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退休后,再重視親情,也要對子女、親人,留幾個心眼

俗話說:“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p>
人生就是如此,不是為了今天憂愁,就是為了明天考慮,一輩子都活在忐忑不安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幸福什么的,普通人基本感受不到。
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外出打拼,跟外人斗來斗去。這種相互算計的日子,其實特別煩,但我們又不能不過,因為我們需要賺錢。
中年的時候,我們又要為了家庭的矛盾而煩惱。賺錢艱難就算了,家庭還出現(xiàn)那么多瑣碎事兒,讓人產(chǎn)生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悲嘆。
到了晚年,我們退休了,還要維系跟親人、孩子的關(guān)系,希望他們可以為我們養(yǎng)老。只是,希望是一回事,別人做不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人老了,退休了,再怎么重視親情,也要對子女和親人,留下這幾個心眼。

一、不要輕易把家產(chǎn),完全分給孩子。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那是很微妙的。雙方勢均力敵,那就能做到關(guān)系平衡。雙方存在實力上的差距,那平衡就被打破了。
比如,父母把全部的家產(chǎn)都分給了孩子,自己一毛錢都不留,那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還能保持平衡嗎?早就不能保持平衡了。
要知道,在人性心理當(dāng)中,每個人都有“嫌貧愛富”的天性??吹綇?qiáng)大的人,他們就尊重。而看到弱小的人,他們就落井下石,隨意欺負(fù)。
外人如此,親人亦如此。父母對待孩子,可以做到至情至性,沒有任何的要求。而孩子對待父母,未必能做到至情至性。
看到過很多農(nóng)村的老人,一上了年紀(jì),就被孩子拋棄了,活成了孤寡老人的模樣。這些老人沒有錯,錯的,只是人性的悲涼罷了。
人老了,切勿一廂情愿,完全把家產(chǎn)分給了孩子。一旦人心改變,我們將萬劫不復(fù)。

二、不要靠得太近,也不要離得太遠(yuǎn)。
交往,永遠(yuǎn)都是要保持距離的??康锰?,關(guān)系就會緊張起來。離得太遠(yuǎn),關(guān)系就會愈發(fā)疏遠(yuǎn)。
說到底,靠得太近,離得太遠(yuǎn),都不是什么好事。唯有“適可而止”,才是真相。適度的距離,才能讓親緣關(guān)系,得以長久。
網(wǎng)絡(luò)上有這么一個說法,父母和孩子之間,就該保持“一碗雞湯”的距離。
什么是“一碗雞湯”的距離呢?把雞湯送到孩子的面前,雞湯還溫暖,既不熱,也不冷,而是剛剛好。如此距離,才能塑造更長久的人際關(guān)系。
這人際關(guān)系,既包括外人,同時也包括親人。尤其是親人,靠得太近,反而是一場劫難。時不時見一見,給他們一些私人的空間,他們才會更尊重我們。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都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我們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對我們好。我們對別人咄咄相逼,別人怎么可能對我們溫情相待呢?

三、讓身邊人活得自由,不必事事都管。
《增廣賢文》有言:“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p>
兒孫,自有他們的福氣,我們又何必為了他們而做牛做馬呢?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生活方式,身為父母的我們,沒必要管太多。
就拿生活習(xí)慣來說,他們喜歡過精致的生活,我們喜歡過簡樸的生活,那互相尊重就好??偘炎约旱南敕ǎ瑥?qiáng)加在別人的身上,只會破壞家庭的關(guān)系。
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們管太多,是不是有點多管閑事了呢?雛鷹,終究要學(xué)會自己闖蕩,父母不可能永遠(yuǎn)陪伴在他們的身邊。
說實話,一代人,只能管好自己這一代人的事兒,還想管下一代,這怎么可能呢?普通人,一沒有錢財,二沒有精力,那各自精彩就好。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之所以變得糟糕,就是因為老人管得太多,讓他人愈發(fā)反感。如此畫蛇添足的行為,只會害人害己。

四、保持神秘感,不必事事都說。
有人向心理學(xué)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讓別人產(chǎn)生敬畏的心理呢?
心理學(xué)家認(rèn)為,保持個人的神秘感,不要讓別人看透你內(nèi)心的想法,別人自然會對你產(chǎn)生敬畏的心理。
這“神秘感”,那是很有意思的。你可以看穿別人,但你不能被別人看穿。如此,看不穿你,且摸不透你的底細(xì)的人,哪有膽子傷害你呢?
子女之所以敢背叛父母,甚至傷害父母,就是因為他們摸透了父母的底細(xì),哪怕傷害了父母,父母也不敢說什么。這,就是無數(shù)老人倒霉的根源。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做法,就是守口如瓶,沒必要透露太多的真相。說太多,永遠(yuǎn)都不是什么好事。在這個世界上,不會背叛你的,一是你自己,二是你的錢。
人到晚年,不要把人心想得那么壞,也不要把人心想得那么好,給他人一些防備,給自己一些神秘感,總是好事。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