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會議紀要都做不好,還談什么升職加薪?。?/h1>
會議紀要,是記載和表達會議精神和議定事項時使用的文種。開會是公司的日常高頻活動之一,很多人總是將會議記錄和會議紀要混為一談。實際上,兩者完全不同!那會議紀要該怎么寫呢?我們一起學習。

—1—
種會議紀要的類型
項目會議一般是項目經(jīng)理進行記錄。
按照會議紀要的詳細程度,可以分為情景再現(xiàn)版、重點突出版和待辦事項版三種類型。
情景再現(xiàn)版
情境再現(xiàn)版的會議記錄是逐字逐句記錄下發(fā)言人的講話,給會議紀要的閱讀者一種情境再現(xiàn)的感覺。這種會議紀要嚴格來說不能叫紀要,應該叫“記錄”,一般出現(xiàn)在政府或特別重大的會議中,以幫助未參會的人員可以準確了解會議的要領。
這類紀要的記錄難度比較大,耗時很長,比如一個5小時會議逐字稿的整理大概需要10小時。
重點突出版
重點突出版就是突出會議重點,只記錄會議中的有價值的內(nèi)容,比如共識、結論、未解決的問題、待辦事項等。這種會議紀要是最常見的版本,由項目經(jīng)理或項目助理(如果有的話)做完后,可以同步給領導、項目團隊和客戶等,使大家對會議的重點一目了然。
這種形式對記錄人的總結歸納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記錄人能對項目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待辦事項版
待辦事項版是指只記錄會議后達成的行動共識,即誰應該去做什么事情,以具體的待辦事項列表呈現(xiàn)出來。
這類紀要嚴格來說也不能叫紀要,只能叫“結論”,如果是這種類型的會議,不需要用會議紀要的模板來記錄,只簡單寫下會議后的to do list即可。
—2—
如何做會議紀要?
1、會前:充分準備
熟悉會議五要素:會議流程、會議文件、參會人員、會議環(huán)境、會議記錄設備這5個要素。
參考過往會議紀要:對之前開過的相關會議進行匯總和梳理,熟悉會議的來龍去脈。
會前充分準備才能在會議中抓住重點,才不會開得稀里糊涂。
2、會中:精準記錄
專心聽、重點聽:記錄重點內(nèi)容,簡明扼要地記下誰說了什么話,以及得出結論的過程。
借助工具、模板:借助會議記錄模板、錄音筆等工具,保證重點內(nèi)容不遺漏。
3、會后:輸出執(zhí)行
條理清晰:整合會議記錄內(nèi)容,按議題進行梳理,保證“不重復、不遺漏”。
領導決議重點記錄:如果領導講話較為模糊,不能一代而過,而要根據(jù)主題和領導講話內(nèi)容進行補充。
審核與執(zhí)行:開會是為了解決問題,通過會議達成共識,推進下一步的行動,才是會議的目的。
時效性
會議紀要具有很強時效性,也許有項目經(jīng)理認為在會后1小時內(nèi)發(fā)出會議紀要已經(jīng)很及時了,但是最好是盡可能在會后馬上發(fā)出,或者在會議最后幾分鐘當場發(fā)會議紀要。這樣做可以激勵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也可以在團隊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3—
會議紀要的內(nèi)容
回歸到效率和實用性的角度,會議紀要只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即可,如果你有時間,那就可以再花點時間去美化。

▲會議紀要模板
會議信息
會議時間、地點、主持人、與會人員、記錄人員、主要議題等內(nèi)容,都需要在紀要中得到體現(xiàn),一方面能幫助大家回憶起會議的場景,另一方面也是幫助需要的人可以追溯到更多項目細節(jié)。
共識信息
會上產(chǎn)生的共識結論,即大家都認可并且達成一致理解的,是會議紀要中最為重要的信息,需要在紀要中詳細記錄。共識一般是顆粒度比較粗的決策,或者代表高層級的意志和態(tài)度。
待辦信息
待辦是會后要完成的工作計劃,一般在任務會議后輸出。需要記錄清晰事件、輸出物、時間要求、質量要求、負責人,并且發(fā)出前要跟相關的負責人逐一確認待辦,保障其接收和計劃可行。
-END-
文章來源:網(wǎng)絡(如侵聯(lián)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