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你還缺點什么嗎?”“缺點錢?!?/h1>
隨著十一月十一日這個激動人心的日子的臨近,樹上的葉子越落越多,北風(fēng)也是一天比一天蕭瑟,走在路上的人兒紛紛裹緊大衣,縮起雙手,見到熟人后神秘地問一句:“您尾款付了嗎?”
這個時候,你是不是特別希望從天而降一位慷慨大方的好心人,對你說一句:“你的雙十一購物車,我包了!”不過,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還真的存在!而且還不是一年的購物車,是四年!

這位幸運兒,就是英國作家彼得·梅爾。
梅爾曾是資深廣告人,在紐約廣告界打拼十五年后,急流勇退,攜妻子移居法國普羅旺斯。他的《普羅旺斯的一年》一經(jīng)出版,便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質(zhì)感生活的風(fēng)尚,也令普羅旺斯這個南法小鄉(xiāng)村一躍成為世界知名的旅游勝地。
住在法國鄉(xiāng)下的梅爾大叔一直對富人的消費習(xí)慣十分困惑:“他們一擲千金,購買那些奢侈的小東西,就代表有品味了嗎?它們真的值嗎?”
時尚雜志《GQ》的編輯聽說了他的疑惑,便豪爽地發(fā)給他一個開拔令,讓他進行為期四年的富人生活調(diào)查體驗,對那些據(jù)說是人生頂級享受的事情進行一番研究,預(yù)算不限,回來記得報賬就行。
在和富人相伴四年之后,梅爾將自己的體驗成果寫成了《有關(guān)品味》一書。在書中,梅爾以其一貫幽默俏皮的風(fēng)格描述了衣食住行方面美好甚至奢侈的享受,也對品味和消費提出了獨到的思考和見地。

01?
富人生活圖鑒
《紐約時報》稱:“彼得·梅爾的書永遠保證好玩好笑,就算讓他描寫門把手,他也能寫出一篇精彩的文章。”以犀利著稱的梅爾,在《有關(guān)品味》一書中用辛辣幽默的語言為我們勾勒了一幅鮮活生動的富人生活圖鑒。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衣柜中裝滿了一打一打像磚頭一樣堆起來的襯衫,然而“他對珊瑚色、淡橘色和卷形花紋的嗜好”卻令人不敢茍同。

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具有強烈地位意識的人,生怕無法體現(xiàn)他的重要身份,于是發(fā)明了交通工具,好將自己與馬路上同樣長著兩條腿的凡夫俗子區(qū)分開來。
如果一個男人最近改頭換面,開始打理頭發(fā),買時髦的領(lǐng)帶和貼身的意大利西裝,對著自己的信用卡賬單發(fā)愣時,臉上也帶著一抹神秘的微笑,不要懷疑,他一定新近覓得了情婦。
你或許以為,有錢人的生活一定是無憂無慮,然而當(dāng)梅爾仔細觀察他們的舉動時,卻發(fā)現(xiàn)這些人并不像我們以為的那般樂在其中。他們似乎總是在抱怨生活中的不滿:早餐的雞蛋沒有熟透,無法下咽;白葡萄酒未能冰得恰到好處;絲質(zhì)襯衫上面有一道幾乎看不見的褶皺,沒法穿;司機又吃大蒜了,真是忍無可忍。
盡管花出去一大筆錢,可事事都令人大失所望,唉,富人的煩惱實在是太多了。
02?
寫給好品味人士的理性消費指南
擁有這本書,就是擁有一本優(yōu)雅且有趣至極的品味消費指南。
該如何判斷羊絨制品的好壞?如何選擇一款經(jīng)典且適合你的襯衫?一頂上好的巴拿馬草帽又有哪些門道?《有關(guān)品味》為你一一解答。
彼得·梅爾在這本書中用熱烈的筆墨書寫那些給人們帶來美好體驗的事物:高級定制西裝、手工皮鞋、頂級哈瓦那雪茄、巴黎之花香檳……我們仿佛跟著梅爾的腳步,踏上一場感官享受之旅。

梅爾毫不掩飾自己對純羊絨制品的喜愛——穿上羊絨襪,就像“將腳趾頭裹在溫暖而舒適的鈔票中四處游走,還有比這更叫人欣喜的事嗎”;
穿上手工定制的皮鞋時,也忍不住沾沾自喜:“青蛙搖身一變,成了王子”;
他和我們分享正確飲用單一麥芽威士忌的方法;
帶領(lǐng)我們品鑒頂級黑松露的馥郁香氣;
感受魚子醬被舌頭和上顎碾碎時“那令人心花怒放的小小爆裂感”……
?
03?
當(dāng)我們談?wù)撋莩奁罚?/strong>
我們到底該談?wù)撌裁矗?/strong>
?
通透睿智如梅爾大叔,自然不會寫一本只談物質(zhì)享受的書,畢竟他在開篇就表明立場:“我對游艇、賽馬、男管家等全無興趣,也沒有什么燒錢的愛好?!倍嬲闷媲以谝獾?,是以下幾個問題:“到底什么才是品味?那些讓人一擲千金的奢侈品,真的值嗎?它們?yōu)槭裁磧r格如此之高?”帶著學(xué)術(shù)研究般的嚴謹和熱情,彼得·梅爾在書中探索了奢侈品背后的故事:
純羊絨價格昂貴,源自它產(chǎn)量稀少,因為山羊和人類一樣,需要私密的空間和時間談情說愛,不能像籠養(yǎng)雞一樣被關(guān)起來大量繁殖。
松露同理,它的生長毫無規(guī)律可循,只有大自然才懂得其中的不二法門,惟其如此,松露才愈顯稀有和珍貴。
一雙手工定制的皮鞋,在高昂的價格之下,是幾十道精細復(fù)雜的工藝,且一旦完成,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合腳舒適,穿上二十年都不在話下……
對于梅爾來說,奢侈品不是招搖的logo和名人效應(yīng),不是遍布全球的奢侈品牌,而是一件物品真正的價值——它或是源于造物主的饋贈,或凝聚了制作者的心血,在歷經(jīng)歲月的洗練后仍然散發(fā)持久而溫潤的光澤。

04?
打破消費主義迷思,不做物質(zhì)的奴隸
錢花出去,你真的買到特別的東西了嗎?還是說,你只是在追求付款時那種隨心所欲、想買就買的快感?
對于金錢是否能買到快樂的問題,梅爾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人們對一樣?xùn)|西的期待值往往與付出的金錢成正比。若是花出一大筆錢,必然期待每個細節(jié)都完美無瑕,而生活總是變化莫測,總有事情達不到你的預(yù)期,最后只能徒增煩惱。
《有關(guān)品味》一書延續(xù)了彼得·梅爾一貫幽默詼諧的寫作風(fēng)格,莊重卻不流于浮夸,諷刺而不失優(yōu)雅。除了展示“研究”過程中的種種趣事,梅爾也幽默地提醒我們,凡事該適度,財富也有其缺點。最終我們無法擁有財富,反而會被它所支配。
在這本書中,梅爾并沒有舉起反對消費主義的大旗,相反,他認為,花錢買來一些小享受是十分美好的——生活不易,不時給自己一些獎勵以示鼓勵,這很重要。
有意為之的放縱和沉溺,以及非自愿性的消費(過節(jié)、給小費以及請律師等),是彼得·梅爾體驗富人生活后自感最為“拔草”的部分,但同時他也堅信,如果連偶爾為之的奢侈消費都無法擁有,生活會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呢?購買正宗好貨,也無異于省錢!

在主張消費至上的現(xiàn)代社會,小紅書中人手一個愛馬仕的場景,似乎已經(jīng)成為某種魔幻的現(xiàn)實。在大促的浪潮中,各家電商紛紛使出渾身解數(shù),苦心鉆研吸取流量之道;各路商家們也忙不迭地創(chuàng)造新概念,紛紛進行產(chǎn)品升級,孜孜不倦地打造各種“必備款”和“爆款”,連手機里的APP似乎都爭得面紅耳赤,恨不得鉆出屏幕、打個昏天黑地。
在各自生活中就已經(jīng)忙著升級打怪的我們,如何真正做到享受購物而不被物欲所累?
如何出自所需選擇物有所值的商品,而不被鋪天蓋地的宣傳裹挾?
如何在雙十一的洶涌狂潮中保持客觀冷靜?
是時候讓《有關(guān)品味》給你來一針強心劑了。


[英]彼得·梅爾 著
程靜 譯
富人的消費習(xí)慣一直令人十分困惑。他們一擲千金,購買那些奢侈的小東西,就代表有品味了嗎?它們真的值嗎?
時尚雜志《GQ》的編輯聽說梅爾想對據(jù)說是人生享受的事情進行一番研究,便豪爽地發(fā)給他一個開拔令,讓他進行為期四年的富人生活調(diào)查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