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電視劇隨想

《白鹿原》電視劇的選角,好。
原著中的人物各個精彩有力,電視劇選的演員,也好得讓人拍手。白孝文,翟天臨將人物虛偽自私的正人君子模樣演的淋漓盡致(不提他生活中的過錯,角色演繹無可挑剔);鹿兆鵬,浸淫多年話劇的雷佳音出演;鹿兆海,鄧倫出演,單純有活力。雷鄧這兩位演員,現(xiàn)在已經(jīng)大紅大紫,好的劇集,錘煉好的演員。



張嘉譯是最完美的白嘉軒,這個選角簡直神了。何冰拿捏的鹿子霖,精彩。飾演仙草的秦海璐,飾演朱先生的劉佩琦,飾演鹿三兒的李洪濤,以及眾多配角,白秉德,鹿泰恒,好得讓人說不出。


電影電視劇,是導(dǎo)演的表達,一味追求還原不是好事。因為所謂的還原,生搬硬套者,取悅粉絲,賺粉絲經(jīng)濟的錢。文字有文字的表達效果,影視有影視的表達效果。文字描寫給讀者的感受,影視化去還原,不一定能奏效。
李安拍電影,改編小說,非常謙虛,承認,給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靈感的,不是自己,而是小說。
二流小說,一流電影。這背后的邏輯不難理解,原著不完美,導(dǎo)演才敢放開手腳,加入自己的表達。從這個角度看,敢翻拍文學(xué)名著的人,一定是有勇氣的,且有深厚的底蘊。
跑個題,翻譯也算再創(chuàng)作。馮唐再創(chuàng)作泰戈爾的《飛鳥集》,其實不錯。但讀者不樂意,容不下權(quán)威外的解讀。名著的力量也在,它包容多元的解讀,唉。即使他翻譯得差,社會的包容性還是要有的。社會沒有包容性,作者就難有鮮活的創(chuàng)作動力了。
偉大的導(dǎo)演,多挑選二流小說作為自己的表達舞臺。膽子大了,也才敢拍名著,和拍過的其他前輩們比劃比劃。幸運超過前輩了,自信滿滿。但要說到超越原著,那就不用想啦。
還有一點,電視劇的硬傷——不好深刻。不一定是導(dǎo)演做不到深刻,而是電視劇的受眾不喜歡?!栋茁乖愤@部劇,盡力還原原著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選擇了妥協(xié),加入了常見的煽情,立意升華片段,實在沒辦法。這么大體量的電視劇,拍的驚世駭俗,那有好果子吃了。《大明王朝1566》拍得好,太好了,被打入冷宮?!读羷Α放牡暮茫芏嗳苏f原著的后半部分更好,結(jié)局更現(xiàn)實深刻,沒辦法,不可能拍出來。每每感觸,我們看國產(chǎn)劇,多在欣賞戲骨們的拿捏,以及辛苦尋覓主流聲音下的委婉的,精妙動人的表達。能琢磨出環(huán)境的限制,就能感受到作品的好,演員的不容易。不是我們能力不行,三十年前,我們的好劇有一大堆……
還有個道理,去粗取精。一個作品,有缺點,缺點很大,不要緊,關(guān)鍵要有吸引欣賞者的點,使其能克服作品的缺陷。桑塔格說的比較文雅:“讀者可以忍受一個作家的不可理喻、糾纏不休、痛苦的真相、謊言和糟糕的語法——只要能獲得補償就行,那就是該作家能讓他們體驗到罕見的情感和危險的感受。” 文學(xué)作品是這樣,游戲是這樣,電視劇也是這樣?;氐健栋茁乖?,只一眾精彩的演員,就讓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