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再好的人,有這三種特質(zhì),都要斷絕來往!
古人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在生活中,你與什么樣的相處,也會變成什么樣的人。
與對的人相處,能互相滋養(yǎng),讓彼此成為更好的人,而與錯的人相處,帶來的只有消耗和無盡的沉淪。
人生如旅,所遇之人形形色色。如果生命中有遇到這三種人,哪怕關系再好,也要斷絕來往!

滿心負能量的人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也不要成為消耗別人的人?!?/p>
確實如此,對于一些無時無刻都在散發(fā)負能量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因為他們不但會消耗你,還會試圖把你變成同類人。
說一個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例子。
我和小A是同一天辦理入職的,她人很文靜,笑起來很可愛。
于是我倆加了微信 ,并互相打氣一定要熬過實習期。
在實習期的這段時間,我倆有事沒事的都會聊聊天,有空的時候也會約出來一起吃個飯。
剛開始她只是簡單的吐槽工作上的煩心事。
本以為是剛來公司,還不適應,所以我會安慰她,激勵她堅持堅持就會好的。
可時間久了,我發(fā)現(xiàn)她不是工作不順,只是“喪”成了她生活中的習慣。

每天早上我總是準時準點的收到小A的瘋狂吐槽:
“好煩啊,今天又要交稿了,我大字還沒寫幾個呢!”
“新媒體真不是人干得,天天加班到深夜,而且工資這么低,傷不起,不想干了?!?/p>
“部門領導自己什么都不懂,憑什么對我指手畫腳,真氣人!”
……
即使你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安慰、建議她,可她總是有一百個理由來否定你。
在這樣的負面情緒下,我內(nèi)心也被她這種負能量影響了,對工作也產(chǎn)生了一些消極的情緒,出現(xiàn)寫稿速度慢,質(zhì)量不佳,工作能力很難提升的情況。
于是,我開始學著遠離小A,不再理會對方的負能量。
跟充滿負能量的人相處,總有一天會慢慢消耗掉你的能量。
所以別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樣的人身上,因為你既拯救不了他們,還有可能不知不覺被他們影響,甚至扭曲你的價值觀、讓你喪失對自己的信心。
作家李尚龍曾說:“負能量是在鞭笞別人的不好,責罵社會的不公。正能量是在講完后告訴你,即使再苦,我依舊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一些?!?/p>
面對滿心負能量的人,我們一定要學會遠離,只有懂得珍惜生活中的小確幸,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力量。
余生,愿你做一個正能量的人,成為自己的太陽,無需借誰的光,愿你堅定且柔軟,自信且謙遜,陽光且透徹。

見不得別人好的人
東野圭吾說過這么一句話:“世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p>
深以為然。
相信大家都看過河南一女子被頂替學歷的新聞事件。
事情一開始,主人公黃海霞向媒體哭訴,自己當年辛苦考了498分,卻被堂姐黃風玲冒名頂替。
面對媒體的鏡頭,她痛哭流涕的說:“她偷走了我的人生。”
此事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和學校的高度關注。
很快調(diào)查結果出來,確認黃海霞說法屬實,沒多久,堂姐就被停了職。
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就在大眾以為風波就黃風玲停職而終止時,事件卻出現(xiàn)了驚天逆轉。
原來,黃風玲確實借用了堂妹黃海霞的學籍,但498分的成績卻是自己考取的,答卷上的每一道題也都是自己填寫的。
而上大學之后,能夠被分配工作,也是黃風玲自己寒窗苦讀,用自己的知識換來的。
這件事,從頭至尾,都是黃海霞在自編自演。
因為黃海霞這些年過得并不怎么好,為生活奔波的她,從樣貌上看年齡比堂姐要大很多。
而堂姐工作穩(wěn)定,收入豐厚,家庭美滿。

生活水平上的巨大落差,讓黃海霞的心理產(chǎn)生了嫉妒心,因為這可怕的“嫉妒”,黃海霞抱著一種我不好你也別想好的心態(tài),一口咬定堂姐“冒名頂替”。?
好在事情最后水落石出,堂姐也為自己當年借用學籍之事付出了相應的懲罰。
電影《東邪西毒》中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么叫嫉妒。”
社會上有一種通病——“紅眼病”,患有這類病癥的人,心胸狹窄,見不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
因為你過得比我好,所以我要背后捅刀子;因為我不如你優(yōu)秀,所以我要毀滅你。
與這樣的人相處,不僅會讓你感受到人心的丑惡,稍有不慎就會遭到他暗地里算計,背后捅你的刀子,搬弄是非毀壞你的名聲,給你帶來無盡的麻煩和打擊。
余生很貴,一定要遠離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哪怕關系再好,也要早點與這類人斷絕往來,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不懂感恩的人
從前,王二和李四兩戶人家是鄰居。
王二勤勞能干,家中糧食充足,李四則好吃懶做,家中沒多余的存糧,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
恰逢一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許多村民也因此失去糊口的糧食,李四一家也因為沒有存糧,只能在家苦等天降大雨。
而王二早早就備好了充足的糧食,并未受到旱災的影響。
看到李四如此境況,王二決定送一些糧食給他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李四一家收到糧食后,十分感激。
在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后,李四前去王二家中感謝。
談話間,李四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王二慷慨地說:
“這樣吧,我這里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p>
李四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家里人卻說:
“這一斗米能做什么?除了吃以外,還不夠明年地里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么有錢,為什么不多送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么一點,真不是什么好人!”
這話傳到了李二耳朵里,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么多的糧食,你不僅不知道感恩,還把我當仇人一樣記恨。”
于是,本來關系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不懂感恩的人,心里就像被蒙上了一層灰,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卻看不到別人的善意。
一旦別人不能滿足自己,便爆發(fā)出了狠狠的惡意。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
“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之后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p>
余生,請遠離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別用你的滿腔熱血去捂一顆缺少人情味的心。
曾國藩說:“一生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p>
人與人的交往,是互相影響的,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會受到這種環(huán)境的影響。
我們應該學會縮減自己的圈子,遠離消耗你的人,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你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來源于:旺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