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校長?為建免費幼兒園,哪里還顧得上“臉面”?
父親一邊放羊一邊讀書,成為了村里第一個中專生,然后回村當了老師。他一邊放羊一邊教書,又把我培養(yǎng)成村里唯一的本一大學生,如今我也當了老師。

父親那個年代,吃不飽飯,兄弟五人只有他堅持讀書。當時農(nóng)村教育資源十分匱乏,父親只能一邊放羊一邊讀書。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夢想,終于苦心人天不負,他走出了大山,考上了中專。
畢業(yè)后為了照顧家人,他選擇回村里當了一名鄉(xiāng)村老師。村里人不怎么重視教育,孩子上到初中很多都選擇出去打工賺錢養(yǎng)家。
家長純樸地認為供孩子上學需要花錢,而孩子去打工可以賺錢,一里一外上學太虧了。

印象里小時候是真窮啊,村里四面環(huán)山,交通不便,小時候能吃一袋方便面就感覺跟過年一樣快樂!
2010年村里才通電話,2014年才通網(wǎng),2016才鋪上石板路,至今不通客車,想要出門遠行,要去幾公里以外的地方坐車。
就在這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父親始終沒有放棄對我的培養(yǎng),他言傳身教,一直鼓勵我努力學習。最終我成了村里的“異類”,村里當時唯一一個本一大學生,前無古人。
受到父親的影響,我大學讀了師范專業(yè),畢業(yè)后我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我在省會教書,但我總是心系村里的娃娃們,希望我能成為他們的榜樣,激勵他們走出大山!
我最看不得有人為了農(nóng)村孩子教育奔走的故事,看到就會淚濕眼眶。所以當我看到云南“乞丐校長”王龍羽,為給留守兒童建一座免費的幼兒園而四處“乞討”之時,我會被深深地感動!
王校長真的豁出去了,為了建這座免費幼兒園他四處奔走,到處求人,面子什么的放一放,或者說也根本顧不上“臉面”。他找村委會副書記幫忙弄來免費的磚和水泥,到采石場撿來免費的沙子和石頭,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建起了這座承載大愛的“希望工程”。

一座小小的幼兒園,承載的是一腔教育熱忱,寄托的是村里的希望,村里人親切地稱他為“乞丐校長”,幼兒園里的留守兒童,很多叫他為“爸爸”。
我也是從農(nóng)村走出的娃,知道其中的艱難與困苦,知道能讀書的幸福與珍貴,所以我感同身受,淚流不止。
令人感恩的是如今祖國越來越強大,人們的物質(zhì)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村里人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也都過上了過去不敢想的好日子,再也不是那個吃一袋方便面都要開心好久的時代。
老家村里人現(xiàn)在也都越來越重視教育,所以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娃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大山!

感謝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讓我們今天能夠穿得暖吃得飽,感謝黨和政府,讓農(nóng)村人的日子越來越好,娃娃不再跟過去一樣受苦,都能有學上有書讀!
當我看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祖國有2.18億人受過高等教育,每10萬人中就有15467人是大學文化程度時,我為祖國深深地感到自豪,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大大地驕傲!

當我退休之后,我希望自己也能如“乞丐校長”王龍羽一樣,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而奔走。
我要回到村里,建一座免費的幼兒園,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yè)!
本文原創(chuàng)作者:新高考前沿,感謝您的關(guān)注。
一切新高考最新資訊,盡在新高考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