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威力那么大,投放核彈的轟炸機自己如何防護?

人類在1945年8月16日完成了第一次核彈實戰(zhàn),見證了核武器巨大破壞力的同時,人們也意識到核彈爆炸對投放核彈的轟炸機造成巨大影響,據(jù)當時的B-29機組成員蒂貝茨回憶“飛機好像被高射炮擊中了一樣”,飛機受到強光的照射。此后人們越來越重視對轟炸機機組的保護,研發(fā)了許多專業(yè)設備用于保護他們免遭輻射、強光等影響。

核彈爆炸產(chǎn)生的沖擊波、輻射和強光會造成巨大傷害,尤其是強光能造成肉眼短暫失明,白天情況下失明持續(xù)時間約2分鐘,夜間情況下持續(xù)時間約10分鐘。早期的防護配置就是簡單的護目鏡等,美軍在B-52轟炸機上開始使用一種被稱為核熱窗簾的設備(Thermal curtains),這是一種看起來和普通汽車使用的遮陽窗簾差不多的設備,不過它更加復雜。

核熱窗簾是一種附加裝備,它配發(fā)到空軍手中,平時打包收納起來,一套的重量約30磅,如果轟炸機需要執(zhí)行核轟炸任務就會攜帶。單個窗簾長度在40~50英寸(1~1.27米),高30英寸(0.76米),它的厚度約2.5毫米,由3層材料構(gòu)成,包括反射層、加強層和橡膠乙烯基布。轟炸機需要安裝攝像頭、顯像設備,因為窗戶完全遮擋的情況下機組也無法直接觀察外部情況了。

一套核熱窗簾售價2500美元,它能隔絕強光對機組的傷害,然而它對核爆炸的防護效果并不是太好,美軍大多將它用于訓練,一般每年進行2次。然而在現(xiàn)實中機組和維修人員往往在炎熱的季節(jié)里把它當成遮陽窗簾使用,這導致設備磨損老化,空軍不得不又以300美元/套的價格額外購買織物遮陽設備,只求機組們別糟蹋這些昂貴的核熱窗簾。

美國在A-4“天鷹”攻擊機上曾使用過一種與駕駛艙集合在一起的防護設備,這種防輻射隔熱罩就像嬰兒車的遮陽棚一樣,日常里它向后折疊到駕駛艙的后部,使用的時候向前伸展開來將飛行員半包裹,它能有效避免輻射和光熱對人體的傷害,同時飛行員低著頭也能看清楚儀表盤,保持基本的駕駛操作能力。

這套設備與核彈一起部署到航空母艦上,可見它是航母戰(zhàn)斗群戰(zhàn)術(shù)核威懾的組成部分之一,不過這套設備尺寸比較大,使用起來也不是很靈活。
到了80年代,美國開始使用另一種類型的防護設備,他們在頭盔上引入偏光鋯鈦酸鉛,也就是PLZT護目鏡,這種護目鏡是一種復合材料,最內(nèi)層是一種透明光電陶瓷,當接入電流后它會變得透明,從而保證正常的視野,設備的感應元件感應到核彈爆炸的閃光后就會立即斷電,此時鏡片變黑保護飛行員。

它的好處是輕便靈活、實時有效,飛行員無需單獨啟動某些開關(guān)什么的,設備會根據(jù)外部環(huán)境自動發(fā)揮作用,它對閃電也能起反應。它的缺點就是在閃光的瞬間飛行員完全沒有視野,但這在現(xiàn)代化飛機上并沒有多大問題,首先本身時間就比較短,其次現(xiàn)代飛機一般都有可靠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它能輔助飛行員穩(wěn)定飛機。

據(jù)說B-2隱身轟炸機在儀表盤上也可以額外安裝具有同樣功能的玻璃板,美國還曾試驗過在整個駕駛艙艙蓋上集成這種防護設備,不過發(fā)現(xiàn)隨著面積的增大,設備的反應時間變慢了,內(nèi)部的機組還是會受到強光影響,不如頭盔式的反應快。

安裝PLZT護目鏡的頭盔是一次性用品,機組每年會接受少量的模擬訓練?;蛟S有人會問如此方便的防護設備為什么不大量生產(chǎn)裝備到其它飛機的機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高層認為在核戰(zhàn)環(huán)境下這些小兵沒法有效存活,沒必要戴這么昂貴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