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學日語,日本文化丨被物盡其用的日本樹木?
在日本,對樹木有著獨特的信仰,日本人也確信萬物皆有靈,而樹木蘊含著自然的力量,孕育出名為“木靈”的精靈,樹木便是神送給人們的禮物,所以他們十分的喜愛原木,確信原木是清凈而有靈性之物,需對其尊重。

所以,日本的神社神宮,乃至鳥居都是原木構建而成,走進有原木建筑的神宮內,會感受到清淡的杉木香氣。由于日本人對樹木擁有著非一般的尊重,所以對待每一棵樹木都會物盡其用,每一棵被采伐下來的大樹,樹干部分都將會被切割成各種部分,每一個位置都有明確的標注。

樹木的中間部分通常會是建筑物的柱子,而柱子向外一圈的長方形可作為地板,地板木四角部分是垂木,通常會用作木結構房屋的骨架,最邊角的不規(guī)則邊切剩下的部分也不會浪費,會被制作成「割箸」,也就是我們如今所認識的一次性筷子。

而說到一次性筷子,你知道一次性筷子是怎么來的嗎?
據(jù)考究,日本國內第一雙筷子誕生于公元300年前,是日本彌生時代末期誕生,當時的筷子是將一根細竹子從中間折彎,就是最早時期誕生的一次性筷子的雛形。

直到隋唐史來中國學習后,日本的筷子得到改良,筷子才有了名字“箸”,而一次性筷子名為“割り箸”,如果你有留意日本的外賣一次性筷子,會發(fā)現(xiàn)這個詞并不陌生。

最早的一次性筷子就誕生于杉樹絲柏最多的日本故鄉(xiāng),日本奈良縣的吉野地方,這里的建筑業(yè)和制造業(yè)發(fā)達,而這些工廠留下的邊變角料,也在工人們的琢磨下成為了人類最必不可少的一次性筷子。
不過這里說個題外話,有人認為日本環(huán)保所以大量進口中國的一次性筷子,導致中國成為環(huán)保最大敵人;

但中國的發(fā)展迅速,早就在環(huán)保事業(yè)下功夫,如今我們所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可再生竹筷,不再是木材啦。
ps: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日研教育】,關注一下,了解等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