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最佳野戰(zhàn)炮口徑是什么?越大越好?俄烏武裝沖突給出答案
近期,俄烏武裝沖突的形式與初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已經演變成以炮戰(zhàn)為主的形式。

本文將以一位俄羅斯軍事博主阿爾瑪·貝利卡的文章,解釋最佳野戰(zhàn)炮的口徑,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顯然,關于野戰(zhàn)炮最佳口徑的問題非常復雜,因為野戰(zhàn)炮的作戰(zhàn)任務非常龐雜,打擊的目標類型多樣,并由此產生了許多衡量標準。確定最佳口徑取決于以下四個客觀因素:
1. 交通條件;
2. 彈藥裝填的方便程度和戰(zhàn)斗射速;
3. 每個作戰(zhàn)單位的物資保障水平;
4. 打擊敵方目標的類型。

讓我們縮小一下選擇范圍,具體考慮野戰(zhàn)炮的作戰(zhàn)需求,其主要任務就是向敵人的野戰(zhàn)工事開火,并將其摧毀。
因此,可以確定迫擊炮的口徑有82mm、120mm、160mm,甚至是240mm。
至于榴彈炮,口徑有76mm(當然會被稱為“山炮”和“野炮”),還有87.5mm、105mm、114mm、122mm、152mm等。

有些人憑直覺就認為口徑越大越好,因為大口徑火炮會給他們留下了威力巨大的印象。但是,他們忘記了炮彈威力與口徑的立方相關。如果我們比較76mm和152mm火炮,會發(fā)現后者口徑比前者大了兩倍,殺傷面積是前者的四倍,但是,彈丸重量卻是前者的八倍。

這就意味著,如果需要準確命中目標(戰(zhàn)壕、交通壕、防空洞),或者覆蓋相同面積的區(qū)域,就需要發(fā)射比76mm炮彈多一倍重量的152mm炮彈。注意,這里是按照重量計算,而非殺傷力。炮彈的重量就意味著成本。

另外,大口徑火炮的數量相對較少,造成一個作戰(zhàn)單位的戰(zhàn)斗射速較低。盡管一枚152mm彈丸的重量與八枚76mm彈丸相當,但實際作戰(zhàn)時,如果比發(fā)射彈丸重量的話就不是這樣的計算方式。八門76mm榴彈炮與一門152mm榴彈炮相比,考慮到前者射速是后者的兩倍,那么它們在相同時間內,炮火覆蓋的面積就相差四倍。當然,這需要更多的炮兵,但是,彈藥成本大致相同。
但是,如果因為最小口徑的野戰(zhàn)炮能夠更容易地擊中敵方目標,就這樣做出結論也是不妥當的??此撇恍枰?52mm口徑,卻是炮兵作戰(zhàn)的主力,這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因素決定的。

首先,就是最大射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zhàn)術性能。對于身管火炮尤其如此,通常口徑越大,射程越遠。當然,這是相對而言,射程小于10千米的240mm迫擊炮不在此范疇。
其次,擊毀永備工事,用一枚大口徑炮彈用大量小口徑炮彈的效果更好。

在露天工事內發(fā)射240mm迫擊炮的宣傳照片,根本無法說明炮兵作戰(zhàn)的真實情況。在實戰(zhàn)環(huán)境中,所有火炮都會進行嚴密偽裝,甚至還會布設大量假陣地。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火炮工事通常沒有覆蓋物,即便較小口徑的彈丸也會造成嚴重損失。

接下來我們將討論的是野戰(zhàn)防御工事,即便采用預制工事,還是需要將其埋入地面之下幾米,構成地下隱蔽所??趶捷^小的輕型火炮要擊毀這樣的地下工事,需要使用長延時引信,讓彈丸鉆入地面后爆炸。這樣彈丸產生的沖擊波和彈片大部分向地面以下擴散,可以擊毀地下工事。但是,這樣的延時彈丸只能擊毀埋藏較淺的防御工事,一定深度以下,無論較小口徑彈丸進行什么改進,都無法將其摧毀。

在地下隱蔽所與彈丸的較量中,一般來說隱蔽所更占優(yōu)勢。因為隱蔽所深度是以前的兩倍,彈丸重量就要是以前的八倍,這同樣是因為彈丸重量與口徑是立方關系。但是,隱蔽所的造價卻上升幅度有限,彈丸成本卻上升了八倍,所以實戰(zhàn)中,防守方占據更大的成本優(yōu)勢。

另一種就是淺層工事,但需要使用更堅固的頂板,通常使用鋼筋混凝土板。這樣的淺層工事無法被76mm榴彈擊毀,只有152mm榴彈才能對其構成威脅。如果無法保證76mm榴彈連續(xù)命中同一個點,那么,這樣的工事可能需要超過八枚76mm榴彈才能擊毀。

當然,考慮到堅固的防御工事,以及現在幾乎無處不在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只要有條件,各國軍隊還是會選擇大口徑榴彈炮裝備野戰(zhàn)炮兵部隊。即便如此,所謂的大口徑榴彈(152mm、155mm)對付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也不是很有效。所以,俄軍會動用240mm自行迫擊炮和203mm自行榴彈炮。
譯者按:
這位俄羅斯博主從成本角度分析了野戰(zhàn)炮的口徑,讓我們知道關于彈藥的一些冷知識??吹阶罱P于北約國家加緊生產155mm彈藥的新聞,對此的體會更加深刻?;叵肫鸨救?022年5月26日發(fā)表的《淺析:203mm自行榴彈炮重出江湖 中國軍隊需要更大口徑壓制武器》一文,其中有很多思路與這篇文章有著密切的關系。相信許多朋友根據俄烏武裝沖突的現狀,再看本人之前的文章,就會有不一樣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