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 吳兢《貞觀政要·崇儒學第二十七》詳解+真題

①君依于國,國依于民。
②立身成敗,在于所染。解釋:君子立身為人,成敗的關鍵之一在于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摘自:唐代·吳兢《貞觀政要·卷十·論慎終》原句:立身成敗,在于所染,蘭芷鮑魚,與之俱化,慎乎所習,不可不思。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jié),不私于物,惟善是與,親愛君子,疏斥小人。翻譯:君子立身為人,成敗的關鍵之一在于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入芝蘭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每個人要受到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對于習慣不可不慎重,不可不深思。陛下在貞觀初期,勵精圖治,注重名節(jié),不存私欲,樂于施與,親近重用君子,疏遠貶斥小人。
③欲人不知,莫若不為;欲人不聞,莫若勿言。意思是要想不讓人知道,不如不做;要想不讓人聽到,不如不說,指一個人的言行總會讓人知道。























《貞觀政要·崇儒學第二十七》講解視頻:https://b23.tv/oBiu1cg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