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微小奇跡 地衣和苔蘚
在戶外,地衣、苔蘚、藻類常常共生,它們的外形相似,地衣和苔蘚既沒有高大的喬木那么引人注目,也沒有爭艷的花草那樣艷麗多姿,卻能在荒地向森林演化交替的過程中沖鋒陷陣,最先在極其嚴酷的環(huán)境中存活。
地衣靠孢子繁殖后代,具有極強的生態(tài)適應性,形態(tài)多種多樣,有類似葉片狀的、樹枝狀的。有的看上去像平整的硬皮,有的顯得坑坑洼洼的。
地衣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低等植物,對于生存條件要求也不高,并且能夠忍受長期的水分缺乏。它們生長非常緩慢。大約每100年才生長1毫米,一株10厘米高的地衣,壽命可達1000年
藻類依靠自己的葉綠素,利用水、無機鹽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各種有機物質,與菌類共享。這種共生關系使地衣能夠適應各種生態(tài)環(huán)境,比如高山、沙漠和北極地區(qū)。
苔蘚常常與地衣在類似的環(huán)境下相伴而生,大多數(shù)生活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是構造簡單的高等植物。苔蘚植物沒有根,只有類似根毛的假根。
它的主要作用不是吸收營養(yǎng),而是在石崖、樹皮、泥土的表面起一種固定和支撐身體的作用。由于沒有維管束結構,它們的體積比其他高等植物小得多。
苔蘚植物種類繁多,世界上有840屬23000種,我國有2000多種,分布范圍也極廣泛,在很多種子植物難以到達的地方,它們卻能悠然自得地生活。苔蘚能忍受嚴寒和高溫,能忍受極度的干旱。
南極大陸最低氣溫為-89.6℃。是世界上較為寒冷的區(qū)域,在這樣的低溫下,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紫外線強,一般植物難以生存下來,而苔蘚和地衣是能在這種惡劣環(huán)境中生長的為數(shù)不多的植物。
地衣是一個完整的微型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幾乎不需要從外界攝取養(yǎng)分,地衣中的共生藻進行著光合作用,為菌類生長提供養(yǎng)分;
共生菌同時又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一個庇護場所,地衣在沒有冰雪覆蓋的短暫時間里進行光合作用,當完全被冰雪覆蓋無法接受光照時,在很長的時間里處于“休眠”狀態(tài),代謝產(chǎn)生抗凍蛋白抵御寒冷。
地衣除了能忍受嚴寒,還能承受高達60℃的高溫。在極度干旱的條件下地衣會變得非常干燥,而一旦遇到水分,就能立刻恢復生長。
地衣對空氣中的有毒氣體特別敏感,空氣中只要含有極少量的二氧化硫,它們就不能生存。
苔蘚體表面沒有氣孔可以保持水分,苔蘚植物遭遇極端干旱的環(huán)境,就會停止各項生理活動,進入休眠狀態(tài);當外界環(huán)境重新出現(xiàn)水分供給,它又能立即復蘇。
地衣的用途很廣,是動物的好飼料,苔蘚是一種靈敏的大氣污染指示劑,人們可根據(jù)苔蘚的顏色變化測定大氣的受污染程度。地衣和苔蘚是一種寶貴的指示植物。是我們不可忽視的“綠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