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7000系銳龍性能的一點個人筆記
看了幾家自認為相對比較靠譜一點的測試,
1、7000系銳龍單核性能提升約2%,多核性能提升約8%。
2、將功耗限制在65W時,進行R23渲染測試即能干掉默頻的129K,功耗較129K低了150W左右(20XW VS 35XW),蘇媽宣傳的每瓦性能提升50%沒有吹牛,如果你是生產力用戶,購入新一代銳龍平臺是毋庸置疑的正確選擇。此外,大量測試都反映出,這代銳龍的多核性能在生產力方面的提升是相當可觀的,一些intel之前的優(yōu)勢項目,如adobe全家桶等,部分項目銳龍甚至實現(xiàn)了反殺。
3、游戲性能提升有限,總體上稍微領先12代,但就此說7000系游戲性能拉跨是純屬搞笑,如果說你買回去是為了單純的提升游戲幀數的話,那么目前的首發(fā)價格性價比確實太低,如果你擁有12代或是上代銳龍,用首發(fā)價格去升級,確實自帶冤大頭屬性,一旦價格合適,入了玩玩是沒啥問題的。PS:少數頑固A黑還在沉迷于11年-15年農企被牙膏廠i3默秒全的歷史中無法自拔,蘇媽作為能力爆表的技術型CEO,這幾年帶領AMD勢如破竹,將4核8線這種牙膏廠捧為旗艦的型號,生生打成了入門級別,全球生產力創(chuàng)作者和游戲愛好者的PC主機性能成倍提升,并引(bao)領(chui)intel也找到了和蘇媽同款的高手——帕特基辛格(intel 80486 cpu主架構師,32歲即就任intel歷史上最年輕的技術副總裁,并深受羅杰.摩爾,安迪.葛洛夫這些技術巨佬影響的一位資深技術大神),以及在前者的號召力下跟著歸位的一眾旗下大神(初代酷睿主架構師,2-6代酷睿主架構師(女)以及工藝部門的數位重量級大佬),期待日后AMD和intel能在兩人領導下,繼續(xù)不斷上演決戰(zhàn)紫禁之巔,為玩家?guī)硇阅芨ǖ漠a品。
3.7000系銳龍的內存延遲問題:DDR5作為新一代內存,時序太高導致的延遲大幅提升一直飽受非議,某測試使用X670E主板,在同時開啟主板bios自帶的低延遲模式和高性能模式并設定內存運行在DDR5-6000(等效頻率,實際內存運行頻率為3000Mhz)這個甜點頻率后(注意:這里7000系cpu的內存控制器頻率是和內存頻率是1:1模式運行的,即3000MHz,一般散熱規(guī)模即可實現(xiàn),臺積電的新一代工藝的助力不小),延遲從82ns降至最低68ns左右,已經能和12代酷睿+DDR4平臺掰掰手腕了,不同于intel的融合設計,這代銳龍還是因為die分離的設計,導致AMD的內存與核心的通信依賴于IF總線,而前者的頻率上限(瓶頸)會導致高頻內存難以發(fā)揮全部實力,但總體上來說,7000系銳龍能取得上述成績,意味著DDR5的延遲問題已經有了較好的解決途徑,且DDR5超強的讀寫性能也為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整體體驗打下了良好基礎。
4.7000系真正拉跨的是較上代更為嚴重的積熱問題,新發(fā)所有型號都是頂著95℃的溫度墻在跑,按照AMD的說法,新的PBO自動超頻技術將在不逾越溫度墻的范圍內,盡可能的榨干CPU的性能,印證這種說法的一個佐證就是,某測試在使用壓縮冷水機的情況下,AMD單核的自動PBO頻率來到了5.95GHz,也就是說只要你的散熱夠強,自動超頻都可以上6G耍一耍;此外,AMD官方之前也對溫度問題也做了說明,簡單點說就是,運行在如此高溫的情況,應對7×24小時高強度工況是非常安全的,他們自己的實驗還將cpu拉到了更高溫度,也沒有出現(xiàn)穩(wěn)定性問題,但是對于普通玩家來說,玩?zhèn)€游戲,跑個測試動不動就90+,確實難以接受,另外一點很棘手的問題就是,即使目前最強的風冷,雖然標稱散熱功耗可以應對7000系,但其相對于水冷較差的熱交換能力,對于7000系的積熱問題來說會顯得捉襟見肘,最終效果就是頻繁撞墻降頻,所以想要暢快的玩7000系,中高階水冷是必須要配備的散熱裝備。
總之,7000系有驚喜也有失望,但瑕不掩瑜,玩家測試結果表明,蘇媽實現(xiàn)了本代發(fā)布時的承諾,祝賀蘇媽及其團隊。
PS:本人吃技術飯2X年有余,骨子里對蘇媽和老基哥這種技術型CEO,以及他們對各自公司技術文化沉淀的影響和所奉行的技術至上的理念深表認同,科技公司只有以技術為先,不斷為玩家?guī)砀咝阅艿漠a品,不斷迫使競爭對手進行技術迭代,不斷開放自研新技術來引領行業(yè)整體提升,此才是一眾科技公司不斷前進并走向輝煌的核心驅動力。在這里同時預祝,29日老基哥家即將發(fā)布的13代酷睿能給玩家們帶來興奮和驚喜,個人侵淫PC數十載,樂見這種級別的高高手對決,既是享受,也是最大的樂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