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刺《中國通史之諸葛亮治蜀》
6分35,蜀漢是正統(tǒng)有誤。漢孝獻帝禪讓給曹丕。 12分06的平定南中有誤?!度龂尽酚涊d,南中一直在叛亂。呂凱任云南太守還未上任就被殺害,蜀漢軍隊撤回后南中依舊發(fā)?過數(shù)次叛亂,還?度殺害了越嶲太守龔祿,后來馬忠等人再度平叛南中。 14分鐘到15分鐘整體有誤。《三國志》記載:恢身往撲討,鋤盡惡類,徙其豪帥于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zhàn)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于時費用不乏。 16分50德才兼?zhèn)錈o誤,諸葛亮選才不一定要求大才,但務必做到盡量沒有特別明顯的缺陷。但北伐戰(zhàn)爭過程中,老一代人才基本都去世了,開始選用魏延這樣的才大于德的人。 18分35馬謖戰(zhàn)敗,略有美化,但沒有偏離歷史,不做討論。 19分45李嚴事件基本無誤,蜀漢法治除魏延事件外基本不牽連家人。 21分35儒法融合有異,儒法融合的應該是漢制而不是諸葛亮。小知識:歷史上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有“罷黜百家尊崇儒術”記載。(歷史課本原作者有做對應更改) 25分10都江堰無誤。原文出自《水經(jīng)注》引《益州紀》 25分45里的左思《三都賦》,其實是一個明面上誰都不得罪的彩虹屁,但實際上還是吹捧曹魏的?!度假x》,包括《蜀都賦》、《吳都賦》、《魏都賦》。分別描述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京都的形勢,封畿的環(huán)境,市內(nèi)的繁榮,宮室的瑰麗、游娛的盛況,實乃為一個整體。但所賦三都,各有側重?!妒穸假x》在前,側重矜蜀之險阻;《吳都賦》居中,側重夸吳之富饒;《魏都賦》殿后,側重贊魏之典章。這種安排達到了突出重點的目的。正如李善所說的:“左太沖賦《三都》,以吳蜀遞相頓挫,以魏都依制度。”作者通過“魏國先生”同“東吳王孫”、“西蜀公子”的辯難,貶低蜀、吳,頌揚魏都。最后說明治國安邦不在自然條件,而在政治措施的主旨上。 本集以《三都賦》論蜀制,也只能去做斷章取義的事情,不然通篇看完還是在吹曹魏彩虹屁。 26分28諸葛亮侵占劉備跟王連、呂乂的功績。 劉備治鹽鐵官,王連、呂乂二人興盛了鹽鐵。 《三國志》 “先主定益州,置鹽府校尉,較鹽鐵之利。” (連)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于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若呂乂、杜祺、劉干,終皆至大官,自連所拔也。 27分25新的制鹽方案只在蜀亡之后,李興的《諸葛亮故宅銘》里面能找到具體成果記載,但這個文章里面是有很大水分的。 原文:推子八陣,不在孫、吳;木牛之奇,則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齊甃,又何秘要! 第一,一般認為八陣圖源自孫臏八陣法跟黃帝《握奇經(jīng)》。不過《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在“八陣”篇目下注曰:八陣,是對布陣之法的泛稱。這一解釋就否定了八陣是專指某一種或八種具體的陣形的說法。由于三者均遺失,所以也沒辦法具體考證三者的區(qū)別。 第二,木牛流馬跟所謂的神弩,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有雛形了,均為墨家所制。三國時期,諸葛亮提出了使用木牛流馬的意向,蒲元造的木牛流馬?!锻ㄊ贰芬灿刑崞言?。 明代學者趙維寰的《快史拾遺》說:“蒲元造木牛流馬,今人皆謂武侯所創(chuàng)?!碧拼穼W家杜佑的《通典》也說:“亮集督軍廖立、杜睿、胡忠等,推意作木牛流馬。據(jù)此,則蒲元諸人實創(chuàng)之,非亮自創(chuàng)也?!鼻宕墨I學家張澍編的《諸葛武侯文集故事制作篇》道:“孔明欲北伐,患糧運難致。元牒與孔明曰:‘元等推意作一木牛,兼攝雙環(huán)。入行六尺,馬行四步。人載一歲之糧也?!?所以第三,千井齊甃可信度不高。 32分前后的蜀錦,其實是奢侈品,本身錯在競品蘇州綢緞,同時又被魏文帝痛批,所以諸葛亮安排制造的蜀錦到蜀國滅亡還有二十萬匹庫存積壓,換算下來就是現(xiàn)在的二百萬米。史料同樣有記載。 32分30的曹家三代喜歡都很喜歡蜀錦,這就是自己創(chuàng)造歷史。雖然我不信,但傅玄說曹操節(jié)儉的要死,曹丕又痛批蜀錦質(zhì)量差。曹家三代喜歡蜀錦,是自己創(chuàng)造歷史。而且引經(jīng)據(jù)典的居然是日本人的600年后的《秘府略》。甚至不如《與群臣論蜀錦書》可信?!扒昂竺康檬皴\,殊不相比,適可訝,而鮮卑尚復不愛也。自吾所織如意虎頭連璧錦,亦有金薄、蜀薄來至洛邑,皆下惡。是為下土之物,皆有虛名?!?《秘府略》是一部大型類書,共1000卷。由日本·滋野貞主等氏撰寫。成書于淳和天皇(公元823-833年)時期。原書早佚,現(xiàn)只有殘存二卷。 34分至35分,蜀國國力全面恢復,也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說法?!度龂尽坟┫嘀T葛亮連年出軍,調(diào)以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詣亮,慰喻檢制,無逃竄者。 35分09諸葛亮對陣自己五倍的曹魏,也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說法。魏國敵人有蜀,吳,遼東公孫,遼東高句麗,鮮卑,匈奴,其中鮮卑鼎盛時期兵力超過了蜀國。魏國的主要敵人是吳,可以看魏吳之間的戰(zhàn)爭,遠超蜀國。魏國因為蜀地有天然屏障,所以政策一直是以防為主,主打國力兌換。 另外曹魏實際掌控的只有不到四州半的地盤,蜀實際掌控的地盤不到一州,他們兩家有共同特點,其他幾個地方都被少數(shù)民族或者叛亂者占據(jù)了?!度龂尽肪杏涊d。 之后就是五丈原了,也沒有什么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