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概論 復習資料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民俗與民俗學
一、民俗的定義與分類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chuàng)造、享用和傳承的文化生活。
二、民俗學定義的分歧?
w?西方的《民俗·神話與傳說的標準辭典》大致可分為七類:
w?1.民俗是舊時的殘余遺風,完整的闡述是民俗學標準辭典的兩則定義:“古時候大眾信仰、風俗、及傳統(tǒng)的整個本體(Entirebody),它在文明社會內受教育較少的分子中一直殘留到現(xiàn)在?!薄懊袼资遣辉杆赖囊环N活化石。” ?
w?2.民俗是俗民文化的傳統(tǒng)部分,包括原始民族及文明民族的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或專指說不出確實可信的發(fā)明人或造作人而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那些東西。
w?3.民俗指含意廣泛的傳統(tǒng)現(xiàn)象。它們比其它的文化現(xiàn)象或社會現(xiàn)象更可表現(xiàn)出傳統(tǒng)的任務,內容“包括舞蹈、歌謠、故事、傳說和傳統(tǒng)、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的諺語”。還包括一個民族傳統(tǒng)的風俗、信仰、以及文學。
w?4.民俗是退化的宗教。認為民俗是還模模糊糊地殘存在文盲和鄉(xiāng)下人生活中的古代宗教儀式。一種民間宗教的殘余物。
w?5.民俗僅指民間故事。一種范圍界說不明確,而且和神話分別不明顯的故事。同時,這些故事的內容和用意在原先傳誦人心目中也不夠嚴格和清晰.
w?6.民俗是一種主要由口頭流傳的大眾文學。即口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諺語及其它文學方式的東西。
w??7.民俗是俗民文化。換言之,民俗是文明文化中庶民的文化表現(xiàn),或者說是民間傳承的生活文化現(xiàn)象。
三、民俗學定義分歧的原因
w?一、不同學者受到各國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環(huán)境、不同時代、學術觀點與研究目的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
w?二、由于各國、各民族、各地區(qū)所擁有的民俗事象千差萬別,民俗學者對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著截然不同之處。
w?三、這門學科是一門新興學科,人們對其還沒有形成一個較為清晰和共同的認識,對民俗一詞內涵與外延的認識還處于有待深化的過程之中。
四、分歧中所達成的共識
w?一、民俗存在于民眾之中,民眾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創(chuàng)造者,又是民俗的載體;
w?二、俗是被民眾傳承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
w?三、民俗的核心在于傳承。
五、民俗學定義
w?綜上所述,民俗即民間風俗,是廣大民眾所創(chuàng)造和傳承的文化現(xiàn)象。民俗是在民眾中傳承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是被民眾所創(chuàng)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這種社會生活文化既是一種歷史文化傳統(tǒng),也是民眾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六、民俗的分類
w?民俗界對民俗的分類具有代表性的:
w?四分法:經濟民俗(物質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信仰民俗)、語言民俗(游藝民俗)。
w?三分法:心理的民俗、行為的民俗和語言的民俗。
第二節(jié) 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民俗的集體性
w?民俗的集體性,是指民俗在產生流傳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質特征。人的根本屬性就是社會性,民俗文化的產生,離不開人類的群體活動,可見,民俗是一種群體智慧的結晶。民俗文化不是個人行為,而是集體的心態(tài)、語言和行為模式,民俗的形成、發(fā)展是集體參與的結果,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豐富多彩的春節(jié)民俗文化。
二、民俗的傳承性和傳播性
w?民俗的傳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時間上傳衍的連續(xù)性,是民俗文化的一種傳遞方式。這也是人類的一種潛在能力,一切教化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使人們不知不覺地在民俗傳承中獲得知識與能力。
w?民俗的傳播性,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間伸展上的蔓延性,是民俗文化的橫向傳播過程。
w?民俗的傳承性與傳播性相結合,形成民俗文化多元化的互相撞擊與吸收,融合與發(fā)展,成為一種時空文化的連續(xù)體。
三、民俗的穩(wěn)定性與變異性
w?民俗的穩(wěn)定性,是指民俗一旦產生,就會伴隨著人們的生產及生活方式長期相對的固定下來,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w?民俗的變異性,是指在民俗傳承過程中引起的自發(fā)與漸進的變化。它是民俗文化機能的自身調適,也是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所在?!镏袊拿袼孜幕厣!镏袊膬住?/p>
四、民俗的模式性
w?民俗的模式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是一種民眾共同遵守的標準。這種標準既是一種定型化的思維習慣,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方式,不同于上層文化的個性化、獨創(chuàng)性。
w?★中國著名四大傳說
五、民俗的規(guī)范性和服務性
w?民俗的規(guī)范性,是民俗社會中經常使用的不成文法或習慣法,它對民眾的思想和生活產生強大的約束力量,迫使人們在一定的道德和習慣規(guī)范中行事,以得到心理和環(huán)境的協(xié)調和平衡。★圖騰
w?民俗的服務性,是指民俗文化的創(chuàng)造是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生產和生活實踐,協(xié)調民眾心理,滿足民眾的審美需要?!镒鹄蠍塾琢曀祝淮汗?jié)時貼的門神、窗花、年畫。
第三節(jié) 民俗的社會功能
w?一、教化功能 ??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類個體的社會化文化過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人生活在民俗中,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須臾不可離開。
w?二、規(guī)范功能 ?民俗的規(guī)范功能,指民俗對社會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行為方式所具有的約束作用。
★民俗是一種約束面最廣的行為規(guī)范。
w?三、維系功能 ??
民俗的維系功能,指民俗統(tǒng)一群體的行為與思想,使社會生活保持穩(wěn)定,使群體內所有成員保持向心力與凝聚力。
w?四、調節(jié)功能
民俗的調節(jié)功能,是指通過民俗活動中的娛樂、宣泄、補償?shù)确绞?,使人類社會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調劑的功能。
★少數(shù)民族的狂歡節(jié)(傣族的潑水節(jié)、蒙古族的那達慕);★民間游戲(斗雞、斗蟋蟀、下棋)。
第四節(jié) 中國民俗的起源與發(fā)展
w?一、史前民俗,是指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即原始社會的民俗。
w?二、古代民俗,指從夏王朝建立到鴉片戰(zhàn)爭之前這段時間的民俗。
★漢代《荊楚歲時記》,宋代《東京夢華錄》
w?三、近現(xiàn)代民俗,指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民俗。
★梁啟超提出“風俗革命”的口號。
第一章 思考與練習
1、名詞解釋:“遺留物” ?Folklore ?
?2、思考題:
(1)民俗與風俗兩種稱謂有什么區(qū)別?(2)為什么說民俗是屬于特定群體的?
(3)民俗傳承的主要載體有哪些?(4)敘述民俗傳播的主要方式。
(5)為何民俗的形成是群體心愿的認同?(6)敘述某一民俗象形成的具體過程。
w?閱讀書目:(美國)本尼迪克特 《菊與刀》
★民俗事象的學習內容與重點
w?掌握并正確評價諸如物質生產、物質生活、社會組織、歲時節(jié)日、人生禮儀、民間信仰、民間科技、民間口頭文學、民間藝術等長期傳承的民俗事象,能夠發(fā)現(xiàn)這些民俗事象背后的文化積淀,并通過調查實踐,學習有關田野作業(yè)的本領。
★實踐活動與方法步驟
w?實踐活動:
調查當?shù)啬骋簧a活動,描述具體的生產過程。
實踐步驟:
1、選擇你熟悉的一項生產活動(或物質生產,或工藝品的生產);
2、觀察生產的全過程;
3、集中考慮某一生產環(huán)節(jié),對生產的程序、用具、環(huán)境等進行描述,同時提供圖像文本。
第二章 ?民俗事象一: 物質民俗
w?第一類 ?物質生產民俗
w?物質生產民俗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特定地區(qū)、社會群體中的大眾,在一定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所創(chuàng)造、享用和傳承的物質文化事象。它包括農業(yè)民俗;狩獵、游牧和漁業(yè)民俗;工匠民俗;商業(yè)與交通民俗等,它貫穿人類生產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第一節(jié) 農業(yè)民俗
w?農業(yè)民俗是伴隨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生活而產生的文化現(xiàn)象。它是農民在長期的觀察和生產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產物。農業(yè)民俗具有農業(yè)生產的季節(jié)性、周期性和傳承性特點。
w?一、農業(yè)耕作的時序、節(jié)令習俗 ???☆“莊稼不等人”、“季節(jié)不饒人”
w?二、占天象,測農事的習俗
w?☆河南農諺“立春晴一日,農夫不費力”;江蘇農民“歲朝看風云,以卜田事”
w?三、卜農事豐歉,祈福、禳災的習俗 ?☆正月十九(或二十五)“填倉節(jié)”
w?四、農業(yè)禁忌、祭祀習俗
w?農業(yè)禁忌習俗,一方面是農民不能充分認識自然界規(guī)律的反映;另一方面是農民對農業(yè)生產實踐規(guī)律的經驗性認識的一種總結。
w?五、祭田神、先農和社神的習俗 ??☆李冰“川主之神”;“掃晴娘”;祭臘八神儀式
w?六、農業(yè)生產過程習俗
w?七、農業(yè)娛樂風習。
w?這種民俗文化,有的是在農業(yè)生產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作;有的是在豐收以后慶節(jié)時表演;有的在元宵等節(jié)日民間業(yè)余文娛活動中,或歌或舞,豐富多彩。 ☆“九曲蓮燈”;《采茶歌》、《數(shù)九歌》
第二節(jié) 狩獵、游牧和漁業(yè)民俗
w?一、狩獵、游牧業(yè)生產的時序、節(jié)令條件,是產生同類民俗的自然因素。☆鄂倫春族以狩獵為業(yè)。
w?二、狩獵、游牧的禁忌、祭祀習俗,反映了獵戶、牧民寄托豐收和防止災害的希望。
☆正月初五“牛日”;為牲畜招魂的習俗。
w?三、狩獵、畜牧生產過程的民俗 ???☆牧民諺語“水膘,草力,都精神”。
w?四、漁業(yè)民俗
w?1、漁業(yè)生產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征。
w?漁業(yè)生產多分布在江、河、湖、海之濱。這些地區(qū)的漁民“飯稻羹魚”,大多依賴漁鹽業(yè)為主。
w?2、漁業(yè)海上占驗習俗。 ?☆“占風”看潮汛;“占潮”看水勢。
w?3、漁業(yè)生產操作習俗。
w?4、漁業(yè)禁忌及祭祀習俗?!顫O民崇信龍王、水神、馬祖、海神、河伯,認為他們可以使自己得福免禍。
第三節(jié) 工匠民俗
w?一、工匠的技藝傳承。
w?在工匠生產民俗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技藝傳承?!睢鞍俟の宸ā?,矩、規(guī)、繩、水、懸。
☆斗拱與飛檐 。
☆“文房四寶”?☆俗諺“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
w?二、工匠的行業(yè)習俗
w?師承制度:選徒—拜師—傳藝—出師
w?“行業(yè)語”:是各行工匠為了本行業(yè)的技術保密、內部交換想法或其他特殊需要而創(chuàng)造、傳承的一種同行用語,外行人很難明白其中含義?!睢澳侠仙险{”、“南老故老”
w?行業(yè)禁忌。☆“姜太公在此”
w?祖師崇拜:每逢祖師生日、重要節(jié)日或重要工程開工之日,都要舉行隆重的祀典。
☆木匠、石匠、泥瓦匠祀魯班;畫匠祀吳道子;釀酒匠祀杜康。
w?三、工匠民俗的三個重要特點:
w?1、師承關系的系譜性。
w?師徒關系的親緣化,是這種系譜性的典型表現(xiàn),與此相關的是工匠來源的地域性。
w?2、技術傳授的封鎖性。
☆“祖?zhèn)髅胤健?、“傳男不傳女”、“真正老王麻子?/p>
w?3、生產活動的神秘性。
第四節(jié) ?商業(yè)與交通民俗
w?一、各類商業(yè)及其民俗特點
w?1、集市,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換方式?!睢凹薄ⅰ笆小?、“墟”、“街子”與“場”。
w?2、行商,是一種流動性的交易方式,是集市貿易的補充和發(fā)展。
??它可分為兩大類:(一)資金雄厚,長途跋涉,進行大宗交易的商隊;如絲綢之路上駱駝商隊。
??(二)小本經營,挑擔背筐,上山下鄉(xiāng),走街串巷的貨郎小販。
w?3、坐商,有固定的攤位和店鋪,并有規(guī)定的營業(yè)時間和專營商品,以大城鎮(zhèn)的商業(yè)街最為集中。
坐商的民俗傳承,主要表現(xiàn)在幌子、字號牌匾、商標、廣告以及商品的包裝形式等。
☆旗簾;☆“同仁堂”藥店、“榮寶齋”書畫文具店;☆北京的“獨一處”,天津的“狗不理
☆茅臺酒瓶。
w?二、交通運輸及其民俗特點
w?1、我國傳統(tǒng)的交通設施及運輸工具 ☆棧道;索橋;石拱橋;轎子;馬車;雪橇。
w?2、傳統(tǒng)交通運輸業(yè)的民俗特點
w?因經濟不斷的發(fā)展和日趨繁榮,我國傳統(tǒng)交通運輸業(yè)的分工越來越細,在業(yè)務方面都有各自的活動領域和技藝傳承,并形成了各自的操作規(guī)范、旅途規(guī)矩、行話、信仰、禁忌等一系列行業(yè)習俗。
第二類 ??物質生活民俗
w?物質生活民俗包括飲食、服飾、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
w?物質生活民俗最先以滿足生理需要為目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社會分工的復雜化,重大歷史事件的作用,社會心理的差異等,它所滿足的已不僅是生理需要,同時也包括安全、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等較高層次的需要。
w?物質生活民俗在各民族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居重要地位。
第一節(jié) 飲食民俗
w?一、日常食俗
w?我國是個農業(yè)國,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北方以種植麥稷為主。
w?主食:水稻、麥子、小米、玉米、高粱、豆類等?!畈刈濉棒佤巍?/p>
???????副食:蔬菜、肉類、奶類和飲料等?!畎舜蟛讼?。
w?二、節(jié)日食俗 ?☆除夕“年夜飯”;元宵節(jié)“湯圓”;端午“粽子”;中秋“月餅”。
w?三、祭祀食俗
w?祭祀食俗來源于人們的靈魂不滅觀念。人們把祭品當作神人相通的中介,認為食用祭品就可以得到神靈祖先的福佑?!钋迕鲯吣?。
w?四、待客食俗 ☆蒙古族“全羊席”;祝酒歌。
w?五、特殊食俗 ?☆傣族“酸螞蟻、竹蟲、花蜘蛛”等昆蟲美味。
第二節(jié) 服飾民俗
一、服飾的產生和發(fā)展。
w?民間服飾主要包括下述四類:
(一)衣著。
(二)各種附加的裝飾物,如頭飾:簪、釵;耳飾:耳環(huán)、耳墜;頸飾:項鏈、項圈;手飾:手鐲、戒指;腳飾:腳鈴等。
(三)對人體自身的裝飾。如發(fā)式、描眉、染指、束胸、纏足、文身等。
(四)具有裝飾作用的生產工具、護身武器和日常用品。如佩刀、腰刀;挎包、手提袋、荷包等。
二、服飾構成要素的變化與服飾承載觀念變化的關系。
w?我國各民族服飾所體現(xiàn)的社會觀念:
w?(一)崇宗敬祖,強調禮儀倫常。
在人生重大禮儀中如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和喪禮產生四次換裝,每次換裝都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內容,體現(xiàn)上述觀念。
☆誕生禮,嬰兒掛銀圈、玉鎖之類配物;
☆成年禮,漢族男子“加冠”,女子“加笄”;“穿裙”儀式。 ☆婚禮,紅色。
☆喪禮,喪服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等五種服制。
(二)求吉心理。☆小孩戴虎頭帽、穿虎頭鞋,“五毒衣”;
☆維吾爾族戴“小花帽”,彝族女子戴雞冠帽。
(三)表現(xiàn)民族的自我意識。 同一種服飾,同一種民族
(四)成為某種政治觀念的載體。☆中山服、列寧裝;草綠色軍裝。
三、服飾變化的特殊軌跡
等級森嚴——消弱或消失; ?繁復多樣——簡便大方。
第三節(jié) ??居住建筑民俗
w?獲取居住空間,是人類解決生存條件和安全條件的必然結果。
一、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
w?第一階段,利用天然空間,如巢居、穴居
w?第二階段,人造居住空間,如石室、干欄式和竹木結構的草屋。
二、我國人文精神與居住建筑的關系
☆四合院是中國最典型的民居建筑,它比較充分地體現(xiàn)著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
(一)院落四面均有墻壁,墻壁沒有窗子,僅有大門與外面相通,即是封閉觀念的符號。
(二)房屋布局與家庭成員的住房安排有嚴格的規(guī)定,即是家長制的符號。
(三)專門設有堂屋,堂屋中有“天地君親師”之神位,即是中國人倫理的符號。
(四)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檐下回廊和天井成為各房成員交融感情的場所,即是融匯親情的符號。
干欄式是南方地區(qū)的民族多采用的建筑形式。
干欄式建筑的共同特點是用充足的通風條件保持房屋的干燥。
干欄式住房的共同習俗:
(一)重視中柱;(二)必有火塘。
三、中國民居建筑的共同民俗特點:
(一)聚族而居。
1、全族聚居于房屋互相通連的村落之中。2、全族居于一村,但房屋并不通連。
(二)房屋式樣大體相同。(三)城鎮(zhèn)附近有長亭而無旅社。許多描繪親友分離悲痛的故事多發(fā)生于長亭。
(四)民房低于官府。(五)中國哲學思想和神秘文化隨處可見。
??☆ “太極”、“八卦”☆坐北朝南 ☆講究“風水”,又“堪輿”
第三章 ?民俗事象二:社會民俗
w?第一類 社會組織民俗
w?社會組織民俗,是人們在建立并沿襲群體內的互動關系,以推動群體事件的時候所形成的習俗慣制。
第一節(jié) ?宗族組織民俗
w?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親按倫常建立的社會組織,通常擁有一些共同的財產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經濟、宗教、教育等方面較為完整的功能。
w?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宗族是基本的社會單位。同時,其組織原則和倫常為其他社會組織提供了典范。
一、有關宗族組織要素的民俗。
☆完整的宗族組織包括:
1、有血緣關系的丁口;2、顯示這種血緣關系的族譜、祠堂、祖墳;
3、資助這一組織及其活動的族產;4、協(xié)調關系的族規(guī)和族房長。
二、有關宗族組織結構的民俗。
w?家族組織結構的建立與調整遵循著一定的習俗慣制。它們主要涉及:
(一)分家。包括分灶、分居、析產、劃分養(yǎng)老送終的義務、設立單獨的祭祀。
☆兄弟分家。
(二)立族。立族的方式是按血緣序列用樹狀結構把各個家庭歸屬于一層層的“房”或“支”,由房或支構成族。
(三)入族。主要涉及確認因婚姻和生育而新增人口的宗族成員身分的程序。☆婚禮儀式;“報丁”、“入譜”
(四)合譜。兩個宗族的族譜上所載的祖先相同,證明他們是同源分流,協(xié)議合并成一個宗族組織。合譜要舉行盛大的慶典,設立共同的祠堂,祭產,編寫新的族譜?!睢按圩凇?、“歸宗”
三、宗族成員參與的民俗活動
(一)按節(jié)侯(年歷)舉行的;如:拜年、清明會、壽慶
(二)擇吉日舉行的;如:婚嫁、建房
(三)隨機發(fā)生而成員聞訊前往的;如:生誕、喪葬、家族救助。
第三節(jié) 社團和社區(qū)組織民俗
w?除宗族以外,還有兩類民間組織:
一類:按個人意愿結成社團,
大型的:行會、秘密宗教組織、幫會;
小型的:錢會、結拜兄弟、十姊妹、老會等。
一類:按地緣形成社區(qū)組織,村落組織、村落聯(lián)盟、廟會等。
w?一、行會
行業(yè)組織的構成要素主要有:
行首,值年(司年)、行業(yè)神、神廟、業(yè)務場所、成員入行,出行、拜師以及同業(yè)的重大活動,都有一定的習俗慣制。
☆行首代表本行處理同行業(yè)人員的共同活動、相互關系以及對官府和行外的一切接洽交涉。
☆值年負責行會一年的會務。
☆各行各業(yè)都供奉行業(yè)神:“百作手藝供魯班”。
☆行會常規(guī)的重大活動是祭祀行業(yè)神。
☆學徒拜師入門的禮儀。
w?二、民間秘密宗教組織。
民間秘密組織有兩大類型:
一類采用宗教形式收徒傳教,以宗教信仰為精神紐帶,以師徒關系為組織保證,稱為“秘密宗教”;
一類以歃血結盟的形式聚義結拜,依據(jù)忠義信條和生死兄弟關系把人員團結起來,稱為“秘密結社”。
☆天地會、青幫、白蓮教。
w?三、民間秘密結社
☆天地會是朋友加兄弟的異姓聯(lián)盟,它的成員大都從農業(yè)、手工業(yè)中分解或半分解而來,與士農工商都有聯(lián)系卻不屬于四業(yè)中的任何一業(yè),因而與行會有別。
☆天地會始終被官府明令禁止,一直是地下組織。
☆青幫是一個家族式的秘密會黨,組織嚴謹,有家廟、家譜和嚴格的幫規(guī)、幫俗。新中國成立后,青幫被取締。
w?四、社區(qū)組織
為了通婚、進行物資交易、祭祀保佑一方水土的神靈,人們走出宗族,超越行會,建立更廣泛的互助關系,開展公益活動。這些關系的確立形成了地域性的社區(qū)組織,并相應地存在著一定的習俗慣制。
☆村落組織 ☆聯(lián)村組織 ☆廟會
第二類 ?歲時節(jié)日民俗
w?第一節(jié) 歲時節(jié)日的由來和發(fā)展
w?一、歲時節(jié)日的由來
w?歲時節(jié)日的形成,具有兩項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是有相對固定的節(jié)期;二是節(jié)期中有特定的民俗活動。
(一)節(jié)期的最初選擇與確立,是以天文、歷法的知識為基礎的。(二)節(jié)俗活動產生的內動力
1、自然崇拜。如日月星辰、土地等。2、靈魂崇拜。善靈、祖靈與驅儺。
3、與古人的迷信、禁忌、巫術觀念密切相關
w?二、歲時節(jié)日的發(fā)展
w?節(jié)日風俗的發(fā)展與演變,是一個歷史文化積淀的過程。
(一)神話傳說的嵌入 ?☆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二)上層統(tǒng)治者的參與和提倡 ☆元宵節(jié)
(三)民眾歷史情感在節(jié)日風俗中的沉淀 ?☆端午節(jié)
(四)宗教節(jié)日的滲透 ?☆四月八日“佛誕日”、“中元節(jié)”
(五)各民族節(jié)日風俗的融合。
w?第二節(jié) 歲時節(jié)日的活動及特點
w?歲時節(jié)日,亦被稱為“傳統(tǒng)節(jié)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
一、主要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活動內容
w?1、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年節(jié)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jié)起,人們便開始“忙年”。
☆年節(jié)是祭祝祈年的日子。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等,燃爆竹。
☆年節(jié)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皥F年飯”、“壓歲錢”、“守歲”、拜年。
☆年節(jié)是民眾娛樂狂歡的日子。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等娛樂,鞭牛迎春。
w?2、元宵節(jié),又稱“燈節(jié)”、“上元節(jié)”,堪稱中國民間的狂歡節(jié)。
w?3、清明節(jié)?!罴滥?、禁火;☆戴柳、踏青、游春。
w?4、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
w?5、中秋節(jié)。☆拜月、賞月,吃月餅。
w?6、重陽節(jié)?!畹歉?、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賦詩。
w?二、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民俗特點:
(一)鮮明的農業(yè)文化特色。
與春種、夏鋤、秋收、冬藏的生產性節(jié)律相應,民間節(jié)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報、夏伏、冬臘的歲時性節(jié)律。
(二)濃厚的倫理觀念與人情味。
歲節(jié)祭祖,幾乎是所有節(jié)日不可或缺的內容。
天倫之樂,表現(xiàn)得格外充分,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三)節(jié)俗的內容與功能由單一性向復合性發(fā)展。
節(jié)日風俗的緣起,與各種原始信仰有關,意在敬天、祈年、驅災、辟邪。隨著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節(jié)日風俗也以極快的速度向娛樂方向發(fā)展,成為集信仰的、經濟的、社交的、娛樂的等多種功能于一身。
w?三、現(xiàn)代節(jié)日,指的是近現(xiàn)代才產生的節(jié)日。從根本意義上來說,現(xiàn)代節(jié)日不能算傳統(tǒng)歲時節(jié)日。
第三類 ?人生儀禮
w?第一節(jié) 人生儀禮的性質
w?人生儀禮是指人在一生中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上所經過的具有一定儀式的行為過程,主要包括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和葬禮。此外,標明進入重要年齡階段的祝壽儀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慶賀舉動,亦可視為人生儀禮的內容。
w?人生儀禮是將個體生命加以社會化的程序規(guī)范和階段性標志,集中體現(xiàn)了生命周期觀和生命價值觀。
第二節(jié) ?誕生儀禮
w?誕生儀禮是人一生的開端禮。
w?從我國重視子嗣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體包括求子儀式、孕期習俗、慶賀生子三個階段的內容,而以慶賀生子為中心部分。
w?一、求子儀式。
我國民間的求子儀式紛繁多樣,可分為:
(一)向神靈祈子。☆碧霞元君、送子觀音、金花夫人、張仙等,“栓娃娃”
(二)由旁人送子。☆偷瓜送子、“麒麟送子圖”
(三)性器崇拜與性行為模仿巫術?!钔妒笞?,摸城門銅釘。
w?二、孕期習俗
(一)孕婦禁忌。(二)孕期饋送?!睢按刁稀薄ⅰ按呱鷵?/p>
w?三、慶賀生子。
(一)生命降生儀式:“洗三”。(二)進入人群儀式:“滿月”、“百歲”。☆“抓周兒”、“爬門檻”
w?第三節(jié) 成年儀禮
w?成年儀禮是為承認年輕人具有進入社會的能力和資格而舉行的儀禮。
w?一、成年儀禮的習俗表現(xiàn)。
我國漢族為主的民間社會中,近世成年儀禮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與婚禮相結合的成年禮;☆“絞臉”、“上頭”
(二)與幼子養(yǎng)育習俗相結合的成年禮;
(三)相對獨立的成年禮 ??一般地說,成年禮的強制性和嚴格規(guī)范比其他人生儀禮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
w?二、成年儀禮的規(guī)范與特征
(一)行成年禮的年齡規(guī)定。
自然年齡不是人成熟的唯一尺度,只有經過成年禮的承認,人才具有社會成熟的意義。
(二)成年儀禮的性別區(qū)分。(三)成年儀禮中的考驗。(四)成熟標志?!睢肮诙Y”、“笄禮”,“換裙禮”
w?三、成年儀禮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1、農業(yè)社會組織形式的制約;☆成年禮由獨立而服從于婚禮。
2、對教養(yǎng)過程的日漸重視 ???☆學校教育的意義。
w?第四節(jié) ?婚姻儀禮
w?一、婚姻形態(tài)
(一)一般的婚姻形態(tài):一夫一妻制(二)特殊的婚姻形態(tài):
1、搶婚2、童養(yǎng)媳、指腹婚3、冥婚(“鬼夫妻”)4、入贅婚(“招女婿”)5、轉房婚6、典妻
7、不落夫家8、表親婚
☆上述種種婚姻形態(tài)歸根到底“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個人的意愿”。
w?二、結婚儀禮程式
(一)相親、定婚階段:媒、帖、聘的含義;☆媒人、“媒官”,“下帖”,“奠雁”
(二)迎娶階段:祈求吉祥、多生貴子的祝愿;☆“添箱”禮、“上頭”,花轎,“鬧新房”
(三)婚禮后,姻親關系的認可。
第五節(jié) ?喪葬儀禮
w?一、死——人生旅途的轉換
(一)初終(二)設床(三)沐浴、更衣(四)報喪(五)大殮,“做七”
(六)選擇墓地及落葬日,“入土為安”。
w?二、葬——靈魂不滅的幻想
(一)讓死者回歸大自然。
1、土葬2、水葬3、天葬4、樹葬
(二)保存尸體,以求靈魂不死。1、墓葬2、塔葬3、懸棺葬
(三)棄其朽肉,讓靈魂脫離尸體而再生。1、火葬2、甕葬
第四類 ??民間游戲娛樂
w?游戲娛樂,是一種以消遣休閑、調劑身心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動。
w?游戲娛樂是人類在具備起碼的物質生存條件的基礎上,為滿足精神的需求而進行的文化創(chuàng)造。
第一節(jié) 民間游戲娛樂的起源、特征、功能與分類
一、民間游戲娛樂的起源:
(一)起源于宗教?!睢棒[社火”????(二)起源于巫術。☆“劃龍船”、放風箏
(三)起源于勞動。☆秧歌舞、采茶舞(四)起源于兵事?!顕?、象棋、拔河。
二、民間游戲娛樂的特征
(一)娛樂性與競技性,是民間游戲的基本特質,是游戲成立的前提。
1、娛樂性:游戲一旦作為調劑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化需要時,它就天生具有一種娛樂意義?!罘棚L箏
2、競技性,主要是就游戲娛樂活動中所包含的競技心理即爭勝心理而言的?!钕绿濉⒋蛲?/p>
(二)階層性與對象性,是就民間游戲娛樂在社會不同層面與人生不同階段的表現(xiàn)而言。
1、階層性
其一,市民階層的游戲娛樂。☆ 斗雞、斗蟋蟀、踢球;飛刀、戲法
其二,農民階層的游戲娛樂?!畈雀哕E、耍龍燈;拋彩球、對歌
2、對象性,是就人的性別、年齡階段而言的。
☆男子游戲:舉石鎖、跳馬、飛鏢;女子游戲:乞巧、斗百草。
☆兒童游戲:蕩秋千、捉迷藏;成人游戲:圍棋、角力、馬上騎射。
(三)地域性與民族性:
1、地域性:民間游戲娛樂受地域條件的限制?!睢澳戏胶每埽狈胶们锴А?/p>
2、民族性 ?☆蒙古族—“馬背上的民族”;漢族多庭院游戲,如抽陀螺、放風箏、拍子兒
三、民間游戲娛樂的功能
(一)教育少年兒童,“寓教于樂”。
1、智能的培養(yǎng):
(1)訓練語言的表達能力:☆“繞口令”(2)增強計算能力:☆“數(shù)手指”、拍手歌
(3)豐富想象、提高人的反應能力:☆“石頭、剪子、布”
?2、體能的鍛煉:
(1)增強體力: ☆拔河、爬桿、投擲(2)發(fā)展技巧: ☆剪紙、編織、跳猴皮筋兒、踢毽子
3、人格的塑造:
(1)培養(yǎng)勇敢堅強的心理素質。(2)樹立誠實公正的處世態(tài)度。(3)加強群體互助的合作意識。
(二)調劑大眾生活。
(三)增強群體意識,培養(yǎng)集體精神。☆蒙古的那達慕大會,西北的花兒會
四、民間游戲娛樂的分類:
w??民間游戲 民間競技 民間雜藝
第二節(jié) ?民間游戲
w?一、民間游戲的定義與范圍
w?民間游戲是指流傳于民間,以嬉戲、消遣為主的娛樂活動。
w?民間游戲包括兒童的庭院嬉戲,成人的助興游戲,以及少年、成人共享的斗智游戲等。
w?二、民間游戲的類別
w?民間游戲種類眾多,從游戲性質上分類:
(一)智能游戲的形式最多,它主要是以培養(yǎng)少年兒童智力為目的的游戲。它具有小型、靈活、富有趣味性的特點。
一般說來,智力游戲有如下三方面的內容:
1、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游戲?!罾@口令、歌謠
2、數(shù)字計算能力的游戲。☆數(shù)雞兔、巧栽樹
3、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的游戲。☆猜謎語、拼圖、剪紙、拼七巧板。
(二)體能游戲,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和固定規(guī)則,注重的是游戲中的娛樂,它以動作見長。
☆捉迷藏、老鷹抓小雞、丟手絹、跳房子等
體能游戲還因地理環(huán)境、生產、生活方式及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表現(xiàn)得各具特色。
☆北方的冰嬉,南方的水戲
(三)智能與體能結合的游戲?!畈氯辛?/p>
第三節(jié) ?民間競技
w?一、民間競技的定義與范圍
w?民間競技是一種以競賽體力、技巧、技藝為內容的娛樂活動。
w?爭強斗勝是民間競技的根本特性。
w?民間競技項目數(shù)量眾多,范圍廣泛。
w?二、民間競技的類別
民間競技從性質表現(xiàn)和形態(tài)劃分,分為:
(一)力量型
力量型競技是指以賽力為主的對抗性活動。它是傳統(tǒng)的競技項目,既有單個的力量競技,也有團體性對抗競技。
☆以個體為主的競技:摔跤、投擲、舉重、爬竿等;
第四章 ?民俗事象三:精神民俗
w?第一類 民俗信仰
第一節(jié) 信仰對象
一、靈魂 二、自然神 三、圖騰 四、祖先神 ?五、生育神 ?
六、行業(yè)神
第二節(jié) 信仰媒介
一、靈媒 ??二、巫的種類:
1、巫覡2、祭司3、術士
w?三、巫的職能
w?第一,預測人的命運的好壞。
w?第二,主持祭祀活動。
w?第三,驅疫求吉巫術。第四,主持人生禮儀。
w?第五,主持神判,處理糾紛。
第三節(jié) 信仰表現(xiàn)方式
w?一、預知 ?二、祭祀 ??三、巫術
第四節(jié) ?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w?第一,民俗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第二,民俗信仰具有強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閉性
w?第三,民俗信仰有較強的包容性。第四,民間信仰有較大的滲透性。
w?第五節(jié),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趨勢。
第二類 ?民間科學技術
w?第一節(jié) 民間科學知識
一、算學知識 ?
二、物理學知識 ?三、天文學知識 ?四、地學知識 ?五、生物學知識
第二節(jié) 民間工藝技術
w?一、民間工藝技術的形成與發(fā)展 ?
w?二、民間工藝技術的門類
w?(一)織繡(二)雕塑(三)陶瓷(四)金屬工藝
第三節(jié) 民間醫(yī)學
w?一、傳統(tǒng)醫(yī)學的基本特征 ??二、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基礎理論
w?三、獨特的針灸療法 ????四、本草學的成立 ??五、咒禁療法
第三大類 民間藝術
w?第一節(jié) 民間音樂
w?一、民間歌曲 ??二、民間歌舞 ?三、民間器樂 ?四、民間說唱音樂 五、民間戲曲音樂
第二節(jié) 民間舞蹈
w?一、民間舞蹈的產生背景 二、民間舞蹈的分布 三、民間舞蹈的表演特征
w?四、民間舞蹈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jié) 民間戲曲
w?一、民間戲曲的發(fā)生與流變 二、民間小戲的類型 三、民間戲曲與歲節(jié)禮俗
第四節(jié) 民間工藝美術
w?一、民間工藝美術源于民眾的物質生活需要
w?二、民間工藝美術是民眾精神需求的產物
第五章 ?民俗事象四:語言民俗
w?第一類 民間口頭文學
w?第一節(jié) 口頭散文敘事文學的體裁和分類
w?一、神話的種類分析
w?二、傳說的種類分析
w?三、民間故事及笑話的種類分析
第二節(jié) 口頭散文敘事文學的流傳與演變
w?一、口頭散文敘事文學傳播的方式及途徑
w?二、口頭散文敘事文學變異的成因及樣式
第三節(jié) 口頭散文敘事文學的講述和功能
w?一、口頭散文敘事文學講述的特點及主體
w?二、口頭散文敘事文學講述的作用和意義
?
第四節(jié) 民間詩歌的起源與傳播
w?一、民間詩歌的起源、產生
w?二、民間詩歌的傳播
第四節(jié) 民間詩歌的起源與傳播
w?一、民間詩歌的起源、產生
w?二、民間詩歌的傳播
第五節(jié) 民間詩歌的類別與特征
w?一、民間詩歌的類別與特征
w?1、勞動歌
w?2、儀禮歌
w?3、生活歌
w?4、時政歌
w?5、情歌
w?6、兒歌
w?二、民間長詩的特征與類別
w?(一)民間敘事詩的特征與分類
w?(二)民間抒情詩的特征與分類
w?三、民間長詩的產生形成與傳播
第六節(jié) 民間詩歌的體式、表現(xiàn)手法與功能
w?一、民間詩歌的體式
w?二、民間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w?三、民間詩歌的功能
第七節(jié) 歌節(jié)、歌俗、歌手
w?一、歌節(jié)、歌俗的類型與演變過程
w?二、歌手的形成及表演
第二類 ?民間語言
w?第一節(jié) 民間語言的性質
w?一、民間語言的概念
w?二、民間語言是一種民俗現(xiàn)象
w?三、民間語言是民俗的重要載體
w?四、民間語言與其他民俗需要交叉研究
第二節(jié) 常用型民間熟語
w?一、俗語
w?二、諺語
w?三、歇后語
w?四、稱謂語
w?五、流行語
第三節(jié) 特用型民間熟語
w?一、行話
w?二、黑話與暗語
w?三、吉祥語
w?四、忌諱語
w?五、咒語
w?六、繞口令
第六章 民俗學研究方法
w?第一節(jié) 主要民俗學流派及其方法
w?一、神話學派
w?二、語言學派
w?三、人類學派
w?四、心理學派
w?五、社會學派
w?六、歷史地理學派
w?七、結構學派
第二節(jié) 民俗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w?一、田野作業(yè)方法
w?二、文獻學方法
第三節(jié) 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w?一、分類法
w?二、分析及綜合的方法
w?三、比較方法
w?四、統(tǒng)計
☆課后閱讀方向及其作品導讀
w?一、家鄉(xiāng)素描 ?
w?二、認識方言 ???
w?三、鄉(xiāng)土發(fā)現(xiàn)
w?四、節(jié)日探源
一、家鄉(xiāng)素描:
《俗世奇人》(小小說)馮驥才
w?1.了解刷子李﹑泥人張之奇,感受刷子李﹑泥人張個性魅力。
w?2.了解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初步培養(yǎng)重視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意識。
二、認識方言:
《吆喝》(散文) 蕭乾?
w?1.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揣摩語言,體會吆喝聲的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魅力。
w?2.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積極開展記錄街頭吆喝聲活動,為搶救文化遺產做貢獻。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動人底蘊。
三、鄉(xiāng)土發(fā)現(xiàn):
《春酒》(散文) ??琦君
w?1.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jié)描寫,理解通過生動展示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懷。
w?2.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激發(fā)學生關注生活的熱情,發(fā)現(xiàn)并領略生活的詩意。
四、節(jié)日探源:
《端午的鴨蛋》(散文)汪曾祺
w?1.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自豪之情,感受對傳統(tǒng)文化的懷念;
w?2.珍視民俗,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w?參考書目:
w?[1]王娟.《民俗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w?[2]曲曉釉《中國民俗學概論》.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年.
w??[3]陶立璠.《民俗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