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軍事.如何攻打棱堡星城?
棱堡,是一種著名的城堡要塞,外形猶如星星,六角突出。
曾經在許多網文小說和平臺中,被吹得神乎其神。
比如攻城死亡十個人才能殺傷守軍一個,比如守軍以一敵百,一百人就能抵抗一萬人,簡直是堅不可破。
但是回顧歷史,在戰(zhàn)爭對抗中,這是可以被攻破的城堡
有一個經典戰(zhàn)例,是五萬攻城軍,攻陷了一萬守軍的棱堡

這場戰(zhàn)役,被稱為那慕爾第二次圍城戰(zhàn),1695年。
慕爾位,位于幾條大型河流之間,它可以掌控水陸運輸。掌握此處,能允許大量物資和商業(yè)通過運河,是尼德蘭地區(qū)交通的重要樞紐,也是一座富庶的城市。
尼德蘭地區(qū),是指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又稱低地三國,在法國北側。
1692年,法國的路易十四大舉進攻尼德蘭地區(qū)。
這一法國年占領了那慕爾,并且大肆維修加固,營造了棱堡,由著名的工程師沃班大大提升,并且駐守有13000人的守軍
1695年,尼德蘭聯合神圣羅馬帝國,集結軍隊反攻那慕爾。
大概有五萬八千余名士兵參與圍攻城市,從七月份達到九月份,攻陷那慕爾。
7月間,盟軍攻入外圍的市區(qū)和商業(yè)廣場,雙方傷亡慘重;
8月初,盟軍占領外市區(qū)。一半的法國駐軍已經陣亡,剩余法軍撤入棱堡內部。
期間由大量法國軍隊出動,在尼德蘭境內支援那慕爾守軍,但是被羅馬帝國軍隊所阻擋。
8月中旬,城堡基本完好無損,同時守軍的物資補給變得困難,
期間雨季,圍城軍開始因疾病而損失人員,因為雨季容易滋生蚊蟲,傳播細菌,引發(fā)大量疾病。
而在這個士兵死于疾病的年代,比在戰(zhàn)斗中損失的士兵要多得多。
8月21日,盟軍設立了一炮兵團,集結200門火炮,開始對該城堡較低的防御工事進行24小時的連續(xù)轟炸。
被稱為是“有史以來最驚人的大炮團”
8月26日,盟軍已經準備好攻擊城堡。
27日午夜,守軍與外圍法國援軍得到聯絡。法軍外圍有12萬到10.2萬的人數優(yōu)勢,但是被聯盟軍隊的牢固陣地所抵擋。
與之同時,聯盟對那慕爾發(fā)動總進攻,非常血腥。
8月30日,這一天的聯盟突擊不到3小時就損失了3 000人,但守軍也只剩下最后的防線。

9月2日,守軍內部認為無法擊退下一次進攻。
9月4日,守軍投降。
最后傷亡統(tǒng)計如下,包括陣亡,傷病,失蹤。
法軍參戰(zhàn)1.3萬,損失8000。
盟軍參戰(zhàn)5.8萬,損失1.2萬。
戰(zhàn)爭以聯盟勝利,法國戰(zhàn)敗告終。

研究本質,棱堡,是一個比較堅固的城堡,利用建筑技巧,對守軍比較有幫助。
可以堅持得久一點,也僅此而已了。
面對大舉進攻,如若局勢不順利,該淪陷還是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