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祭天線召喚完美脈沖!萬代 PB RG 命運脈沖高達 拼裝模型【評頭論足】

命運脈沖
ZAFT軍最新銳MS——ZGMF-X56S脈沖高達的機體構造極為復雜;與它的高性能相對的是,機體的制造成本及整備性卻絕不能說是良好的,而且訓練方面也給駕駛員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在軍械庫1號事變后,即使駕駛本機初次投入實戰(zhàn)的機師真·飛鳥于其后取得了驚人的戰(zhàn)果,但是配備于前線的脈沖高達的數量仍然不足兩位數,這就是其中的原因。
脈動高達最大的特征是采用了曾經被稱為屈指可數的名機——地球聯(lián)合軍的GAT-X105強襲高達所采用的強襲背包類似的影子系統(tǒng)。影子系統(tǒng)與強襲背包的不同點在于和可進行自動飛行的影子裝置結合后就可以機動迅速地達到駕駛員所需要的模式。但與此同時,就需要專門用于搭載、管理影子裝置的大型母艦,這一點對于脈沖高達的運用是非常大的限制。
對于ZAFT而言,MS的概念原本是一機可以對應所有戰(zhàn)況的萬能兵器。然而,這就造成了為了對應擴大的戰(zhàn)況的專門化的單機能機無秩序增殖的結果。對此進行反省的ZAFT軍技術人員對脈沖高達的萬能型構想進行了改進,其后開發(fā)的便是命影模式。這個模式是將脈沖高達的空影(中、短距離航空機動戰(zhàn))、爆影(炮戰(zhàn))和劍影(近距離格斗戰(zhàn))三大機能合一的統(tǒng)合模式。在前次大戰(zhàn)中,地球聯(lián)合軍曾經在X105強襲上試驗性搭載過被稱為強襲IWSP的統(tǒng)合武器系統(tǒng),X56S/θ命運脈沖可以稱得上是它的ZAFT版。
命影系統(tǒng)的武裝包括:激光對艦刀、光束回旋鏢、兩座遠視桶伸展式光束炮塔(在RG模型的設定中可以取下手持)等等。此外,還有對于脈動而言原創(chuàng)的栓接裝備——兩腕的光束盾牌發(fā)生器。但是這樣多的武器的搭載對于具備了獨立型駕駛艙和核心戰(zhàn)斗機等精密部件的脈動的機體構造而言是相當大的負擔;而且光束武器相當耗費電力,平均一次出擊要進行三次遠距離充電。不僅如此,氘核充電系統(tǒng)并不能在實戰(zhàn)中頻繁使用,對于機體的構造而言負擔過重。開發(fā)陣容最后得出了“如果要制造最強的萬能機,重新設計新的機體反而會更快”的結論。此時ZAFT已經制造出了四架命影,之后就終止了開發(fā)和生產。后來,最終發(fā)表的ZGMF-X42S命運高達繼承了“命運”這一名稱。
已經研制出的4臺該型機除了四號機外均被投入實戰(zhàn)。
紫粉色涂裝的1號機由ZAFT軍中有豐富水戰(zhàn)經驗的馬列·斯特勞駕駛。其駕駛本機曾介入ZGMF-YX21R+X11A試作型救世主+11與ZGMF-X12D異端高達非規(guī)格機D的交戰(zhàn),結果被暫時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兩機圍攻。在交戰(zhàn)中被ZGMF-YX21R+X11A試作型救世主+11使用其量子病毒系統(tǒng)攻擊機體系統(tǒng)導致背包脫離,不得已而撤退。本機的背包后搭載在ZGMF-X12D異端高達非規(guī)格機D上。
紅色涂裝的2號機被用于執(zhí)行秘密任務,結局不明。
藍色涂裝的3號機由考特尼·西羅尼姆斯駕駛,參與了C.E.74年的彌賽亞攻防戰(zhàn),結局不明。
未知涂裝的4號機同樣結局不明。
機體型號 ZGMF-X56S/θ
出現(xiàn)作品 其他作品(SEED系列)?機動戰(zhàn)士高達SEED DESTINY MSV
機體類型 實驗型MS
制造商 扎夫特
所屬 扎夫特
初次配備 C.E.73機師
馬列·斯特勞
考特尼·西羅尼姆斯
技術參數
內部環(huán)境 采用核心戰(zhàn)斗機及獨立型駕駛艙
裝甲材料及結構 VPS裝甲
發(fā)動機功率動力源:氘核光束供電系統(tǒng)
裝備及設計特征影子背包系統(tǒng);命影背包;中子干擾消除器;光輪推進翼推進系統(tǒng);幻象化粒子膠質全息投影系統(tǒng)
固定武裝 高能長距離光束加農炮×2;MMI-710型激光對艦刀×2;RQM60型光束回旋鏢×2;M71-AAK型對裝甲刀×2;胸部MMI-GAU25A型20mmCIWS×2;MA-BAR72型高能光束步槍;MX2351型光束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