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tance的那些事兒(二)
UP嘗試繪制/制作獨角獸的頭部材質三次了,目前做成視頻的是第三次。雖然對Substance Painter的理解還是比較粗淺但目前來說,得出來的結果是最讓人滿意的。 其實本來想放在CC說的,但想了想放哪里都沒差。畢竟都是碎碎念,放在文章里面還更容易看一點。 順便一說頭部視頻是這個↓ 【奇幻風機械獨角獸材質制作記錄(一)【Substance Painter延時】-嗶哩嗶哩】 https://b23.tv/xfrbAMW 感興趣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可以去看一眼。 當然看到過來就更好了。 一、 烘焙材質習慣的改變算是UP在材質制作過程中最大的改變了吧,相對而言。因為以前都是硬烤的,也不知道怎么烤效果還可以的出來的結果的。這里指的是分好層之后直接導進Substance Painter里面烘焙。 一開始是有好好進行High和Low這樣的格式,到后面底模還是會繼續(xù)好好命名高精模型反而不知道該怎么做了。主要是因為ZB模型面數(shù)太高,進了MAYA之后軟件直接爆炸。有幸瞄了一眼發(fā)現(xiàn)即使在ZB里面好好命名,出了軟件還是會按默認方式命名。原因是UP導出之前會Merge Visible,軟件用的是Polygroup的命名格式。 所以就這么放棄了(笑)。 UP第一次弄人體模型的時候出現(xiàn)過手指烘焙到一塊這種事情,后來好像是直接放棄了那個模型。雖然每次做螺旋狀的模型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上下層烤一塊這種事情。雖然不知道為什么第一次做獨角獸的材質的時候沒碰上這種重合的部分烤一塊的情況,但總之是有這么一回事。 當時印象最深的是上下層的花紋雖然沒烤一塊去,但脖子部分的上下層會有陰影部分會印到下面的甲片上。這對畫下層的材質印象很大,因為陰影位置會有一大塊深色的顏色。主要原因來自UP濫用Curvature Map做Mask(遮罩)的習慣,這種重合的部分被算了進去。 后來怎么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這個上面的過程UP記不太清了,但材質分層/分類這種習慣在第二次繪制這套材質的時候就改了。第二次在MAYA里面規(guī)劃材質怎么分層的時候分的時候沒三次細。原本確實打算用第二次分層的時候分好的模型,但UP發(fā)現(xiàn)烘焙的時候耳朵關節(jié)處的材質會烤到一塊去。結果就是視頻里面出現(xiàn)的分類和命名都很詭異的第三次分層。 第三次分的比較碎,確保烘焙的時候材質不管怎么調(diào)整數(shù)字都不會烤到一塊去。這里要說一下立領的部分,那邊因為高精模型高低差過大拉到了0.7,以防萬一一開始單獨拆出來的。 UP之前看的參考視頻,所有的部件都能分的比較開。對于自己手頭的情況有點抓瞎,遂選擇了這種方式。導出的時候按照Texture Combiner上的要求,之后整合到一塊就行了。 二、 UP的水平和自己對細節(jié)的處理方式奠定了材質的風格。自己做的首飾里最常見的就是用草堿/鉀堿(Liver of Sulfur)給金屬染色,拋光,用于更好的凹陷細節(jié)和紋理。所以不管是做什么感覺的東西,第一反應是用mask(遮罩)盡可能的做出高低之間的對比效果。 除此之外,因為學畫材質的的過程中,UP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授說了類似“真實感是通過污漬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且強調(diào)了Dirt這種遮罩對材質的重要性。導致所以不管是什么都會先疊一層瑕疵上去。 最后的風格卡在stylized(風格化)和realistic(寫實)之間。UP管這個叫Semi-Realistic(半寫實)。這個的基礎上,UP還熱衷于填滿表面,做出華麗的感覺的同時,滿足自己畫花紋的欲望。 花紋這一方面,UP經(jīng)常思考這種直接上去畫的方式到底是不是符合流程的做法。從個人角度上,這個結果是能通過不同手法做出來的,因此合理。但很多時候看參考的時候,UP會糾結這種棱角明顯的情況到底要不要多花點時間虛化,至少筆刷下面下功夫之類的。 后來放棄了(笑)。 頭部選擇的材料和顏色是獨角獸的主體顏色。UP因為自己不擅長配色習慣性選擇比較保守的顏色,為的就是確定自己之后翻車不會翻的太嚴重。已知的是主體為金屬,和包漿的木質感。胸腔內(nèi)部的幾個環(huán)要怎么處理還沒想好,心臟用晶體/透明材質。 之后要是有不太合理的地方,UP會在后臺調(diào)整。比如說畫身體的時候UP回過神來不少地方上加了不少花紋,這個是頸部甲片沒有的。雖然這么說,UP自己看Turntable的時候感覺沒到脫節(jié)的地步。 UP作業(yè)都給室友看過。當時UP在吐槽說我習慣畫一大堆花紋,細看總感覺好像過頭了。但神奇的是,整體看的話那種claustrophobic(引起密集恐懼)的感覺沒有多嚴重。個人來說的話,稍微有點意外。 三、 B站沒法看看CC的數(shù)據(jù),UP之后也好好思考過有沒有必要繼續(xù)往里面加??赡苡幸欢ㄟM步之后回顧黑歷史的話會加些吐槽進去之類的吧…?主要原因是因為UP不太喜歡對時間寫東西,CC里面的東西也比較零碎。寫專欄里面的話容易看一點。 專欄會不會和視頻同步更新UP說不準,想到什么寫什么吧。 最后,寫到這里的時候四百五十粉上下,一開始UP發(fā)視頻的時候不覺得投知識區(qū)會有人看。最主要的是UP感覺自己的東西技術含量也沒多高,一開始有人問原速的時候還有點意外。東西能做參考這種結論雖然挺振奮人心的,但細想之后就開始糾結自己的流程視頻會不會把人帶溝里去。評論里看到其他人說關于自己的建模/拓撲的流程的事情的話,會感覺自己學到了不少。類似“啊,原來還能這樣”的感覺。 以及獨角獸的原速UP等手頭騰出時間之后會繼續(xù)上傳,這一波忙完之后就能靜下來好好處理視頻了。 四、 最后的最后,UP在這里感謝看到這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從第一個視頻到現(xiàn)在一百二十九天,感謝所有留下自己足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