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P13海水的性質(zhì)(2)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2節(jié) 海水的性質(zhì)(2)
b.海水的鹽度
1、鹽度的概念:每1000克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zhì)的多少,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35‰,不同海域的鹽度是不同的
2、影響鹽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溫度:溫度越高,鹽度越高
降水:降水越多,鹽度越低
蒸發(fā):蒸發(fā)越強,鹽度越高
徑流:入海徑流越多,鹽度越低


3、外海鹽度的一般分布規(guī)律(大洋表層)

由副熱帶海域向赤道和兩級,海水鹽度逐漸降低
從赤道向兩級呈馬蹄形的雙峰分布
4、海水鹽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①利用海水中的化學(xué)物質(zhì)
NaCl約78% MgCl約11%
曬鹽、提鎂、制堿
②海水養(yǎng)殖
鹽度的穩(wěn)定性很重要,尤其需要防范暴雨
③海水淡化
可緩解水資源不足
需要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shù)
曬鹽
晴天多,降水少,光照條件好,
氣溫相對較高,
地勢平坦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