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者手記:集運和項目物流的優(yōu)化路徑、異同和鄙視鏈


以下幾段話原為某外貿流程科普視頻下回復一位陌生網友的評論,其從大件運輸、項目物流經驗看出發(fā)認為集運“太簡單了”、“笑而不語”(原話如截圖所示),我也簡單談了一下觀點,放這里存檔:
普通訂艙與合同物流,集運與散貨、件雜貨船,更多是標準化和非標的區(qū)別,本質上還是一樣的事。集裝箱運輸的復雜在于大系統(tǒng)經年累月的分工優(yōu)化、迭代升級和集成,不像項目物流更多受制于貨物標的去匹配流程,技能與經驗積累與發(fā)揮的路徑有別。實務亦然,沒什么貴賤之分。挺多年前,我就把供應鏈優(yōu)化的本質提煉成:升維提質降本增效。不同條款,更多是貨物特性、客戶業(yè)務要求、著重點和責任義務有區(qū)別而已。

幾十年來,集裝箱之所以發(fā)展快,和它標準化運輸單元的屬性有很大關系,算是人類歷史上比較優(yōu)秀的組織形式革新,對經濟發(fā)展也有不小促進作用。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和創(chuàng)舉,在力所能及之處提高供應鏈效率,減小類似項目物流中不確定性、扯皮和不透明成本的空間,是挺有意義的事工作,很多非航運院校背景出身的普通人能通過集裝箱運輸參與到貿易、貨代、拖車、堆場等相關環(huán)節(jié),實際上也做著不小貢獻。

事實上,如今已很難想象——如果多數商品貿易都停留在類似個別非標貨物合同物流的操心和拉扯上,實體經濟運轉會多大程度上滯后于逐步提速的各類線上交易。如果大型變壓器、風力發(fā)電機法蘭、其它特種設備等不是生來碩大,而能少被折騰、直接裝個箱子里順暢交付,它們自己也許都會愿意。更大視角來看,貨流信息流資金流多數時候也是圍繞商流的動機和達成在運轉,所以,實事求是各司其職,做好自己專業(yè)和擅長的內容即可。
無意中刷到這個視頻和評論,多說了兩句,對事不對人。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