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非人
寫在前面
初次見面,這里是桑子。
因為察覺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于是想要記錄,但是發(fā)表出來的言論還是不可否認地想要得到認同,得到諸如“我也是這樣的!”感慨,簡直自相矛盾。
基本上與他人無關,自我中心的產物,相當沉悶自說自話的風格,食用請自便。

產生“寵物”的概念,是年幼之時,看見別人的貓貓狗狗,非人的模樣。
直接長期存在于眼前的是人來人往,充斥著人的世界,還未開始產生探究的意識已經無可奈何地習慣并接受了。
寵物的存在,是為了什么呢?厭倦了與人交往,在非人的生物中尋求慰藉嗎?
最初概念就已經比較明了:非人、生物、小型。
典型的便是貓貓狗狗。
牙齒或者爪子,銳利的帶有攻擊性。
蓬亂的毛發(fā)包裹著,會掉毛,會藏匿著骯臟。
一雙眼睛看見的是什么樣的世界?探尋著什么?
叫聲無解,枯燥地反復響起。
敬而遠之,避之不及。

大約小學低年級的時候,經過別人家門前,看見里面一屋子的貓,偶爾開門,從門的孔洞間散發(fā)出來氣味自然是濃厚的。
有關這家人的傳聞也聽了一些,視貓如命,已經養(yǎng)了至少十幾年的貓了,從最初的一只市場上買來的食用貓,到養(yǎng)出感情給它找伴,到生下小貓崽……總之一屋子貓。
有些敬畏地聽著這些傳聞。這家的年老的女主人對孩子挺友好。神秘色彩還是存在的。
沒有看見貓主人。有人經過的時候,客廳里的貓偶爾會好奇,而湊到門前,觸手可及。
貓的皮毛,貓的眼睛,貓的胡須,貓的爪子,貓的尾巴。
會活動的,會發(fā)出叫聲的,毛茸茸的輕盈靈巧的生物。
基本上這些元素構成對貓的印象。
能夠觸碰嗎,這些被豢養(yǎng)了多年的生靈?理當是親近人的……吧?
幽暗的空間里,數只貓默默地走到了門前,看著門后好奇地觀望著它們的人。
據說這家的貓?zhí)嗔?,生了小貓,是愿意送人的?/p>
蹲下身,手指從門的孔洞伸過去,試圖觸碰貓的爪子——
破皮了,貓的爪子……或許是無意。
什么也沒碰到,但是心生退意。
回去擔憂了幾天是否會得狂犬病,是否有必要與大人說。但好在過了這么多年并沒有事。家養(yǎng)的貓,應該不會輕易染病。
之后對動物都不抱親近的想法。氣味濃重的、無法交流的潛在危險。
看起來還是怪人,看起來友善的老婦人。她的身上也沾染著味道。

偶爾會見到狗。
記不清狗的模樣,但總歸是不如貓好看的。
隨意地露出一口牙,伸出舌頭,身體顫動地呼吸著,留下梅花腳印的足,甩動的尾巴。
會去嗅感興趣的任何東西,精力旺盛地跑動,解決生理問題,與同類打架,高音量無休止吠叫。
莫名其妙被狗跟隨,聞嗅,身體僵硬不能動,想辦法脫離視線。遇見狗也會計算好線路繞行。
近些年網絡上時常能看見各種各樣的狗,對狗的品種之多粗略涉獵。
無法對這種生物產生哪怕一點的好感。無論是外形或者別的。無法原諒帶來的恐懼。動畫作品中出現(xiàn),倒還可以接受,只是不反感。

在大量的非現(xiàn)實作品中出現(xiàn)的這些動物的形象,大多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需求而幼稚化,或者說簡化、萌化。為其設計故事,收割眼淚和喜愛。脫離了真實的描繪,放大某些為人們所贊揚的部分,選擇性忽視可能引起反感厭惡的部分,可以接受,不反感。
為了修學分,也上過一門細講寵物(所謂觀賞動物)的選修課。確實增進了了解,但是恐懼的、反感的,無法改變,也沒必要。
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了解到寵物不單只限于貓貓狗狗。動物的品種很多。
現(xiàn)在的時代發(fā)展,寵物的內涵也更加廣泛,百科上解釋為非經濟目的而養(yǎng)的動植物。
投入著金錢、感情、精力,種種,在這樣的存在身上。單薄的關系似乎理由不足夠,創(chuàng)造出大量的傳說、故事,感人肺腑的話術,研究作用。主動與被動地雙向獲取。甚至可以作為一種療法。
本質上還是為了滿足人類自身需求罷了。如人類所有的喜好一樣。
在解決完生理、安全的基本需要之后,富余的部分,考慮著是否從眾地,飼養(yǎng)寵物。賦予寵物多余的意義,愛的見證之類。
粗淺地理解,但是,自己不會這么做。
已經到了盡可能,在必須的事情之外,精細計算著是否利己的年齡。
對我而言沒有意義。自顧不暇。

如果要養(yǎng)自己以外的生物,首選會是植物。
只是賭運氣,在種子鉆出泥土之前什么也猜不到,鉆出泥土之后如何生長,或是夭折,也無法考量。
只是感覺花費的成本很小,大抵只需要水。然后感慨生命的創(chuàng)造力。
日常吃的水果的種子,或者特意買的種子。
需要的空間也不大。無言地生長或者消亡,枯萎或腐爛,留下遺骸。即使逝去也不會觸目驚心。
居高臨下的悲憫,精心呵護的期待,都可以。
生命意味著責任。除了無可奈何的自己,不想要辜負計劃之外的存在。
因為意外或者需要而創(chuàng)造生命,又因為意外或者需要而滅亡。
本質是利己罷了。
非人而已,縱使是人……也無力承受命運的摧折。
擁有的力量,行動的意志,流向哪里呢?
終點只是從一個狀態(tài),轉化為另一個狀態(tài)。
順從或違背的終局如一,死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