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小說原著里的“封神榜”究竟是用來做什么的?
這幾天《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暑期檔電影市場的票房大贏家,成為至今中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dòng)畫電影。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也讓《封神演義》重新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重要談資。

正如小說名字表達(dá)的意思一樣,“封神榜”是《封神演義》小說原著最重要的法寶,整部小說都是圍繞“封神榜”展開。那么《封神演義》小說原著里的“封神榜”究竟是用來做什么的呢?

《封神演義》小說大體上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紂王無道和主要人物的起源;二是商朝討伐西周;三是西周討伐商朝。而“封神榜”在商周大戰(zhàn)全面展開的小說第二、三部分才算正式登場。

不過在小說的第一部分,作者便通過人物口述和旁白描寫多次提到“封神榜”而第十五回“昆侖山子牙下山”的開頭,作者第一次對“封神榜”進(jìn)行了正面介紹,“封神榜”的作用也首次寫明。

按照小說的描寫:元始天尊的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需要想辦法接觸殺罰臨身的災(zāi)劫(方法是找替死鬼)。而昊天上帝(玉帝)覺得天庭人手太少,就想趁機(jī)讓十二仙首稱臣為天庭所用。

向玉帝稱臣也就是要當(dāng)“神”,“神”在《封神演義》的世界觀里比“仙”低一等,主要是沒有自由。因此十二仙首不愿意向昊天上帝稱臣當(dāng)神,但十二仙首又不能公開抵制昊天上帝的要求。

為了解除殺罰臨身的災(zāi)劫和應(yīng)付昊天上帝,闡教、截教、人道三教并立“封神榜”。而“封神榜”的作用就是兩個(gè):一是為犯了紅塵之厄的仙人渡劫;二是找一幫人去天庭給昊天上帝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