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裝甲騎兵的“豆蔻年華”:你以為我是拖拉機 其實我是微型老鼠噠!

本期文章其實從4月份開始就想寫了,一直摸魚就給忘了....算是對1級車系列的一個補完,之前還寫過MS-1/T-18,想看的老爺可以查看歷史文章。另外咱這個專欄吧,興趣使然,用愛發(fā)電,不說文章多有意思,文筆妙筆生花那樣,但反正只要您有耐心看完,那就肯定有收獲。



▲7.1版本的宣傳圖
各位車長老爺們好啊,小編今天先問車長們一個問題:剛加入游戲時,您選的是哪一系呢?面對這幾臺小“拖拉機”是如何抉擇的呢?小編初入游戲時還是只有老三系,糾結了許久后還是選擇了高大帥氣的德系坦克,后來的故事嘛....

▲我叫城管
從游戲誕生到現在,德系高級車真正強勢的版本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高大的身軀非常容易拉火炮的仇恨不說,隱蔽還特別差。防御呢也好不到哪里去,寬大的褲襠被踹就會著火,比如曾經的“烈焰雄獅”獅式就讓很多花了錢還不舒服的車長大呼坑爹。真要說最公平的時候,那也就是在“幼兒園”時代,大家都是小拖拉機的時候了。我們之前曾經介紹過蘇系1級車MS-1的故事,今天則講講它的死對頭“早期試驗車”的逸聞~
VK.31“小拖拉機”

▲凡爾賽條約簽訂儀式
事情的開始還是要從坑爹的《凡爾賽條約》說起,德國是一戰(zhàn)的戰(zhàn)敗國,我們在初中歷史上就學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一場資本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全球霸權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其本質還是狗咬狗。打輸了的同盟國自然會受到協約國的各種掠奪,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與12.5%的人口,還喪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以及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yè)。并且,德國必須承擔全部戰(zhàn)爭責任,承認對協約國平民犯罪,1921年賠償金額確定為49.9億英鎊,即1320億馬克,差一點兒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大拖拉機”
在軍事上德國也受到了非??量痰南拗?/strong>:禁止實行義務兵役制,陸軍規(guī)模被限制在10萬人以下,還不得擁有坦克和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取消德軍總參謀部,也不準進出口武器。然而德國人是絕對咽不下這口氣的,魏瑪共和國(1918-1933)時期德軍就在偷偷研究坦克,并且在1928年以“大型拖拉機”的偽裝代號開發(fā)出了一型試驗車,可惜這個玩意的性能比較坑,在咱游戲里是個3級車叫“克虜伯試驗車”,感興趣的老爺們可以買一臺開著試試。

▲和大拖拉機合影的裝甲兵學員
“大型拖拉機”的技術理念其實來自游戲里的另外一臺1級車——不過是英國車,就是那臺1級中型坦克“維克斯MK.I”。德國人認為英國人率先把坦克投入實戰(zhàn),那必然在坦克技術方面有兩把刷子,英國人搞啥我們就搞啥!在這個思想下開發(fā)出來的“大拖拉機”雖然外觀上不太像維克斯MK.I,可是骨子里卻是個徹頭徹尾的步兵支援坦克:火炮口徑大、身管短、主要發(fā)射高爆彈攻擊堡壘和工事,和英國佬的所謂步兵坦克是一個套路。

在意識到只有步兵支援坦克還不夠后,德國人馬上于1928年3月份下發(fā)文件準備開發(fā)一臺專精反坦克事業(yè)的坦克,偽裝代號為“Kleinetraktor”意為小型拖拉機,這臺車同時還被賦予了作為野戰(zhàn)火炮牽引車的職責。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小型拖拉機”的項目是一戰(zhàn)后德國坦克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沒有這個計劃,就沒有后面的虎式黑豹虎王這一幫猛獸了。“小型拖拉機”項目在1928年5月26日的一次會議上,裂變?yōu)閮蓚€計劃:①小型拖拉機,3噸級坦克,日后發(fā)展為1號坦克。②輕型拖拉機,就是我們熟悉的“早期試驗車”。

克虜伯版本

萊茵金屬版本
這個“輕型拖拉機”計劃由當時德國國內的兩家軍工大廠承接:克虜伯與萊茵金屬,兩家公司坦克的大體布局都差不多,但是在懸掛機構上大有不同,這也就成為區(qū)分兩個版本的重要標志,我們游戲內采用的是萊茵金屬公司的1930年版本,后續(xù)他們還推出了改進的1933年版本。
車體

萊茵金屬版本的出廠“證件照”
在輕型拖拉機這一方案上,兩家公司都把乘員艙和炮塔后置而把發(fā)動機前置,這其實也是學習維克斯MK.I的成果,前置的發(fā)動機艙可以有效抵擋來自正面的炮彈傷害,即使坦克被打癱瘓了,也可以保證車組成員的生還概率,但問題是車體前面會像普通轎車一樣留有一個巨大的進氣格柵,即使用金屬板擋住也起不了什么防護作用。

克虜伯版本的側面照
克虜伯版本的坦克重8.7噸,長4.35米,寬2.37米,高2.35米,在尺寸上各方面都要比萊茵金屬版本的坦克大了一點點,克虜伯制造出了2臺樣車,但是最終由于比較慢的制造速度,在這場比賽中敗給了萊茵金屬公司,因為克虜伯人家的主業(yè)是生產火炮,沒太把“輕型拖拉機”項目當回事,我們還是以萊茵金屬版本的為主。

萊茵金屬版本的正面照
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企業(yè),萊茵金屬公司在這件事上更用心,他們?yōu)樘箍嗽O計了很多實用的細節(jié),比如車體首上的發(fā)動機格柵可向兩側打開,便于對發(fā)動機進行維護保養(yǎng)。車體首下的散熱器格柵也設置成了活動樣式,在后面的樣車上還安裝了擋泥板和天線基座,在態(tài)度上就已經勝過了老牌大廠克虜伯公司。樣車使用一臺戴姆勒·奔馳提供的M36型6缸水冷汽油機,可以提供100馬力的動力,足以使坦克最大速度達到30km/時。

▲拆掉首下進氣格柵 關閉首上艙門的萊茵金屬版本
這個“輕型拖拉機”上還有一點特別有趣,細心的老爺們可以發(fā)現,這臺坦克的履帶造型有點奇怪,和我們熟悉的其他坦克履帶不同,它的設計者是年輕的海因里?!ざ魉固亍た颇湛财眨@位大爺出生于1895年,打過一戰(zhàn),參與過二戰(zhàn)中幾乎所有德國坦克裝甲車輛的設計工作,二戰(zhàn)后還在西德陸軍里當豹1主戰(zhàn)坦克計劃的顧問。這個履帶的特點是以硬化橡膠塊為主體,連接框架則是金屬,這樣接觸地面的主要是橡膠部分,不僅能減小噪音還能提高使用壽命。

周圍增添框架形天線的樣車
當然,作為一臺只有8.96噸重的小車,“輕型拖拉機”的防御也不會很好,渾身一圈的裝甲厚度基本在14-19mm左右,炮塔頂部裝甲更是只有5mm的薄薄一層,而且在這個時期的德國裝甲鋼工藝也算是剛起步,因此不能確定該車使用了表面硬化技術。
乘員組

▲炮塔側面與車位均有艙門
游戲里的早期試驗車只有3個乘員,而實際上的輕型拖拉機上是有4個車組的,他們是:車長兼炮手,裝填手,駕駛員與通訊兵,4個人擠在這么一臺小車里是非常難受的,于是后期索性把電臺和通訊兵全都給取消了,車長靠旗語和手勢與其他坦克協同作戰(zhàn)。
武器

▲3.7cm Pak 36反坦克炮
由于其設計任務為反坦克,所以“輕型拖拉機”的主武器為一門小口徑、高初速的37mm KwK 36坦克炮,該炮算是Pak 36反坦克炮的車載版本,火炮倍徑為45,可以使用普通被帽穿甲彈、鎢芯穿甲彈和高爆彈。這門炮在二戰(zhàn)早期使用的非常廣泛,三號坦克早期型用的就是它,一定程度上“輕型拖拉機”已經擁有了40年代的火力(大霧,P-40和F-86火力還相同呢!)。

▲幾種3.7cm炮彈
37mm KwK 36坦克炮使用37 x 249mm炮彈,發(fā)射658克重的PzGr.18穿甲彈時炮口初速745米/秒,在100米的距離上射擊以30°角放置的均質鋼裝甲板時穿深達到34mm。在發(fā)射368克的PzGr.40硬芯穿甲彈時炮口初速1020米/秒,在100米的距離上射擊以30°角放置的均質鋼裝甲板時穿深達到64mm。

▲炮塔右側視角,可以看到37炮炮閂和MG13同軸機槍
這個數據在1930年已經是相當優(yōu)秀了,可以非常有效的完成反坦克任務。至于游戲里那根20mm機關炮,則從來沒安裝過。

▲MG-13輕機槍
“輕型拖拉機”的副武器是一挺7.92mm的毛瑟MG-13輕機槍,它也是1號坦克和部分德國裝甲車上的標配武器,我國在抗戰(zhàn)中也曾使用過,篇幅所限,不多描述。
服役經歷

▲?未來的德國坦克兵們站在1933年“輕型拖拉機”上合影
1929-1933年蘇聯和德國是曾經有過一段蜜月期的,兩國進行了深入的軍事交流,因此為了掩人耳目,德國偷偷制造的坦克們也被送到蘇聯境內的喀山進行測試。在道路測試中“輕型拖拉機”行駛了超過1800千米,然而其操縱品質實在是太過地低劣,橡膠-金屬履帶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小輪板簧懸掛系統(tǒng)也很差勁,蘇聯人饒有興趣的參加了測試,但他們很快就發(fā)現德國人的這倆大小“拖拉機”根本就不如BT-2和T-26坦克。

▲其中一臺拆掉戰(zhàn)斗室改為訓練車


▲開著兜風好快活
德國人自己也感到很尷尬,因此1932年回國后把其中一臺試驗車的炮塔和戰(zhàn)斗室都拆掉了,改成了坦克兵學校的教學用具——從現存的照片來看,主要功能是帶著新兵們兜風,體驗一下全履帶載具的味道。

▲另一臺在1933年換裝大直徑負重輪、彈簧懸掛
而另外一臺“輕型拖拉機”的改裝則是因為德國人見識到了BT-2坦克,于是這臺車被改成了大直徑負重輪+彈簧懸掛,還換上了新的主動輪和從動輪。這臺改裝車的技術積累后來被用到了DW2坦克上,也算是不枉此生。

▲作為紀念碑的它

▲在營區(qū)里呆著
這臺1933年型號“輕型拖拉機”最后的歸宿和“大型拖拉機”一樣,在裝甲兵學校里作為紀念碑,默默地停在石頭基座上。年輕的德國坦克學員們非常喜歡跟它們合影,就像我們上學時和校門合影一樣。1945年德國戰(zhàn)敗后,它們全都被拆成了廢鐵而未能保留至今。
原創(chuàng)不易,喜歡的老爺們求個關注+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