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3單詞學習
一、詞
prehistoric man史前人類
easy game容易捕獲的獵物(game獵物)
prey獵物
fishery漁場(復數:fisheries)
biomass生物量=the amount of living biological matters
over time隨著時間的推移
reduce by減少了(V.S.reduce to減少到)
記憶:welcome to Shanghai(不用by,用to表示到)
old fisheries=long-fished areas
vessel(s)船
longline多鉤長線
saturate使充滿
bait誘餌;下誘餌
catch所捕獲的事物(catch sizes捕獲量)
catch-size limits捕撈量限制
fish stocks魚類資源量
argue認為
baseline基線
current流通的,流行的(這個含義記一下,不僅僅有當前的意思)
yield產量,產出
crop收成,收獲
extinction滅絕(extinguish)
outlive 活的比...久
二、文章結構
文章P1使用similar,說明文章是以類比的方式引出文章話題、主題的
P1:作類比,引出文章主題:如今海洋大型動物面臨滅絕威脅
P2-P3:借研究講過度捕撈使得生物量下降
P4:講在正確的基線的指導下,合理安排捕撈量
三、具體題目
31【推斷題】
從題干suggest看出來這道題是推斷題,然后我們去定位看哪里講到了prehistoric animal、extinction,發(fā)現在P1講到了,其實也就是在問文章為什么要講這個。注意到P1最后一句now,這是關注重點,其中出現了similar,這句話的意思是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海洋中,發(fā)現C中today=now,same=similar,是P1段落主旨的同義改寫,選C
不選A,因為講大型動物中強調的是它們是easy games,容易獵殺,強調的是獵殺這一點,而非環(huán)境變化,關注點錯誤;
不選B,原文P1說的是smaller,而非small,比較級要謹慎選,原文沒有的比較不能去選;而且B中說因為大型動物消失所以小型物種得以生存,文中P1沒有講這樣的因果關系,還屬于是強加因果了;
不選D,這與原文P1說的相反,屬于是反向干擾了,P1講長的慢的動物是容易捕獲的獵物,而D說長得慢活的比長得快的活的久,說反了。
32【推斷題】
看到題干說的infer知道這是推斷題;
然后定位到兩個D的人名,在P2;
關注到P2最后兩句,將減少了80%,如果是老漁場還要再減少一半,即減少90%,為A的同義改寫,old fisheries=long-fished areas;而且得意識到reduce by是減少了,不是減少到的意思(減少到是reduce to);
不選B,偷換概念,原文說的是biomass(生物量)減少到15年前一半,而非是fisheries(漁場)減少到15年前一半;
關鍵在這個fisheries能否清楚知道它是漁場,不是魚的意思,不然容易誤選;
不選C,首先偷換概念,原文說的是biomass,不是catch size(捕撈量);
不選D,原文并沒有對新老漁場的食肉魚類數量進行比較;無中生有且曲解。其實是誤解了80%減少和50%減少的關系,這里50%是在80%基礎上再下降一半的意思;原文并沒有進行新老漁場橫向比較;而是縱向地說放開漁場后,生物量快速下降的狀態(tài)。
33【詞匯題】
找到定位點P3,同時這道題是詞匯題,不是細節(jié)題,問的是含義,不是原因。
A不選,A是P3中解釋的原因,是例子本身,而非含義;
B偷換概念,原文說biomass減少幅度比捕撈量catch size顯示變化更嚴重,而非實際捕撈量比記錄少;
C原文P3 worse,real difference(in biomass)between present and past的同義改寫,suffer a greater loss對應這個worse;
不選D這是根據conservative保守的這個字面義作出的臆斷,原文并沒有說 out of date(過時的),無中生有
34【態(tài)度題】
這是態(tài)度題/細節(jié)題,找到定位點D和其他研究者在P4,
A偷換概念,原文講的是基線測量方法的時間跨度應該更長,而非基線發(fā)揮作用的時間更長,是對P4第一句的曲解;
B比較對象錯誤,原文比的是漁場的生物量為原始水平的50%,而非捕撈量為原始水平的50%;? ?注意這里yield產量指的就是捕撈量,而非biomass生物量的意思,需要對yield的同義改寫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以及對yield這個詞本義有所了解.
C原文沒說恢復到原始態(tài),原文說的是恢復到原始狀態(tài)的50%就可以獲得最大的漁獲量,所以屬于根據主觀想法臆測,原文沒說,無中生有;
同時注意到A-C都是細節(jié),而D是主旨,細節(jié)服從主旨的意識不能丟;
D講的是人們應該調整漁獲基線根據情況的變化,恰好為P4一句二句的主旨句的同義改寫,shifting baseline=changing situation
35【主旨題】
回顧全文,發(fā)現到處在說biomass.尤其是P2,P3,P4多處都有biomass復現以及同義改寫,都有biomass變化的描寫;選B,是整體的選擇;
A只涉及P4,講的是研究意義,并不涉及全文;
C只有P3談了對捕撈量限制,也不涉及全文;
D講技術的應用,也只有在P3時候解釋實際生物量遭受更大損失的原因之一時提及的,也不涉及全文;
綜上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