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潮”遇見“雙語” 以傳承之心種下一顆文化的種子
看,活靈活現(xiàn)的紙片人在“跳舞”。光影的輝映下,兩個形神兼?zhèn)涞摹褒R天大圣”究竟孰真孰假?舞臺上,京西皮影非遺傳承人王熙和5歲的Mona小朋友正在用雙語為大家?guī)硪欢巍罢婕倜篮锿酢钡暮脩?。生動的皮影造型和精彩的故事演繹看得臺下的小學員津津有味。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演出中,也經常會為外國友人表演皮影戲。像這樣用雙語結合皮影戲的演出方式更有利把我們優(yōu)秀的皮影文化傳播到世界的舞臺!” 第一次嘗試和小朋友用雙語來表演皮影戲的王熙笑著說。
第九季英孚「中華文化少年說」全國終輪展演活動, 12名優(yōu)秀英孚小學員齊聚文化古都北京。經過層層選拔,他們從全國數萬名小選手中脫穎而出,聯(lián)合非遺國家級傳承人,用雙語演講、才藝展示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他們對中華傳統(tǒng)的熱愛。

不負熱愛,用語言推開文化之門
文化傳承不是一句口號,語言學習要從文化出發(fā)。無論是用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還是培養(yǎng)學員成為文化傳承的小小擔當者,英孚的行動是看得見的。
始于“識”,燃于“行”,灼于“承”,這是英孚做文化教育的關鍵詞。
從文化浸潤課程,到文化研學營地,再到英孚「中華文化少年說」。文化教養(yǎng)幫助孩子博學、賦能、啟智、正心和修身。深耕在教育領域多年的英孚教育青少兒中國區(qū)首席執(zhí)行官白皎宇一直把文化的習得作為語言教學的核心。傳授文化的前提是懂得文化,英孚一系列的文化傳承活動,可以說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很多在中國的外籍老師,形成了一種良性的文化輸出。
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到生生不息的傳承和發(fā)展,著眼于培養(yǎng)中國青少年文化素養(yǎng),提升民族自信,英孚「中華文化少年說」活動已開展了9個年頭。

“英孚9年來堅持做文化教育,希望每個孩子都具備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深刻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蘊,滋養(yǎng)他們的精神、靈魂、創(chuàng)造力,給他們文化底氣?!卑尊ㄓ钐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傳統(tǒng)文化,孩子們是越了解越熱愛。
活動自1月份啟動以來,全國已有近百萬參與量。參與比賽的過程就是一次文化的洗禮。孩子在文化研學與雙語表達的碰撞中,產生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成為小小的文化傳播者,全人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想探究什么是好的教育?英孚一直秉承的 “全人教育”培養(yǎng)模式相信可以給出答案。“從素質教育出發(fā),培養(yǎng)孩子們的多維能力,而語言是能力的載體?!卑尊ㄓ罱榻B,每一個年齡段,英孚都會進行相應文化浸潤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
傳統(tǒng)文化邂逅現(xiàn)代教育,要創(chuàng)新更要用心
從最初幾百名參賽者到如今幾百萬作品的參與量,白皎宇笑稱是“不知不覺的九年”。有信心和值得做刻在英孚人的骨子里。除了課堂里的學習和展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運用,需要多角度、多層面的傳播和普及,新時代的傳承也需要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面塑變身“國潮手辦”,融入現(xiàn)代獨特的文化符號和生活印記,頗具驚喜感。“拉花”技藝不是咖啡獨創(chuàng),1000多年前的古人早就駕輕就熟。通過注湯和攪拌等方法使茶湯幻變圖案的“茶百戲”,將古老茶文化重新拉回國人視野。這些有趣的內容都出現(xiàn)在英孚的文化主題。
無論是2019年攜手詩詞翻譯泰斗許淵沖帶孩子雙語流利誦讀名篇《致經典》,還是2022年帶孩子探索名勝古跡,俯瞰奇珍異獸,賞鑒藝術瑰寶……每年都會有豐富多彩的主題。白皎宇說,團隊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每一屆主題的展現(xiàn)形式、活動的推廣形式以及孩子的參與形式,都在不斷地更新迭代。
怎樣讓孩子感興趣又容易接受,一直是團隊所考量的。今年推出的“舌尖上的非遺”、“手指間的非遺”、“曲藝中的非遺”和“競技里的非遺”四大板塊,有著更強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
“以前我們可能做的是偏知識的閱讀,這次我們不僅把知識融于篇目里,還特意請來非遺大咖,用視頻化的方式讓傳統(tǒng)文化的輸出更全面、更立體?!?白皎宇介紹說,這些精品內容不僅僅是提供給英孚的小學員。互聯(lián)網+突破了地域限制,全國各地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小朋友都可以免費參與。英孚一直抱著這樣開放的姿態(tài)。

不少孩子從第一屆就開始參加,Roy便是其中的一員。從四歲到八歲,英孚「中華文化少年說」和他結下了不解之緣,小小年紀的他最大的感受是,成長比名次更重要。
參與的是孩子,背后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英孚團隊感言,不再執(zhí)著于孩子們的分數,英孚帶給孩子們的多維能力也是家長所需要的。準備道具、督促打卡,在學習過程中家長也和孩子們一起成長,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是對全人教育的投射。
搭平臺、建橋梁,在文化教育中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從而對中華文化有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英孚提供了平臺,為孩子們搭起一座和世界溝通的橋梁。

九年間,英孚提供了豐富多維的文化內容,賦能孩子在跨文化語境中的高級表達。英孚想做的事還有很多?!拔磥?,我們可能要鼓勵孩子們主動發(fā)現(xiàn)和自己家鄉(xiāng)有關的非遺項目,而不只是告訴他們非遺是什么?!?白皎宇認為這既能提高孩子對中華非遺的興趣度和參與度,又能幫助傳統(tǒng)“老手藝”實現(xiàn)真正“破圈”。
文化需要被看見,而每一個從小被傳統(tǒng)故事里美好和善良所感染的孩子,通過學習、實踐、沉淀,能夠更好地讓他人領略到中國文化的精髓,與世界對話。
“孩子的積極參與和多維成長給了我們一直做下去的動力?!卑尊ㄓ罡锌?。讓文化教養(yǎng)成為孩子一生的精神底色,在世界的舞臺講述中國故事,也會贏得世界的尊重以及對中國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