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壞3圣痕故事:貝多芬,原來德麗莎才是你心中眷戀的愛麗絲?下期

本文承接【崩壞3圣痕故事:貝多芬,原來德麗莎才是你心中眷戀的愛麗絲?上期】,可點擊下面的鏈接或從個人主頁觀賞精彩視頻內(nèi)容。


1799年5月,29歲貝多芬愛上了自己的學(xué)生——伯爵的女兒Josephine,在那個時代,貴族與平民的愛情注定難有結(jié)果,失落之余,貝多芬又將愛意轉(zhuǎn)移到了年輕且不幸單身的伯爵夫人Guicciardi身上,1801年,傳世的《月光奏鳴曲》誕生了,這就是貝多芬獻(xiàn)給Guicciardi的充滿熾熱情感的禮物。
月光、玫瑰、美人,雖然談情要與說愛放在一起,但這種門不當(dāng)戶不對的愛情終究沒有結(jié)果。

這之后,貝多芬就一直單著身,有沒有戀愛無從考證,直到1809年前后,因為愛情,他又給世人留下了一部傳世名曲。年近40歲的貝多芬,遇見了一位名為Therese Marfati(德麗莎·瑪爾法蒂?)的16歲的女學(xué)生——對對對,又是德麗莎!

接著,貝多芬送給她一首《a小調(diào)巴加泰勒》的小曲,并在樂譜上題寫了“獻(xiàn)給德麗莎,1810年4月27日,為了紀(jì)念”的字樣。據(jù)說,這份樂譜直到德麗莎去世才被人在遺物中發(fā)現(xiàn),而因為出版商的失誤,原名《致德麗莎》錯寫成《致愛麗絲》,于是,這首鋼琴作品就以《致愛麗絲》之名流傳百年。
呀,這對于永遠(yuǎn)16歲的德麗莎,這真是一件遺憾的事兒呢!

著名的《英雄交響曲》創(chuàng)作于1804年,這1年拿破侖稱帝,于是,就有了這樣的傳聞:貝多芬早年曾受啟蒙運動思潮影響,而拿破侖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深得其心,遂為這位英雄創(chuàng)作此曲,不料,拿破侖卻稱帝了!失望的貝多芬在最終出版的曲譜上寫上了“為紀(jì)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寫的交響曲”而非“致敬拿破侖”的初衷。
樂評認(rèn)為這首交響曲宏偉壯闊、感情奔放,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同時,飽受耳疾之苦的貝多芬也借此來表達(dá)對“希望”的期盼。

據(jù)說在1798年,貝多芬的耳朵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而《命運交響曲》完成之時,即1808年前后,他已徹底失去聽力。堅強而倔強的貝多芬,就是以這種形式直視命運對他的捉弄,他想向世人證明,即使自己耳朵聾了,也照樣可以進(jìn)行音樂的創(chuàng)作。
然而,音樂巨人最終還是倒下了,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病逝,死因眾說紛紜,比如肝硬化、梅毒、鉛中毒等。貝多芬的去世讓整個維也納一度陷入悲傷之中,約有20000人參加他的追悼會。

圣痕原畫中的貝多芬躺在自己的樂譜中,也看不出是疲憊還是慵懶,散落在身邊的藍(lán)寶石也許是暗示貝多芬鉆石——這是以10束貝多芬頭發(fā)為原料,用粹取出的碳元素制成的藍(lán)色鉆石,目前世界上僅有3顆,而并非畫面上出現(xiàn)的5顆。
說起來,貝多芬這迷離的神情、妖嬈的身姿、散落的長發(fā)以及略微不整的衣衫,配合散落的寶石,讓人禁不住想到了另一部“傳世之作”的經(jīng)典畫面。

有人說,貝多芬的音樂以力量著稱,每個音符都充斥了熱情與堅強,或許,這也飽含了那個革命時代特有的先鋒精神。
所以,希望我們聆聽被譽為“新約全書”的貝多芬作品時,能到樂圣本人對愛的呼喚、對時代的謳歌,對命運的抗?fàn)幒蛯@個世界深深的眷戀吧!

如果說貝多芬是以至真至純感動了世人,另1位意大利人則以真假莫測的“billion”排比句煽動了半個歐洲的情緒,那么,請用三連、評論、彈幕期待新1期的故事吧!更多精彩,敬請期待,我們下期再見!

常規(guī)推廣一波自己的作品:? ??
【1】【圣痕故事】收藏夾鏈接:https://www.bilibili.com/medialist/detail/ml337285064? ?
【2】崩壞3圣痕故事全紀(jì)錄文集: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3】崩壞3圣痕故事(有聲故事)合集: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m29265163?type=7
(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