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注疏》何晏注,刑昺疏
(四)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邢昺疏:“子游”至“別乎”。注釋說:這一段是講孝的行為必定要尊敬。說“子游問孝”,孔子的學(xué)生子游向孔子問行孝之道。說“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這句是孔子對子游說行孝必須要有尊敬?,F(xiàn)在那些所謂的孝子,只是拿食品供養(yǎng)父母,說出來的話一點都不尊敬父母。說“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這句是一句譬喻,說那些不尊敬的人。說法有二種:①,一種說法是,狗是守家的,馬是代替人勞動,說明狗和馬也能供養(yǎng)人,可是狗和馬與人的區(qū)別是它們無知,不像人那樣懂得生起尊敬,如果某人只是拿食品供養(yǎng)父母,但對父母不尊敬,這樣子和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②,另一種說法是,人和狗、馬一樣都會饑餓 口渴,也都需要吃飯喝水,以提供食物來說,供養(yǎng)父母、養(yǎng)狗、喂馬都是一樣的行為。但是人喂養(yǎng)狗、馬是因為它們有被人利用的價值,所以并不需要去尊敬這些狗和馬,人供養(yǎng)父母要是對他們不尊敬,這樣子父母和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呢?用譬喻明說其實沒區(qū)別,以此譬喻來說明對父母必須尊敬。 何晏注:“孔曰:子游,弟子,姓言名偃”(《論語》里的一句注解)。注釋說:《史記·弟子傳》說“言偃,吳國人,字子游,小孔子四十五歲?!庇职弧敝痢靶笾保ā墩撜Z》里的一句注解,包曰:“犬以守御,馬以代勞,皆養(yǎng)人者。一曰:‘人之所養(yǎng),乃至於犬馬,不敬則無以別?!睹献印吩唬骸扯粣?,豕畜之。愛而不敬,獸畜之?!保?。注釋說:說“《孟子》曰”是說《孟子·盡心篇》中的一段話:“孟子曰:‘食而不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壁w岐注解說“人與人之間,只給對方食物但不喜歡對方,就如養(yǎng)豬一樣。喜歡但不尊敬,就如人在養(yǎng)禽獸,只是喜歡寵物絕對生不起尊敬寵物的行為?!币眠@樣的譬喻來證明必須尊敬父母。如果有見到寫“豕交之”,或是寫“豕畜之”,可能是出版本子有差別,或者是因為傳寫失誤。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邢昺疏:“子夏問”至“孝乎”。注釋說:這一段是說孝的行為必須承受和順從父母的臉色。說“子夏問孝”,孔子的學(xué)生子夏向孔子問為孝之道。說“子曰:色難?!边@句是孔子的回答。說,在孝的行為中承受和順從父母的臉色是最難的。說“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孔子給子夏舉事例,比如替父母干活、讓父母先吃第一口飯不是孝的行為。先生,是指父親、兄長。饌,飲食的意思。曾,猶如則的意思。說一般家里都有這樣的事兒發(fā)生,或者作為弟弟的、或作為兒子的為人很勤勞,拿酒拿食物給父親 兄長吃喝,你們認(rèn)為這是行孝嗎?孔子認(rèn)為這不是孝,必須承受和順從父母的臉色,才是孝。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邢昺疏:“子曰”至“不愚”。注釋說:這一段是贊美顏淵的德行。說“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被?,是孔子的學(xué)生顏淵;違,比如提出異議;愚,沒有智慧的稱呼??鬃诱f“我對顏回說教,他在一天結(jié)束后都沒有提出任何異議,他在我這里靜靜沒說一句話,就像那些沒有智慧的愚人?!闭f“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說等顏回退出回到住處后,我發(fā)現(xiàn)他在自己的房間和二三個同學(xué)在那討論解說道義,聽他的發(fā)言發(fā)現(xiàn)顏回的學(xué)識足以了解道義的精要,我這才了解顏回其實是位很有智慧的人。 何晏注:“孔曰”至“如愚”(《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盎兀茏?,姓顏名回,字子淵,魯人也。不違者,無所怪問。於孔子之言,默而識之,如愚?!保W⑨屨f:按《史記·弟子傳》說法“顏回,魯國人,字子淵。小孔子三十歲。在二十九歲時,頭發(fā)已經(jīng)全白了,年紀(jì)不大就死了?!?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邢昺疏:子曰”至“廋哉”。注釋說:這一段是講了解他人的方法。說“視其所以”,以,是用的意思。說,觀察對方為何有這樣的言行舉止。說“觀其所由”,由,經(jīng)往。說,觀察對方過去的一些經(jīng)歷。說“察其所安”,說,觀察對方平常的心思放在什么地方。說“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隱匿的意思;焉,安定的意思。說,了解一個人的方法,只要認(rèn)真觀察對方平常的一些言行舉止,對方的心機怎么能隱匿得住呢?再有目的的和對方談話,便可以更了解到對方?jīng)]什么事情可隱匿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邢昺疏:“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注釋說:這一段是講當(dāng)老師的方法。溫,尋的意思。說,將以前通過學(xué)習(xí)弄明白的知識,再次溫習(xí)尋求直到自己不會忘記,這就是溫故。之前所不了知的,通過學(xué)習(xí)讓自己了知,這是知新的意思。既然能溫習(xí)尋求,又能了知新知識,那么這樣的人可以成為他人的老師了。 何晏注:“溫,尋求也(《論語》里的一句注解)?!弊⑨屨f:《中庸》說“溫故而知新?!编嵭⒔庹f“溫習(xí)讀過的書如將半熟的肉煮熟般溫習(xí),意思是把以前學(xué)過的并熟悉的知識,后面再次學(xué)習(xí)到掌握它,是溫的意思?!卑凑铡蹲髠?哀十二年》說“公會吳于橐皋,大宰嚭請尋盟,子貢對曰:‘盟可尋也,亦可寒也。’”賈逵注解說“尋,是溫的意思?!庇帧队兴緩亍氛f“乃熱尸俎?!笔菍闇氐囊馑肌Uf以前學(xué)過的知識雖然已經(jīng)很精通熟悉了,要是在之后再次學(xué)習(xí)的話,就如將肉煮熟后再吃下去。 子曰:“君子不器?!? 邢昺疏:“子曰:君子不器”。注釋說:這一段是講明君子的仁德。器,是指事物形象的名字。器的形象如果形成,便有它們可使用到的地方。比如船能航行渡河,車子能在陸地上行走,反過來船不能在陸地上航行,車子不能在水中行走。君子的仁德,不像器物,只能用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君子能事前明察事物細(xì)微的變化,抓住有利時機而有所動作,沒有什么狀況能阻礙到君子的行動。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邢昺疏:“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注釋說:這一段是說敏捷的小人說的多,但行為與他的話不相符合。子貢向夫子請教說“君子的仁德是如何從行動中表現(xiàn)出來呢?”夫子說“君子每說的一句話,之后的行為都會依照他所說的去執(zhí)行,他的言行一致,這就是君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邢昺疏:“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注釋說:這一段是講明君子、小人的德行是不同的這件事。人要是忠誠信實稱為周,結(jié)黨營私稱為比。是說君子的一切行為保持忠誠信實,不為了自己私人利益去結(jié)黨營私,小人為了私人利益結(jié)黨營私。 何晏注:“忠信為周(《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爸倚艦橹埽Ⅻh為比?!保??!弊⑨屨f:這句出自《魯語》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邢昺疏:“子曰”至“則殆”。注釋說:這一段是教導(dǎo)學(xué)習(xí)的方法。說“學(xué)而不思則罔”是講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方法。既然決定跟著老師學(xué)習(xí),就要自己去思考自己所學(xué)知識的余蘊。如果跟著老師學(xué)習(xí),從來不去尋求思考知識里面的義理,最后只能是罔然無所得。說思而不學(xué)則殆”,說,能自己去尋求思考,但不去跟著老師學(xué)習(xí)知識,到死都不能明白知識的義理,最后是把自己弄得精神疲勞倦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矣?!? 邢昺疏:“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矣”。注釋說:這一段是禁止學(xué)生什么都要學(xué)習(xí)。攻,治理的意思。異端,指諸子百家所出的書。說人如果不去學(xué)習(xí)正經(jīng)善道,怎么能治理好那些異端的書,這些書只會把你害得很深。因為善道是有統(tǒng)一的中心思想,所以能殊涂而同歸,異端的書則各說各的,沒有統(tǒng)一的中心思想,根本無法同歸。 何晏注:“攻治”至“同歸。(《論語》里的一句注解。攻,治也。善道有統(tǒng),故殊涂而同歸。異端不同歸也。)”注釋說:說“善道有統(tǒng),故殊涂而同歸”,是講正經(jīng)的善道,也就是以忠孝仁義為根本指導(dǎo),這是有統(tǒng)一的中心思想。教導(dǎo)四術(shù)(詩﹑書﹑禮﹑樂),這是殊涂,都是為了讓學(xué)生去邪歸正,這是同歸。那些異端之書,要嘛戲說堯、舜,要嘛戕毀仁義,這就是無法同歸。殊涂同歸,這句出自《易·下系辭》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邢昺疏:“子曰”至“知也”。注釋說:這一段是講明什么是了知。說“由,誨汝知之乎”孔子了解子路這人好要面子,經(jīng)常把不了知的說成了知的,所以孔子必須壓壓他。于是直接叫他的名字“仲由,我今天來教導(dǎo)訓(xùn)誡你什么才是了知吧。”這些都是說話的詞句。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句是教導(dǎo)訓(xùn)誡的詞句。說,你真實了解的事就是你所了知的,你真實不了解的事就是你所不了知的,這才是真正的了知。如果你其實是了知的,反而隱匿說不知道;以及你所不了解的,卻大言不慚說我知道,這樣子都不是了知。 何晏注:“孔曰”至“子路”(《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暗茏?,姓仲,名由,字子路。”)。注釋說:《史記·弟子傳》記載“仲由字子路,卞國人,小孔子九歲。子路的性格粗魯,比較暴力,個性剛直,他第一次見孔子時帶雄雞冠,佩戴野豬獠牙,因看不起孔子并侮辱孔子??鬃酉敕皆O(shè)法利用《禮》來誘導(dǎo)子路,后來子路穿儒生穿的服裝,以卑幼的身份,請求門人通告說要成為孔子的學(xué)生?!? 子張學(xué)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馀,則寡尤。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邢昺疏:“子張”至“中矣”。注釋說:這一段是求俸祿的方法。說“子張學(xué)干祿”,干,求的意思??鬃拥膶W(xué)生子張,向老師請求獲得俸祿和爵位的方法。說“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馀,則寡尤?!边@是夫子教導(dǎo)子張求獲得俸祿的方法。尤,過的意思;寡,少的意思。說,你雖然博學(xué)多聞,但也因為博學(xué)多聞而有多疑的毛病,因此你更需要謹(jǐn)慎講說你不懷疑的部分,這樣子會少些過失。說“多見闕殆,慎行其馀,則寡悔”殆,危的意思。說,你雖然廣覽多見,但是一見到危險,便猶豫不決,因此你的行為更需要控制在你認(rèn)為對你沒有危害的地方,這樣子會少些悔恨。說“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說,如果少些過失,行為又少些悔恨,必定能獲得官位。要是你的言行如此謹(jǐn)慎,雖然還未獲得俸祿,但謹(jǐn)慎的言行是獲得俸祿的方法。 何晏注:“鄭曰”至“位也” (《論語》里的一句注解。鄭曰:“弟子,姓顓孫,名師,字子張。干,求也。祿,祿位也?!保W⑨屨f:《史記·弟子傳》記載說“顓孫師,陳國人,小孔子四十八歲。”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邢昺疏:“哀公”至“不服”。注釋說:這一段說講君王如何治理國家,讓人民服從的方法。說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卑Ч?,魯國的君王。他請教孔子說“我要怎么作才能讓萬民服從呢?”當(dāng)時哀公執(zhí)政失德,人民不服從,哀公很擔(dān)心,所以來問孔子。說“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這句是孔子回答哀公如何讓人民服從的方法。錯,置的意思。把正直的人提拔上來,把那些邪枉的人廢棄擱置,那么人民自然會服從君王。說“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卑研巴鞯娜颂岚紊蟻?,把那些正直的人廢棄擱置,那么人民自然不會服從君王。此時國家由一幫邪枉的人操控,民心肯定厭棄這一幫人,所以自然會跟他們對著干。 何晏注:“包曰:哀公,魯君謚”(《論語》里的一句注解。包曰:“哀公,魯君謚?!保W⑨屨f:《魯世家》記載說“哀公名蔣,定公的兒子,在周敬王二十六年即位?!薄吨u法》說“恭仁短折曰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