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之觀察、表述事實篇

溝通的最基本要素就是我們對于事件的描述。如果我們在溝通過程中,將客觀的事實和自己的主觀評判混淆在一起時,對方傾向于聽到的是主觀的見解,因而,一旦自己的主觀評論里夾雜著批評,對方就很容易聽出端倪,并隨之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我們死對著干。
然而,我們知道,在我們說話時,不可能時時刻刻地保持客觀,那樣非常地累。因而,非暴力溝通里的觀察不是要我們保持完全客觀(當(dāng)然也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它所提倡的,是表達(dá)基于特定時間和環(huán)境的觀察。比如,當(dāng)我們對某個人十分生氣時,不要直接表達(dá)“這個人真實爛透了”等全然主觀的話,要把事情的原委客觀地表述出來(如,“他今天在***做了***”),然后再加上你的主觀感受(如,“我感到***”)。如此表達(dá),既便于溝通的對象理解自己,也不至于讓自己的形象變得過于“情緒化”。
另外,我們還需注意,在交流中,盡量不使用“每次”、“總是”、“從不”、“經(jīng)?!焙汀昂苌佟钡仍~語,這些詞語都是將客觀描述變成自己主觀評判的關(guān)鍵。比如,“你經(jīng)常忽視我的感受”,“你每次都在爭吵時摔門而去”……凡此種種,都加入了自己模糊的感覺,并且將這種感覺加諸在事實上,一定程度上歪曲現(xiàn)實以達(dá)到批判對方的效果。而這種本就摻雜了主觀評論的描述,定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成為沖突的導(dǎo)火索。而“每次”、“總是”和“從不”這些詞不僅是主觀的,而且還進(jìn)行了絕對化地夸大,如果我們常常使用這幾個詞語,就很容易對很多事情過度概括化(以偏概全),進(jìn)而否定掉整個人。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