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茫茫無際的沙漠去尋訪《源自法老時代的埃及美食》(之六)

第二章?沙拉和麥雜篇 SALADS & MEZZAH

? ? ? ?地處熱帶的埃及,以及廣大中東地區(qū)的人們,對于涼菜沙拉特別感興趣,不管什么時候,沙拉是餐桌上少不了的。在埃及的阿拉伯語里面沙拉一詞的譯音Salate,絕對是一個外來語,一定就是從英文的Salad那里直接借用過來的。
? ? ? ?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nèi)的整個中東地區(qū)的小吃—“麥雜”(Mezzah)是出名的美味,而且品種花樣繁多、口味各異。埃及人的“麥雜”(Mezzah)既包含其它阿拉伯國家的品種與風味,又有其獨特的花樣與特色。有機會去到埃及的朋友們一定要嘗試一下。
? ? ? ?多種多樣的“麥雜”(Mezzah)已經(jīng)在全球廣泛流行。譬如:葡萄葉卷兒(Wala Enab),似乎整個中東地區(qū)都有類似的食品,只是口味和口感上略有不同,已經(jīng)分不出哪里的是正宗了。另外一種中東的名小吃“馓布撒”(Sambousek),也是風行全球的小吃,這種夾餡的油炸食品,在世界其它地區(qū)有著眾多的近親,跟印度人的“馓姆薩”(Samsa)很像,只是餡料和口味不同,制作工藝大同小異。埃及人甚至所有阿拉伯人對“馓布撒”(Sambousek)極其鐘愛,就象中國人喜歡吃餃子一樣,尤其是齋月(Ramadan)期間,“馓布撒”(Sambousek)是這個時期的“早餐”(Iftar)上絕對少不了的食品。? ? ? ?

? ? ? ?來到埃及要想吃到地道的風味小吃,除了街邊的小店外,有一處地方幾乎可以吃到所有的品種。那就是位于埃及首都開羅老城區(qū)的中東著名大巴扎(Bazaar)—“汗納·哈里里”(Khan El Khalili),這里除了聚集了所有埃及,甚至于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古老手工藝品外,“麥雜”(Mezzah)等各種美食也算是一絕。同時還衍生了許多新的吃法,譬如:中東地區(qū)隨處可見的“小維兒瑪”(Shawerma)不是用薄餅卷著吃,而是用法式面包夾著來吃,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其飲食受到歐洲的影響之深。
?總之,到埃及一定要盡可能多地品嘗當?shù)氐?/span>“麥雜”(Mezzah),如同一定要看吉薩的金字塔、盧克索的神廟和尼羅河一樣,才算是不虛此行。就像到廣州吃早茶一定要有“四大天王”(水晶蝦餃、干蒸燒賣、港式鳳爪和豉汁排骨)一樣,中東地區(qū)有四大著名的“麥雜”(Mezzah)一定要吃,雖然有些繞口但一定要記住它們的名字:“法度士”(Fatoush)、“塔布拉”(Taboula)、“豪慕斯”(Hummus)和“慕塔寶”(Mutaboul)。
??
?“法度士”家常沙拉?FATOUSH(Home-Style?Bread Salad)
? ? ? ?“法度士”(Fatoush)在中東國家有“沙拉之王”之稱,簡單易做,再家常不過了,然而卻又美味爽口。雖然所有阿拉伯人對它都愛不釋“口”,追寵有加,但還是具有美食天才的埃及人,把它演繹的淋離盡至,加上中東地區(qū)特有的一種既是香料又是染料的漆樹粉“蘇瑪克”(sumac),口味極其獨特。甚至有人加入了石榴籽即做裝飾又增加了風味,更是讓人垂涎欲滴了。

1.?材料:(4人分量)
??皮塔餅(pita bread) ?1個
??番茄 ? ? ?2個
??黃瓜 ? ? ?2根
??圓蔥 ? ? ?2個
??生菜 ? ? ?2棵
??檸檬汁 ? ? ?2湯匙
??橄欖油 ? ? ?4湯匙
??胡椒粉鹽(S&P) ? 1湯匙
??切碎的鮮薄荷(可選項) 半茶匙
??漆樹粉sumac(可選項) 半茶匙
??石榴籽(可選項) ? 1湯匙
?

2.?做法:
??將皮塔餅(pita bread)切成兩厘米見方的塊,用熱油炸成金黃色;
??將所有的蔬菜都切成1.5厘米見方的丁;
??把切成丁的蔬菜,加檸檬汁、橄欖油、漆樹粉(sumac)、胡椒粉鹽(S&P)拌勻調(diào)味;
??上菜前,將油炸過的皮塔餅塊拌入沙拉,并撒上薄荷末和石榴籽。
注:平常人家都會有吃剩的皮塔餅(pita bread),可以“廢物”利用,在沒有皮塔餅(pita bread)的情況下可采用面包丁或饅頭丁來代替;皮塔餅切記不要過早拌入沙拉,以免失去酥脆的口感。
注:本人著有下列書稿,全部為原創(chuàng)作品,現(xiàn)考慮出讓部分版權尋求感興趣的投資人共同出版,利潤分成,合作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