下,CPU整體運行比較平穩(wěn)大核3.9G/小核3.1G/16W。在節(jié)能策略上可以看到電池模式下大核的節(jié)能出現概率更高,小核則更少,策略明顯有區(qū)別。內存頻率此時波動就會比較大,不過4266的出現概率明顯高于2133。

電池省電模式:
R20多核測試下,電池省電模式CPU也會先提升性能大核2.6G/小核2.3G/35W,運行一段時間就會回落到一個較為平穩(wěn)的階段大核2.3G/小核2.1G/28W。相比于非省電模式,真男人模式的提頻幅度降低,但是略微延長了時間來平衡性能。內存頻率整體保持平穩(wěn),基本維持在2133,把功耗盡量讓給CPU。

R20單核測試下,CPU整體運行比較平穩(wěn)大核2.5G/小核2.2G/7.5W。此時可以看到CPU被壓到了一個極低的功耗,已經接近可以放進平板電腦了,但此時還是可以保證較好的響應和性能。內存頻率上則有所不同,2133的出現概率會高于4266。

在PCMARK8的續(xù)航測試中,中等負載下默認狀態(tài)的續(xù)航能力為3小時49分鐘,性能測試得分4409,對比電源模式下的4941,性能損失約12%,符合預期值。開啟省電模式后續(xù)航時間達到5小時12分鐘,性能測試得分3752,相比電源模式性能損失30%??梢钥吹绞‰娔J较吕m(xù)航時間大幅提升。


PCMARK10測試環(huán)境為30%亮度、關閉wifi和聲音、電池模式是省電。在負載較輕的“現代辦公”測試項目下,測試結果續(xù)航時間可高達10小時11分。對于整體負載要求不高的純辦公環(huán)境已經可以做到一整天不充電。

CPU性能測試:
非凡S3上搭載的I5 1240P性能大致介于桌面級的I5 10400(86.6%)與I5 11400(104.6%)之間。對比上一代的I5 1135G7(51.8%)性能將近翻倍,可以說是云泥之別了。越級對比AMD 65W級別的R7 5800H(聯(lián)想R9000X),性能差距只有8%左右。

從線程性能上看,單線程性能超過R7 5800H,與I5 11400,具體看項目的話主要是SUPER PI、wPrime和WINRAR評分比較低,內存性能明顯是拖累,不然可以達到I5 11600K的水平。多線程性能與I5 11400相當,主要是受到內存性能和WIN11調度上的影響,不然也可以達到I5 11600K的水平。

I5 1240P的核顯與上一代I5 1135G7對比性能基本一致,都是80個EU的規(guī)格。在基準性能上I5 1240P與R7 5700G已經十分接近,不過在游戲測試中還是會有30%的劣勢。

最后上一張?zhí)焯輬D來看一下I5 1240P的大致性能定位。

CPU測試詳細數據:
系統(tǒng)帶寬測試,I5 1240P的內存性能還是不太理想,算是后續(xù)的升級空間了。

CPU理論性能測試,是用AIDA64的內置工具進行的。

CPU性能測試,主要測試一些常用的CPU基準測試軟件,還會包括一些應用軟件和游戲中的CPU測試項目。這個環(huán)節(jié)會牽涉到不同負載環(huán)境的測試,也是最接近日常使用環(huán)境的測試。

CPU渲染測試,測試的是 CPU 的渲染能力。測試會統(tǒng)計單線程和多線程的測試結果,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一般會最接近 CPU 理論性能的綜合性能對比(單核全核接近各一半)。由于這個部分的測試軟件環(huán)境較為簡單,調度優(yōu)化較好。I5 1240P的表現相當不錯。

3D物理性能測試,測試的是3DMARK測試中的物理得分,這些主要與CPU有關,對游戲性能也會有少量的影響。由于3D MARK測試是一種對核心數量有一定限制的多核測試(類似國際象棋)。由于筆記本測試不能固定顯卡,導致性能表現會受限,所以這個部分沒有計入最終對比。

游戲性能測試:
理論性能測試同樣使用AIDA64測試,相比INTEL最經典的HD630,性能接近翻倍。

3D基準性能測試,主要是測試一些基準跑分。

游戲性能測試測試為1080P下的性能。

硬件加速性能簡單看一下即可。

磁盤性能測試:
使用的SSD大致性能如下,總體表現就是一款典型的PCI-E 3.0 X4 SSD。

在第二M.2插槽上安裝了一塊SN570測試了一下,可以跑滿X4通道,擴展能力不錯。

顯示屏測試:
顯示屏測試通過i1Display Pro Plus來進行,測試軟件DisplayCAL和i1Profiler均進行基本的快速調色后進行檢測。

顯示屏的最高亮度可以達到343,此時對比度為1:1633。最低亮度為27,此時對比度為1:1347.5。

色域覆蓋上大約為96%的SRGB,66% Adobe RGB,屬于比較常規(guī)的規(guī)格。

DisplayCAL默認校色并驗證,平均色差0.19,最大0.76。這個結果對這個定位的產品來說相當不錯。缺點的話是黑色表現不夠好。


更偏向專業(yè)的i1Profiler測試結果為通過,平均0.6極值4.3均在可接受范圍內,針對一般辦公和游戲還是足夠的。青藍色的表現比較差,應該會背光的鍋。

簡單總結:
關于非凡S3:
2022款的非凡S3從產品上來說改進還是相當多的,不僅接口規(guī)格升級之后完全在線。顯示屏顯然是其比較大的亮點,雖然不支持高刷新率,但是QHD分辨率+較好的色準+DC調光還是相當不錯的組合。在擴展性上雖然不能調整內存,但是提供了第二M.2 SSD的安裝插槽。在性能方面雖然散熱器做了升級,整機散熱的上限有了提高,但是調校上還是沒有很好的兼顧溫度和噪音的平衡有待改善。
總的來看,INTEL在這一代12代酷睿的發(fā)布上取得了相當全面的成功,無論是桌面級還是移動端都實現對AMD的反超。
I5 1240P同樣延續(xù)了12代酷睿高歌猛進的勢頭,作為一款原本定位比較入門的處理器產品,能一下子卷死一眾老產品還是相當厲害的。就I5 1240P來說他對于12代酷睿的正名能力是大于桌面級的。從它身上可以看到大小核架構確實可以讓原本較為入門限制較大的處理器可以擁有兼顧單核和多核的性能。除了絕對性能上的提升,I5 1240P在低功率狀態(tài)下的性能保持能力才是更重要的。這不僅證明12代酷睿在功耗限制寬松時有很高的上限,在功耗限制比較嚴苛時也有不錯的下限。這點比之前酷睿產品來說進步相當巨大。
要說12代酷睿最大的敵人,個人認為倒已經不是AMD了,而是微軟相當糟糕的WIN 11系統(tǒng)。目前12代酷睿既缺乏足夠優(yōu)秀的大小核軟件調度環(huán)境,也缺乏讓人足夠信任的操作系統(tǒng)。只能說希望INTEL能夠如這次硬件設計一般發(fā)力,幫幫微軟把。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