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倫

五倫: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倫者,即人道也。亦謂之天理也。此五倫乃是人之常道、常理,千載不變之道理,若有人,定不能無倫,所以人與人之間,須遵守秩序,用正理合法行事,且為人道上,若不知人倫之理,致所作之行為,違背道德,亦可比走出人倫之外,即變成無人道資格,而為下賤之人,故不分男女老幼,須要依照,人道規(guī)律實行,可顧倫常之道不敗,又無半點缺陷,乃為人類,應該重視之事,因為倫常之道,關(guān)系有如此之貴重,故曰人倫道德也。
君臣有義。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即指在行政機關(guān),民間團體,乃為上位之主事者,若要使用下級之人員,須以禮法指導,但為下級之人員,若對上位之主事者,則須以誠敬效忠,下級人員若有差錯過失,為主事者,則須將差錯過失之點指明,切不可無說明白,就亂責備部下,而為主事者,若有誤錯,在下級之人,當然盡務以諫諍勸解,亦不可怨恨主事者,雖然用忠言諫諍勸解,主事者總不采納,亦不改過,此時為下級人員,則可以依照合理法而辭職,切莫對上司,搬弄是非,而暗害同事,以貪圖名聲,而得權(quán)利地位也。故為主事者之辦事,若誤錯者,則全體之事務,亦決定失敗也。而為下級人員之作事,若有誤錯者,自己所擔之事務,亦決定亂雜,而不整齊,所謂主事者,如一身之頭腦,下級人員者,如一身之手足,故雙方定要互相照顧,互相連絡,亦不可一味思領薪金,對辦公不至誠虔意,須能盡所擔任之義務,不受私欲之蔽害,以推行工作,則應該也。所以君臣之間,議論朝政,能正理合法,則謂之仁君義臣,亦可以說,上官若賢明,下官則正直,總要君則敬,臣則忠,自然君臣有義,國家興隆矣。
父子有親。
父子之間,乃天性至親,古今相同,所以父母教訓子女,要以仁慈,子女奉事父母,要以孝敬,父母教訓子女,不可存偏私之心,子女奉事父母,不可分貴賤之見,父母有差錯,子女當然盡為子之立場,以勸解之也。切不可一味順父母之歡心,而不糾正父母之錯點,致陷害父母受不義之罪過,亦不可因勸解不聽,即放棄家庭,脫離父母子女,至親之情義,而受不孝之罪名,須要以盡孝道,用克己復禮之態(tài)度,極力采用善法挽回,父母之過性,但子女若有過失,為人父母者,亦須教訓指導,不可無嚴教,而寵子為惡,所以為人父者,須學竇燕山之義方,教訓五子,齊登科甲(乃考舉人,中進士或狀元之謂也)而其名聲永留,而為人母者,須習圣孟母之賢慧,用三遷之法,以教導孟子,后成就偉大之圣人,萬古芳名,若為子之人,須研究舜帝之賢孝,能順后母之言,而不敢違逆,至孝之名,世世流傳,而為女子者,須效法楊香小孩子之勇敢,在虎口救活其父親,大孝之字,代代顯揚,此好模范,為人須學之也。總要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于孝,自然父子有親,方能符合人倫大道,可得家和萬事成也。
夫婦有別。
夫婦亦稱夫妻,乃天地乾坤,陰陽配合之男女也。夫為廳堂外面之家,妻即房間內(nèi)面之室,家室齊全,始謂之家庭圓備,若有男無妻,即不成室,或有女無夫,亦不成家,若缺一則家庭不能完全,即不能成家立業(yè)矣。所調(diào)夫婦有別者,即非自己之夫,或非自己之妻,即不可犯淫亂,而破壞人倫道德,雖是自己之夫,或是自己之妻子,在夫婦之間,亦須遵守正理之秩序以行持,而為夫者,待其妻須如待友,且為妻者,事其夫如事賓客也。做夫有夫之氣慨,為妻有妻之態(tài)度,能各盡人倫之道,不存偏私邪見,家事夫妻商議而作,須能判明功過,是非、曲直、邪正、真假、善惡之路,有過則相勸,有功須贊褒,能相敬相親,自得鸞鳳和嗚,可望百年偕老,對于教訓兒女,須以嚴慈,使子女能賢明成器,可顯揚門風,所以夫要修身,而妻要遵命,夫義婦賢,則乾坤合德,家室成立,獲福即無窮矣。
長幼有序。
長者,乃指年齡多也。幼即年歲少也,有序者,即依年歲多少而分坐位,及辨先后,此謂有序,長幼有序,即孟圣所謂,鄉(xiāng)黨莫如齒也。若在家庭,即指兄弟、姊妹、妯娌,若在社會上,即分年齡多少也。齒乃指先出生之義,所以在社會上,須要尊重先生齒,年齡多之人,若在工作上,或?qū)π凶∽P,亦要依順序相讓而行,事事要先得先,后得后,切勿亂雜為要,若年少之人,有自高性,靠有財勢,權(quán)利地位,則不依順序相讓,亦不遵守規(guī)矩者,乃長幼無序,禮節(jié)則混亂,對其家庭內(nèi),決定不能整齊,又對社會上,亦不能圓滿,由此則發(fā)生人心不得安寧矣??傄蠢献鹳t,年長者,須盡其責務,以教愛幼輩,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長輩,若能長幼各守秩序,則一家和氣,亦不只一家能和氣,快樂而已,又能感化社會大眾,再牽連族親鄰里,亦能和睦,切莫分貴賤,以長幼為序,長幼上下,各守其份,而不亂倫,自然長幼有序,可得國泰民安,家道興旺矣。朋友有信。在社會上之同學或同事,即謂之朋,能相顧相助之同志,即謂之友,結(jié)交朋友無欺騙心,言語行為有確實,即謂之有信也。然在朋友之中,亦有益友損友之分別,如孔圣所謂,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諒、友多聞,
一、即交接正直之朋友,
二、曰交接有信實之朋友,
三、是交接有見識,智慧之朋友,此乃有難能相扶,貧窮能相助,患病能相顧之益友也。
又曰,損者三友,即及便辟、友善柔、及便佞,
一、曰交接容易發(fā)性,而兩面奉承,當面講好語,背后說是非,無真心實意結(jié)交,且內(nèi)心有隱藏邪氣之朋友,
二、是交接雖然心性柔善,但被外境所搖動,心則無主宰,亦不能判斷是非、邪正,則起疑惑而變心,可說無積極,而無勇敢之朋友,
三、即交接只能善說好聽話,其言行不一致,可說無信實之朋友也。
所謂益友者,能相顧相助,又對道德仁義方向,定有標準信實,逢有差錯過失之時,亦能互相教化指導,勸解糾正也。若損友者,則能相害相累,對酒色名利之事,定不失約,若遇患難之時,不但不能相助,反在暗中想財色,待機會而起陷害,所以交朋友之先,必須察其行為品性,善者親之,惡者棄之也!
☆若君子之交接,平時如水之淡,但逢有事,則能盡心竭力,以相顧相助,此即仁義道德之益友也。若小人之交友,平時如蜜之甜,遇有事之時,辭開不擔責任,而變心,反面無常,此乃酒色名利之損友也。須知人生在世,欲建功立業(yè),
第一須有賢親,即賢能父母可教訓,
第二須有良師,即良好先生可教導,
第三定要結(jié)交益友,即對我有利益,以望互相援助照顧指導,事業(yè)則能成功,
所以結(jié)交益友,就是事業(yè)成功一大要事,若交接損友,不但事業(yè)難得成功,亦難保守人倫道德,又能相連累,受苦修,故朋友之間,要使其重義厚情,必須要守信而作,言行若有信實,則事事能相助,若再能用禮相對待,而有信者,朋誼友情,愈久念堅固,即與同氣連枝之手足兄弟,亦無差別,如此則朋友之信可立,社會自得安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