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不能讓人滿意 百樂 G-1 grip/G-3


寫了好久三菱,寫點百樂換換口味。

在寫這篇文章的初稿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到底一支筆的特色是什么呢?
之前我的評測都有一個“優(yōu)點和缺點”的環(huán)節(jié)(除了那篇最古早的UM-201評測),基本上就是絞盡腦汁來搜刮出這支筆的優(yōu)缺點,以為其“特點”。但是我還是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的“特點”其實根本算不上特點。
比如說這支G-1 grip,它又有什么特點呢?
握膠?可是這使它鶴立雞群了嗎?大概是沒有的罷。
亦或者停產(chǎn)?那可太扯了。

所以我決定干脆不找特點了,想到什么寫什么。


說回今天的主角,G-1 grip和G-3。
其實我本來是打算只評測G-1 grip的,但是這玩意實在是寫不出什么東西來。你有一支G-1,你有一個握膠,boom,G-1 grip,完成了。所以我加上了G-3,正好這倆湊一塊來聊聊拔蓋與握膠。
G-1 grip、G-3算起來應該都屬于G系列(我編的。大概可能也許的確有這個系列罷),目前G-1 grip是停產(chǎn)狀態(tài),而G-3本土已經(jīng)停產(chǎn)了,其他地方大概是幸存的。
G-1 grip有0.5、0.7、1.0mm三個粗細,15種顏色以及1.0的金屬色。
G-3有0.38、0.5、0.7、1.0mm四個粗細,從日本官網(wǎng)來看似乎是只有黑紅藍三色了。

今天評測的均為0.5mm版本。
筆芯(0.5mm版本)均為“LGRF-6EF/BLS-G1-05”,與基本上所有百樂的前定位拔蓋筆通用。說得難聽點,基本上所有百樂的前定位用的都是G-1的芯。

但是G-3 0.38mm的芯是“BLS-G3-38”,總之都是“LGRF-6XX”就對了,我也不是很能搞懂百樂為什么要給一個筆芯起兩個名字。

拆解:


我不得不說,G-3長得實在是有點捉急。記得第一次看到它是借同學的筆,當時就覺得它覺得很丑。其實筆本身還好,但是蓋子就是莫名其妙的大,很笨的感覺。當然現(xiàn)在習慣了倒是還好,可是也不能和“好看”搭界。G-1 grip倒是平平無奇,中規(guī)中矩。不過丑也有丑的好處,倒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G-3的塑料質量實在是太差了,很像廉價的國產(chǎn)筆,非常薄。

我手上這支甚至用都沒用就裂了,很氣人。我尋思G-1 grip也沒這問題,怎么你G-3作為“升級版”還越升級越費拉呢?而且不是個例,我用過的G-3可以說是沒有一支沒裂痕,可能這就是工匠精神罷。
筆咀均為金屬,重心控制不錯。

兩支筆的握膠都是一個風格,感覺很薄。前面有防滑用的橫紋,后邊則是透明裝飾窗。
其他都比較常規(guī),不說了。

拔蓋握膠的問題是這些握膠往往太高,導致體驗并不好。我記得之前用UM-151時就是握在筆咀上的。
G-3這設計顯然是想照顧握位低的人。但是我要說,完全沒有。
為了卡住筆帽,G-3的前端實際上是突出來的。以我的握位握著并不舒服。G-1這筆芯寫感也蠻怪,完全就是澎湃出墨,讓人懷疑下一秒就要掉珠。反而10年產(chǎn)的的G-1 grip表現(xiàn)正常,寫起來很舒服。我不知道是百樂這些年來在退步還是不同顏色有不同。
另外這筆芯采用了染料墨水,小心生命之源。

我實際上不是很推薦這兩支筆。G-1 grip就不說了,難買又沒特點。至于G-3的話同價位有很多更好的產(chǎn)品。當然,如果你非拔蓋不可,那這筆還是可以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