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守業(yè)人:“我是第四代傳承人,但我找不到第五代了”

1月1日清晨。
陽光穿破云層,灑落在甘肅環(huán)縣丁楊渠子村。
連綿起伏的大山包裹著空寂的村莊,泛著白霧的寒氣籠罩在上空,幾縷炊煙裊裊升起,連接著人間氣息。
6點59分,魏宗富隨意套上一件藍色舊毛衣,睡眼惺忪地打開快手,開始了新年第一播。美顏磨皮功能讓他白得不太真實,但額頭爬滿的6道皺紋,仍深如刀斧雕刻。
比起人煙稀少的村子,僅有56個人的直播間更顯熱鬧。粉絲似乎聽得懂甘肅方言,在公屏上問好,對主播說著新一年的祝福。
47分鐘后,魏宗富便匆忙下播,帶著戲班趕往平?jīng)鍪小K獏⒓右粋€樓盤銷售活動,連演三天皮影戲。疫情之后,演出機會不多,他答應(yīng)粉絲直播演出現(xiàn)場。
清瘦、黝黑的他,看起來與普通莊稼漢并沒有不同,尤其那雙粗糙,布滿老繭的手。但村里人知道,魏宗富和他們不一樣。
他參演過紀錄片《大河唱》,受邀出國交流演出,接受過多家媒體采訪,在快手擁有17.6萬粉絲,光環(huán)承載著他的另一個身份——環(huán)縣道情皮影傳承人。
世居黃土高原的他,大半輩子羈絆在皮影里。
那些曾以為亙古不變的都在漸行漸遠,唯一不變的,是與魏宗富一樣的皮影藝人,以守業(yè)人的姿態(tài),挺立在西北大地。
在生存壓力與皮影戲的深厚情感之間,他艱難地選擇了后者。親歷時代浪潮沖擊下,皮影戲從枝繁葉茂到枝疏根稀,看過世間的繁華盛景,體會過齟齬逶迤。
他用力地活著,把平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塵埃里發(fā)著微弱的光。然而,面對皮影戲后繼無人的光景,無法完成皮影世家傳承使命,卻只能一聲長嘆,茫然不知所措。
以下是魏宗富的自述:
“放了兩年羊,爺爺才教我演皮影”
咱這農(nóng)村都說虛歲,過了陽歷年,我就55歲了。
從12歲動了學(xué)皮影的心思,14歲正式學(xué)藝,跟皮影戲糾纏了40多年。
一塊空場地,一口木箱,一塊白色幕布,就是一臺皮影戲。道情是源自古代的道教音樂,與皮影結(jié)合,加上具有地域特色的唱腔,就有了環(huán)縣道情皮影。

皮影戲《賣道袍》就是從我太爺爺傳下來的,興盛班是我太爺爺創(chuàng)立的老班子,往前追溯也有100多年了。
我太爺爺魏國誠,是“清末道情皮影大師”解長春的四大弟子之一。我爺爺叫魏元壽,也是皮影藝人,環(huán)縣100個皮影藝人中,就有70個是我太爺爺和爺爺?shù)耐降堋?/span>
還沒出娘胎,我的父親就因為一場意外去世了,母親嫁給了一個遠房親戚。從小就是爺爺、奶奶,帶著我和兩個哥哥。
第一次看皮影戲,是6、7歲的時候。
當(dāng)時演的《大鬧天宮》,人太多,看不見幕后,只能看見孫悟空、豬八戒、唐僧動來動去,特別有意思??戳藘伞⑷龍?,才知道是爺爺在幕后操作,那感覺,美得嘞,喜歡得不得了。
我9歲上一年級,該上三年級時,就不想去了,想跟爺爺學(xué)皮影戲,日思夜想。那時候皮影還興盛,爺爺?shù)膽虬嘁埠苤?,邀請他演出的臺口特別多。

可他說啥不讓我學(xué),說這個行當(dāng)太累了,前途渺茫,讓我好好念書,長大當(dāng)官,不要和這個行當(dāng)打交道。那時候小,爺爺說的話,一句也聽不進去。
爺爺常年在外面演出,一年四季不停。他不在,我就逃學(xué),老師來告狀,說你們孫子也不上學(xué),爺爺回來就拿棍子追著打我,一棍子打在屁股上,疼死了。我抱著書包就往山溝溝里跑,躲一會兒,再偷偷溜回來。
實在沒辦法,爺爺就買了幾只羊,讓我放羊,其實就是逼著我回去念書。
每次去放羊,我都背上水壺和嗩吶,羊在旁邊吃草,我就靠在樹旁吹嗩吶。附近參加廟會的人問,山里哪個娃娃在吹嗩吶?。坑腥苏f,那是魏元壽的孫子,他們就說,這小子,一定能成為好藝人。
12歲開始放羊,一直放到14歲,我也沒妥協(xié)。奶奶就跟爺爺說,不要再讓他放羊了,讓他學(xué)門手藝吧。爺爺實在拗不過我,終于同意了。
我們老家那時候窮,14歲之前的記憶都是餓肚子。9歲上學(xué)那會兒,放學(xué)回家就吃剩飯。當(dāng)時想學(xué)皮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吃飽飯。
學(xué)戲的過程不記得了,就記得總挨打。村里的老人現(xiàn)在還說,那時候你爺爺打你,我們看著都害怕。
有一次打得最狠,把戲都打停了。
那時唱戲,一場要唱五、六個小時。我坐在板凳上打鑼,15歲的娃娃嘛,太累了,迷迷糊糊睡著了,爺爺就拿漁鼓簡板打我。冬天我穿著大棉襖,直接把我打倒在地上,棉襖都打掉了,觀眾都拉不住。
那天看戲的女娃娃特別多,我就很害羞,臉都臊紅了。疼不疼不知道,就害怕爺爺對我失望,不讓我學(xué)了,把我趕回去。
我學(xué)皮影的時候,兩個哥哥已經(jīng)結(jié)婚,為了養(yǎng)家,也不想四處奔波,就都放棄了皮影,回家種地了。
爺爺看我真的熱愛,就想把我?guī)С鰜?。從漁鼓簡板、甩梆、四弦、竹笛,背戲文,一直學(xué)到前臺。學(xué)藝的過程是真的苦,也特別枯燥,但我還是硬撐下來了。
后來戲班缺人,爺爺就讓我上前臺。前臺是戲班的靈魂和核心人物,一個人既要演唱、道白,皮影挑線,還要指揮后臺。我的嗓音粗獷,聲音透著滄桑,表現(xiàn)傷音的時候,也挺突出,演了幾次,爺爺就決定讓我?guī)б粋€班子。

爺爺給我準備兩個大箱子,一個裝皮影,叫線箱,一個裝樂器,叫角箱,走到山口時,他帶著幾個人去左邊的村,我?guī)е鴰讉€人去右邊的村。
16歲,我成了興盛班班主。
“第一次出國演出,太光榮了”
那時候,去村里演出,就在窯洞里唱戲。
吃完飯,各家各戶就拎著小馬扎,早早來窯洞占位,生怕來晚了沒地方。唱完一本戲要到天亮,陽光照進窯洞,觀眾才盡興離開。
皮影戲輝煌的時候,一場觀眾至少2、300人。那時候也沒有車,連自行車也沒有,很多觀眾都是走十幾里路來看戲。人最多的時候,一場能到4、500人。村子人少,感覺各個村的人都來了。

每次演出時間都很長,但一點也不覺得累。那么多人喜歡皮影戲,感覺還挺自豪,特帶勁兒,發(fā)揮得也好。
以前的觀眾,都很懂皮影戲,一旦唱錯了或者把人物搞錯了,他們馬上給你糾正出來。
那會兒看皮影戲感覺還挺時髦的,但就算再火,也只是火在家門口。我爺爺做夢也想不到,有一天,皮影戲能演到國外,他的孫子也得到了官方認可。
2003年,我正式成為環(huán)縣道情皮影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開完會,環(huán)縣文化局專門請皮影藝人在飯店吃了一頓飯。回村就有人問我,你干什么去了,我說去開會,領(lǐng)導(dǎo)跟我們一起會餐,還發(fā)了紀念品。村里人就說,哎呀,你看這演皮影的不簡單??!
2006年,道情皮影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感覺皮影藝人地位更高了,走出去更受尊重了。
我們興盛班唱本戲有60多本,《韓湘子賣道袍》、《六合圖》、《福壽圖》,都是經(jīng)久不衰。環(huán)縣經(jīng)常組織匯演、比賽,我們也拿過好幾次大獎。
環(huán)縣政府一年給皮影傳承人發(fā)400塊錢,第一次拿錢時,高興得不敢想象。咱也沒讀過書,就是一個普通農(nóng)民,唱皮影戲的,政府還給咱發(fā)錢。有人說錢太少,我不覺得少,一分錢也是政府的心意,這是一種鼓勵,是政府重視皮影藝人,是看得起咱們。
因為皮影戲,我還認識了音樂人蘇陽。
2008年元宵節(jié),十幾個皮影戲班在環(huán)縣縣委門口輪流表演,我演的是興盛班的拿手好戲《賣道袍》,被蘇陽看到了,這讓我有機會參與他主創(chuàng)的大型音樂紀錄電影《大河唱》的拍攝。
《大河唱》拍攝的時候,我們戲班子曾受邀去上海演出,那天晚上,我站在黃浦江邊就很感慨,要不是皮影,哪個有機會來上海嘛!

后來,我又參加了北京傳統(tǒng)音樂節(jié),在北京音樂廳清唱了道情皮影戲《賣道袍》。
2011年10月,我還去了澳大利亞,那是悉尼市政府邀請的文化交流活動。環(huán)縣文化館館長王生亮帶隊,一共7個皮影藝人,在悉尼的海關(guān)大樓演出,我負責(zé)前臺。
人生第一次出國演皮影戲,簡直是太光榮了。
政府給我們買了西服、包,那領(lǐng)帶一扎,特別精神。我還花了220塊錢,買了一雙紅皮鞋,太貴了,還是借的錢。
第一次坐飛機,高興得姓什么都不知道了。沒想到,演皮影還把我?guī)С鰢恕奈姨珷敔旈_始,爺爺、父親,我是第四代皮影傳承人,我在家族里不是演的最好的,可我趕上了好時代,享受到了皮影帶來的榮光。
從來也沒想過,皮影戲能讓我的人生這么精彩。
“不能在我這一代斷了命脈”
我們這里的皮影藝人,大多還是以農(nóng)為主。
種地就是靠天吃飯,你像去年連續(xù)三個月沒下雨,莊稼直接絕收了。
我家有30畝地,去年種的玉米,咱這土壤不好,種地產(chǎn)量也不高,就拿玉米來說,天不旱的話,一畝地也就產(chǎn)1000斤,或者是7、800百斤,人家土壤好的地方,一畝地玉米能產(chǎn)1500斤。
我是91年結(jié)婚,一年之后就發(fā)現(xiàn),皮影戲的臺口不如以前了,看戲的人越來越少。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了,鄉(xiāng)村的集體生活也少了,人們開始不太重視這些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shù)。
96年之后,實在有點堅持不下去了,我三個孩子,都被計劃生育罰款了,哎呀,那個數(shù)字大的呀,都能把人嚇暈,三萬的、五萬的,年年交罰款,交了好多年。
沒有演出,心里發(fā)慌,村里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賺的還挺多,我也想過,要不放棄皮影戲,也出去打工吧??衫陷吶朔诺皆凼掷锏臇|西,等于把“命根子”給你了,這要是在我手上沒了,是要遭唾罵的。
小時候,爺爺總跟我說,皮影是個好東西,是抬舉人,教化人的東西,也是個養(yǎng)家糊口的東西,千方百計也要傳承下去。可爺爺不知道,皮影戲也會沒落啊,我也沒辦法。三個孩子等著我吃飯呢,沒有演出收入,我只好去給人家打零工,干農(nóng)活,一天賺個幾十塊錢。
但是,你說我放棄了嗎?我放不下,去打工也帶著樂器,閑暇時給農(nóng)民工朋友表演,或者清唱一曲,過過癮,特別開心。?
最近這5、6年,看皮影的人更少了,一場觀眾就2、30個人,大型活動也就100多人去看。觀眾大多都是60后或者是50后,年輕的有幾個,也看不太懂,就是湊個熱鬧。過去演一場戲,最少5個小時,現(xiàn)在演一場也就一個小時,時間太長,觀眾就坐不住了。

我三個孩子也不大喜歡皮影戲。
兩個女兒都結(jié)婚了。大女兒在環(huán)縣皮影公司干過一段時間,后來因為要照顧孩子就辭職了,現(xiàn)在保險公司上班。二女兒在飯店做服務(wù)員,一個月也就2000多塊錢。兒子大學(xué)畢業(yè)后,在江蘇淮安的一個公司上班,是項目副經(jīng)理,一個月能賺4、5000元。
學(xué)戲太苦了,又不賺錢,我和老婆也不希望兒子再回丁陽渠子村。
我陸續(xù)收了4、5個徒弟,都是因為賺的少,放棄了。這我都能理解,喜歡歸喜歡,但學(xué)一門技藝,得先解決生存問題?。?/span>
環(huán)縣文化局對“收徒弟”的藝人給獎勵,收一個徒弟,政府給師傅和徒弟各獎勵一萬元錢??晌椰F(xiàn)在一個徒弟也沒有,就是一些愛好者,沒事兒跟我一起玩玩。他們都很喜歡,但演皮影戲沒辦法養(yǎng)家糊口啊,很多戲班都招不到徒弟。
環(huán)縣上報的傳承人大概300多,現(xiàn)在真正能演出的可能不到100人,有的去外地了,還有5、60人因為收入少放棄了,自然死亡的也比較多,我們這些傳承人,都快成“活化石”了。
等我們這些傳承人都去世了,這個東西就帶進墓里了,消失了,滅亡了。尤其我們魏家四代傳承的興盛班馬上就要斷脈了,失傳了,一想起來,我就心急如焚,晚上睡不著覺,終日想,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太幸運了,我又找到一個新舞臺”
2018年,算是我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吧。
在皮影戲沒落的時候,我又找到了一個“新舞臺”。
《大河唱》拍攝的時候,總有媒體記者采訪我,要加我微信??晌矣玫氖謾C就200塊錢,沒有上網(wǎng)功能。
兒子攢錢給我買了一個智能手機,我也不知道啥牌子,他說是紅蘋果,哄我說很便宜,知道我心疼錢。
那段時間演出少,我就很郁悶,女兒給我下載了快手,讓我在快手上直播,教了十多天。一開始不喜歡,也學(xué)不會,演著演著,竟然上癮了。
差不多每天晚上8點都直播,唱折子戲,有時候會唱兩折,一折《賣道袍》,一折《十上香》。
我老婆跟我一起唱,因為皮影唱腔需要女的,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她就跟著我學(xué)了,也算是對我的一種支持吧。
每次直播,都有2、300人觀看,有皮影戲演出現(xiàn)場的時候,能達到1000多人,這可比現(xiàn)場觀眾多出幾十倍。

我還跟著《大河唱》的導(dǎo)演楊植淳,學(xué)會了制作短視頻,加字幕。
山里信號不好,一陣一陣的卡,得用網(wǎng)絡(luò)放大器,用流量,信號也經(jīng)常出問題。有時候兩分鐘的視頻,要上傳10多分鐘,但我還是堅持更新。
很多人通過快手認識我,也通過快手喜歡上了環(huán)縣道情皮影,粉絲從一開始的幾個人、幾十人,一直漲到現(xiàn)在17.6萬人。
2020年,于文華老師還主動跟我連線,我的網(wǎng)不好,人家連了我5次。電視臺主持人,方瓊老師也跟我連過線。她們都是因為皮影戲而關(guān)注我,我很激動,也很高興。
以前我們都是在環(huán)縣演出,大多都是廟會,或者是請愿戲?,F(xiàn)在通過快手,還獲得了去北京、新疆、四川等地演出的機會,吃住行對方全包,一場演出收費是8000元,有的地方就是6000元、5000元。
這個演出費也是我以前不敢想象的。
很早以前,我在村里演一場皮影戲,收費是18元,慢慢價格漲到25元,再后來漲到800—1000元,現(xiàn)在演一場差不多是1200元了。
以前演出就靠步行,道具就用驢子馱,稍遠一點的地方就去不了。后來買了機動三輪車馱道具,戲班子其他成員就騎摩托。現(xiàn)在有了汽車,去平?jīng)鲆簿蛶讉€小時。
自從進駐快手,我的演出舞臺就不僅限于環(huán)縣或者甘肅省了。
2019年去河北廣播電視臺做節(jié)目;2020年,參加了央視春晚紀錄片的拍攝;2021年,接受了中國青年報、北京報社等多家媒體采訪。
我把這些經(jīng)歷都整理出來,A4紙寫了滿滿三大頁。以前我不太會寫字,后來抄戲文,抄了40多本,每本都是3萬字,字也寫得順溜了。
小時候,爺爺總跟我說,皮影這個東西能給你帶來好處,你把真本事學(xué)下,總有出頭露臉的一天。當(dāng)時年紀小,聽這話,有點煩,也不認可,近幾年發(fā)生的事情才發(fā)現(xiàn),爺爺早把皮影的價值看透了。
很多粉絲給我私信,說看見我的皮影戲就特別想家,想念家里的老父親,他們說這個鄉(xiāng)音味正,還有很多人想來找我,要跟我學(xué)皮影。
也有人說,這個皮影幾十年沒變,看久了覺得乏味,說這些傳統(tǒng)的東西,也得跟住時代潮流。只要是關(guān)注皮影戲,說啥我都愿意聽。

祖先傳下來的清代皮影箱,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著,尋找傳承人的事,也不敢耽擱,興許通過網(wǎng)絡(luò),就能找到真正喜歡皮影戲的人。
擇一事,終一生吧!反正我這輩子是放不下皮影戲了。
一個叫We的工作室出品?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作者:小未
編輯:裴大哥 |?丑橘
圖片:魏宗富,道情皮影傳承人(快手ID:83552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