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靈魂在人生中的工具
?
人生的任務(wù),原本各人并不相同。但是,就身體這一部分而言,卻可以歸納成為唯一的任務(wù),那就是求得好死。
?
當(dāng)靈魂離開身體的時候,已經(jīng)圓滿達成預(yù)定的使命,便是好死。若是身體已經(jīng)腐壞,而這一輩子的任務(wù)尚未完成,那就是不得好死,意思是并未完成責(zé)任。
?
好死當(dāng)然不是不生病而死。因為吃五谷長百病,好像誰也免不了生病。無疾而終是善終,因病而死也是好死。
?
只要死得其時,死得其所,而且把應(yīng)該完成的任務(wù),告一段落,這時候怎么死,都算是好死。靈魂自己安排的死亡方式,出于自愿,合乎自主性。即使花樣繁多,也合乎創(chuàng)造性。
?
前面說過,自殺或規(guī)劃之外的橫死,不算好死。
?
軍人戰(zhàn)死沙場,完成以身殉國的任務(wù)。探險家遭遇山難,完成警戒后繼者的使命。代議士氣死在議事堂上,表示竭盡為民喉舌的精神。航天員死于太空艙爆炸,也是為科學(xué)發(fā)展而捐軀。
甚至于顏回早死,使他的老師孔子十分悲傷,同樣完成“證明天才未必長壽”的使命,喚醒大家珍惜寶貴的時間,當(dāng)然是好死。
?
孔子的兒子伯魚,享年五十歲,在孔子七十歲的時候,先孔子而死,孔子窮得沒有錢替他買一副外棺,只好采取薄葬。伯魚的死,證明“圣賢的后代,也要自己爭氣,不能完全依靠長輩”的道理,算是好死。
?
人體自身,原本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否則怎么自作自受?由于身處相對宇宙,不能不潛伏某些相對的缺陷。有些疾病,是警戒性的,用來警告身體,已經(jīng)偏離了這一生的目標。因為靈魂不能說話,實際上也不方便說話,以免產(chǎn)生令人驚嚇的惡果。
?
所以我們生病的時候,最好先提高警覺:是警戒性的,還是生理上的?
?
前者屬于靈魂的警戒,醫(yī)師是看不好的。有時候弄巧成拙,反而制造很大的問題。后者是生理故障,考驗我們怎樣面對和克服。同時也累積經(jīng)驗,久病成醫(yī),以后對照顧自己的身體,更加用心和得宜。
?
生理上的病痛,要找醫(yī)師診治。但是有病治病,還應(yīng)該忘病。和靈病一樣,多多反省,改掉不良習(xí)慣,勤做善事,才是根本的治療。
?
有一位婦人,忽然腿痛得不能下床行走。她的丈夫,立即將她送醫(yī)診療,醫(yī)師高明得藥到病除,她馬上就不痛了。婦人高興得很,再三道謝。由于走得太快,出門便被迎面而來的車輛撞死了。
?
這位婦人的腿痛,原本不是生理上的問題,而是靈魂知道她的人生計劃,有被車撞死這一個選擇,時間差不多到了,借由腿痛來警示,要不要選擇另外的途徑。
?
她的丈夫過分緊張,婦人自己也不夠冷靜,不能夠自省,為什么好端端地,無緣無故會腿痛,而且一下子就痛到不能下床的地步,恐怕是靈魂的警訊吧!
?
不妨先觀察一番,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好好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先從靈病著手,證明不是靈魂的警示,這才送醫(yī)治療,說不定能躲過那一劫。選擇其他的人生途徑,排除被車撞死的阻礙,以便完成任務(wù),豈不快哉!
?
身體是靈魂在人生的過程中,必需的工具。非到最后關(guān)頭,不應(yīng)該輕言犧牲。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時間對人生的完成任務(wù),畢竟非常寶貴,不得不重視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