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華:楠溪江,“源來”你在這里!
來到楠溪江,不能不來源頭村,來到源頭村,不能不來源來小院,這是楠溪江支流的源頭,也是游客靈感迸發(fā),靈魂歸隱的棲息地。

在源來小院暫居了幾日,周游了附近的山水景色,探訪了很多周邊古老村寨的文化歷史建筑,嘗遍了地頭剛采摘的新鮮果蔬,烹飪了村民剛屠宰的生豬,燉熬了散養(yǎng)在山澗林間散養(yǎng)的森林土雞,手打小餛飩,田間翻騰的紅田魚。我還展露廚藝,用當(dāng)?shù)厥巢慕Y(jié)合創(chuàng)意的制作美味佳肴,很多的靈感和收獲,宛如一幅神秘的山水畫軸,一半是悅目的美景,一半是意境的感悟。

橫貫永嘉縣境三百里的楠溪江,涓涓溪水,浩蕩南流,居住在源頭村,從小院的門前望去,兩岸山巒疊翠,溪水清流見底,遠(yuǎn)處高峰入云,天空瓦藍(lán)如洗,風(fēng)煙俱凈,沿溪流溯源而上,可謂天山共色,人文薈萃,奇山異水交映,天下獨絕,深深被吸引,被驚嘆,被折服。

然而楠溪江之名猶不彰顯,深有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感嘆。
楠溪流域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人于此休養(yǎng)生息、秦漢之際建有“東甌王國”,甌越也成為一時文化之盛;時過境遷,依然可以感受到千年文化沉淀的厚重和底蘊。

兩晉南北朝時,王羲之、裴松之、孫綽、顏延之、謝靈運、丘遲文化等大腕來守永嘉,“助人倫、成教化”,使永嘉成東南名郡,楠溪江遂成“中國山水詩的搖籃”,漸為世人所知。

隋唐至宋,大量仕宦之家的移民遷入楠溪江流域,一時人文薈萃,名賢輩出,時有“東南鄒魯”之稱。王謝風(fēng)流、陶公勝跡、永嘉學(xué)派、永嘉四靈、干年古村,熔鑄成楠溪江之深厚文化底蘊,千載而下,今人猶生“文在茲”之感,世人皆以“天下第一江”譽之。


源頭村門前小街貫穿南北、依山小巷縱橫,街道和院落中鋪著卵石,被幾百年先人們的足跡磨得圓潤,細(xì)雨輕洇,閃出柔和的光澤。
村內(nèi)小巷曲徑通幽、卵石堆砌的院墻上,各種瓶壇內(nèi)種植著主人精心培育的多肉植物,柵欄之外,可見到竹樹掩映,短籬矮墻遮不住寬敞的院落,向行人游客展示出主人典雅的家居生活態(tài)度。
如今,久居都市的人們已經(jīng)很難享受到這種“靜謐”的生活空間了,到郊外的民宿小居,除了放松和休閑,更重要的是在都市里居住久了,難免會對這種“世外桃源”的棲息之地涌起一種由衷的向往。

源來小院民宿是品質(zhì)文化圈、溫州市美麗庭院、溫州市綠色家庭、溫州市巾幗美好生活實踐基地、還是永嘉縣婦女微家、僑界美麗之家、僑助工坊、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工作室等。

源來小院民宿的特色是“咖啡+鉤編手作”,民宿內(nèi)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鉤編玩偶等物件,咖啡的香氣在西式吧臺與中式茶桌間縈繞。小院主人海珍大姐原來曾就職溫州銀行,利用自己擁有的非遺項目--鉤編藝術(shù)技能,將自己的退休休閑時光與養(yǎng)老旅游結(jié)合,獨立打造的一個精致生活空間。
因民宿陳列銷售的作品如毛衣、小鞋、卡通玩偶等,不僅吸引了來往游客的目光,央視新聞欄目還做了專題報道。海珍大姐牽頭合伙創(chuàng)辦的永嘉縣源創(chuàng)民俗藝術(shù)工作室負(fù)責(zé)鉤編藝術(shù)教學(xué),普及傳統(tǒng)文化鉤編藝術(shù)技能和方法,以源來小院為基點,在永嘉縣各鎮(zhèn)、街道公益教授鉤編藝術(shù)。充分利用農(nóng)村的剩余勞動力,培訓(xùn)他們的非遺項目--鉤編藝術(shù)技能,探索一條使村民家庭增收的途徑,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源來小院的住宅,依山傍水,自然靈活,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不僅無規(guī)無矩,不受拘束,還可以找到久違的寧靜和歸宿。
小院白墻黛瓦,粉壁瓦檐,勾勒出古樸的建筑特色,原木格柵,卵石院落,花團(tuán)錦簇,隨型就曲,宛如一幅版畫小品;又好似云中仙居,輕盈舒展,坐在灑滿陽光的庭院,禁不住奮筆疾書,泉思涌動,這樣的靈感只會在這般美景中涌現(xiàn),是楠溪江的山水,陶冶出這么樸實又這么精致、這么豪放又這么雅致的審美情趣。
號稱中國第一批山水詩人的謝靈運,在楠溪江的青山綠水之間,吟出“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千古名句。南宋詩人“永嘉四靈”之一的趙師秀則寫道:“清明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央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钡膬?yōu)美詩句,原來一方佳所,竟可以有這么靈感和創(chuàng)作源泉。
早晨攜桶至山崖邊,一葉青綠,將山澗的泉水引入,用此山泉煮茶,煲雞湯,實乃人間美味。
周邊的文化景點精彩紛呈,嶼北坑古村、林坑古村、暨家寨、麗水街、芙蓉古村、蒼坡古村等等;古街村寨滲透著極為豐富的人文歷史建筑,不僅有宋代的石窯址,還有歷代的橋梁、牌樓和建筑群落,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給了此間的建筑增添了無盡的文化內(nèi)涵。
小院的位置極佳便利,到周邊各景點都是十余分鐘的車程,安頓下來以后,可以每天一景,仔細(xì)觀賞;不僅可見可與漓江相媲美的清澈秀水、還有著與雁蕩齊雄的陡峭石峰,村寨有依山傍水的,也有靠山而建,輪廓多起伏,建筑多層次,融人工美和自然美為一體。
不僅有著“曬秋”傳統(tǒng)的民居村寨,還有遍居尚書宅邸和原生態(tài)的宋明建筑風(fēng)情,圍墻多用河卵石壘成,與村寨內(nèi)部卵石鋪砌的道路相得益彰,斑斑卵石的陳舊與潺潺溪流融為一體,雖不露雕琢,卻厚重沉淀;可謂是一腳踏入虛幻境,便不戀塵世的桃源美景。
主人帶我沿溪而上,開到山青水秀疑無路的源頭時,又見柳暗花明的一簾瀑布,別有一種幽趣。盤山公路是貼著壁立的山腳鑿就的,巨石聳立,猙獰兇險,雖是寒冬,山上依然綠色環(huán)繞,層巒疊嶂;卵石下面,有一條清淺的溪水,水流時斷時續(xù),或急或緩,遇到陡峭的山巒便形成一股瀑布,跳躍著發(fā)出嘩嘩的喧響。
沿著重星疊嶂間的山路攀繞,漸漸的人煙罕至,道邊觀望,巨石凌厲、峭壁上的紫藤蒼苔,遙想夏日雨后,水勢磅礴,山鳴谷應(yīng),幽深自又添幾分雄奇。
山谷里不時有小鳥的清脆啼鳴,與遠(yuǎn)處瀑布墜落深潭的隆隆響聲相呼應(yīng),反倒襯托出峽谷顯得更加空闊,更加靜謐,心神不定之際,豁然別有洞天。
晚上走在石砌河堤上,坐在寂靜安詳?shù)男≡簝?nèi),望遠(yuǎn)處空山寂寂,看夜空繁星點點,幽幽思緒如同奔騰不息的江流,涌上心頭。
突然覺得自己已經(jīng)擁有了一個世界,一個久已渴望的私人空間。
楠溪江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歷史人文環(huán)境,給與源頭的建筑風(fēng)情以滋生茁壯成長的土壤,秀美的山水風(fēng)光和淳樸的民風(fēng)民俗,也為休閑度假的短途之旅增添了更多的亮色,源頭零污染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讓更多路經(jīng)此處的觀光游子,不僅流連忘返,而且魂系夢牽,口碑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