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底層邏輯
越剪視頻越覺得自己啰里八嗦的沒講清楚??還是寫下來清楚一點,視頻馬上就好 一、任何學習的最終理想狀態(tài) 第一步:所有該記的都記到腦子里(不論是信息本身,還是“可以從哪里找到這些信息”的這類信息)(一般閉卷考試還是需要記憶知識本身) 第二步:能夠把這些該記的知識快速從大腦里檢索出來 1、檢索(通俗講就是理解、反應、回憶) 例1:搜索引擎(百度):輸入-檢索-輸出 例2:聽:語音-檢索-意思 說:意思-檢索-語音 讀:文字-檢索-意思 寫:意思-檢索-文字 NB:1、意思指的是腦子里浮現(xiàn)出感覺、畫面,不是中文的文字翻譯,這個超重要 2、檢索是檢索腦子里存進去的正確的語料、素材,不是自己憑空創(chuàng)造的,尤其對口語和寫作來講,就算是創(chuàng)造也要符合語言邏輯,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翻譯,最小調(diào)用單位最好是詞組,這樣才能保證地道 2、快速(越快越好 拉開差距的重要因素) 例1:(書里的例子)頂尖飛行員和外科醫(yī)生在突發(fā)狀況下都能快速反應,從自己的知識儲備里迅速調(diào)取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我猜)他們和普通飛行員和外科醫(yī)生的操作的標準性和知識儲備的范圍并沒有差的太多,也許在模擬、不限時的狀態(tài)下表現(xiàn)差不多,但頂尖高手就頂尖在檢索信息的速度更快!超級快!像本能反應 例2:(這個我能確定)如果雅思考試不限時,那么我們的成績不會差這么大,比如聽力給你聽10遍肯定會比聽一遍的成績好太多,這就說明我們知識的儲備沒有差這么大,很多東西我們是會的,就是反應太慢了。而反應速度就決定了,有人一遍就快速理解了、反應出來意思了,就9分了,有人一個單詞反應了5秒鐘,下個題就漏掉了(??寫著寫著哭出來),閱讀口語寫作皆是同理,反應更慢的肯定分更低,讀不完題,做的更慢,說的更磕磕絆絆,甚至寫不完作文(??又哭出來)所以檢索、反應、理解的速度就體現(xiàn)在了成績上,它就是組成我們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哪怕我們不再學習新的知識,只是提高我們對原有知識的檢索速度,成績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二、如何練習才能達到這個狀態(tài) 一個方法即可:不斷重復用大腦檢索(既能加深知識的存儲,又能加快檢索的速度) 1、不斷重復 其實這個概念有點像刻意練習(?是吧),就是不斷練習、反饋、改進什么的,其實這個沒有問題,就是它沒有提到這個練習到是怎么練的!誰跟我一樣,以前也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啊,一到時間就是翻開素材照著讀啊,念啊。。。結(jié)果卵用沒有,一上考場還是啥也不記得。。。血淚教訓啊,單純的重復其實也不是最終奧義,重點是我們是如何重復的,也就是要用大腦檢索的形式,下面會詳細講 具體在雅思學習中,這個不斷重復的標準是什么:對口語和寫作來講,我們需要記憶的是一些具體的素材、范文什么的,它是有邏輯的,有劇情的,所以要不斷重復這些素材本身,大家按照記憶曲線去重復就可以了;對聽力和閱讀來講,我們要提高的是整體聽力、閱讀水平,不一定非要重復某一篇具體的內(nèi)容,因為同一個單詞、用法會在不同的文章里出現(xiàn),我們在大量學習不同文章的同時,其實已經(jīng)完成了重復的過程 2、大腦檢索??(概念前文講過了,咱直接說具體做法) 以雅思為例:我們最后考試的時候要輸入什么、輸出什么,我們平時練習的時候就按照同樣的輸入、輸出格式進行,就像前文提到的: 聽:語音-檢索-意思(一句一句聽,如果瞬間反應出這句話的意思,就直接過;如果哪里卡殼了,就再聽幾遍,直到反應流暢;如果實在聽不出來就看文本,理解了,帶著這個感覺再聽,仿佛是自己理解出來的) 說:意思-檢索-語音(詳見口語備考方法的第二個視頻,練的時候不要看素材文本,根據(jù)素材的意思去回憶著說出來,盡量貼近原文,想不起來看一眼文本,再根據(jù)意思復述,直到最后像是我們自己根據(jù)這個意思造出了這個句子一樣,不是背的,而是恰好和原文說的一摸一樣) 讀:文字-檢索-意思(基本同聽力,不過讀完一整篇之前遇到看不懂地方不要查,先根據(jù)上下文推測,最后看完了一起查) 寫:意思-檢索-文字(基本同口語) NB:書里提到的兩個小技巧 1、間隔: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nèi)不斷重復可能見效會很快,但這個能力的提升會很虛,還是要根據(jù)遺忘規(guī)律,把每次的重復間隔開,等有點忘記了再檢索一遍,這樣更能加強加快記憶,回憶的越痛苦,下次回憶就越輕松 2、穿插:各科穿插學習,比如聽說讀寫或者文科理科等等分類。這樣也有助于休息,保持積極性吧 感謝看到這里的小姐妹,希望有幫到你們,有什么問題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