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球零基礎(chǔ)入門十三課

練習(xí)方法
1 基本功訓(xùn)練
1.1 推母球 初學(xué)者 20min/day
鏈接課程:?第一課:臺球基本姿勢與動作
?【目的】練習(xí)打母球中心點
【方法】
- 母球位開球點
- 將母球垂直打向頂庫
- 打出后球桿保持不動
【標準】母球彈回撞到球桿

1.2 直線球 初學(xué)者 30min/day 重點
【目的】練習(xí)
- 站位和動作
- 視覺捕捉能力
- 打白球點位
- 運桿頻率
- 出桿質(zhì)量
- 發(fā)力
【方法】
- 從五分點開始,角度逐漸變小
- 高中低桿全都練,指定母球停球范圍
【典型問題】
- 視覺捕捉存在偏差
- 出桿存在偏差

1.3 角度球
母球貼庫
桿法練習(xí)
Class 1 基本姿勢
一、后手握桿
要點:
- 拇指和食指握住球桿,環(huán)套住球桿;
- 其他3根手指搭在球桿上,不要用力;
- 手腕自然垂直向下,在球桿的正上方;
- 握桿位置在球桿的末端向前15厘米左右(距離因身高和臂展而異,身高矮的人握桿靠前,反之靠后)。
最終的效果是:擊球后小臂垂直地面。

二、前手架桿
要點:
- 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手指分開,大手指扣在食指上;
- 手心拱起,拱起的高度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
- 食指和中指略近一些,以形成穩(wěn)固的支撐;
- 4根手指加上手掌,稍用力扣在臺面上,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v字型手架。

三、擊球站位
要點:
- 站在球桿擊球的方向(如下圖);

- 球桿接近擊球點時,右腳掌位于右手正下方;
- 右腿伸直,右腳與球桿成30度左右夾角,身體重心大部落于右腳;
- 左腿在前,自然彎曲,左腳與球桿平行,距離右腳約1肩寬,左腳的腳跟和右腳的腳尖連線與球桿垂直(如圖);

- 左肩向前,右肩向后;
- 左手盡量向前伸,左臂自然彎曲,左大臂與球桿平行;
- 右大臂和頭部、白球在一條直線上,下巴位于球桿正上方;

- 左肩和右肩連成一條直線,與臺面成40°左右夾角。

具體站姿在此基礎(chǔ)上據(jù)自己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身體狀況來調(diào)整
四、運桿和出桿
運桿是擊球前的準備活動。
運桿要點:
- 每一次運桿桿頭到瞄準點,運桿時肌肉放松,找到最佳出桿時機;
- 推薦運桿三次到四次(個人每次運桿次數(shù)要一致),養(yǎng)成好的節(jié)奏感,不要太快或太慢,每一桿出桿方向保持一致。
出桿要點:
- 運桿后停頓,最后確定母球方向,然后以均勻的速度回桿(回桿后可停頓),最后出桿擊打母球;
- 出桿擊打母球后停頓約3秒,觀察球的運動軌跡。
======================
Class 2 高中低桿
一、AK點
A點:皮頭和母球開始接觸的點。
K點:皮頭和白球的分離點。
AK點:從A點到K點的距離叫AK點,用于評估擊球強弱。
延伸:在擊打白球的時候,要把球桿送出去,球桿停到一個位置。從擊打白球這個點到停的這個點叫做延伸。
小技巧:足夠得延伸長度能讓打出的球旋轉(zhuǎn)更好,力量更通透。

二、高桿
高桿示意圖(圖中1號白球是靜止狀態(tài)的白球,黃色球為目標球,2號白色的球是白球與目標球的撞擊點,3號白球是白球最終停下的位置):

高桿效果:球桿打在母球中間以上的部分,讓母球形成向前的旋轉(zhuǎn),擊中白球后繼續(xù)向前滾動。
小技巧:
- 要讓白球更好的向前旋轉(zhuǎn),產(chǎn)生比較強烈的高干,要有一定的延伸,加上速度;
- 高桿要比低桿握的稍微緊一點。
一些高桿走位示例:

三、中桿
中桿示意圖:

中桿效果:擊中白球中間,初始白球沒有旋轉(zhuǎn)。在距離目標球較近時,產(chǎn)生定桿效果(白球停留在擊球點)。
小技巧:在距離黃球較遠時,打出定桿需要擊球點稍偏下,以抵消由桌面摩擦力產(chǎn)生的向前旋轉(zhuǎn)。
中桿走位示例:
四、低桿
低桿示意圖:

低桿效果:擊打白球中間下方,白球向后旋轉(zhuǎn)。碰到黃球后白球回退。
小技巧:
- 注意延伸;
- 上好巧粉,避免呲桿;
- 握桿放松。
低桿走位示例:

五、練習(xí)建議
五分點練習(xí),一組15顆,高桿中桿低桿各練四組。黃球距離白球由近及遠循序漸進。
補充:母球擊球點

======================
Class 3 高中低桿分離角
一、分離角
分離角:打有角度的球的時候,當白球擊中目標球以后目標球的軌跡和白球的軌跡中間的夾角。
意義:對局走位和k球的線路判斷。

二、中桿分離角
中桿分離角示意圖(大白圈表示袋口,實線小白球是白球初始位置,虛線小白球是白球運行軌跡上的關(guān)鍵點):

特點:分離角為90°(白球無任何旋轉(zhuǎn))。

原理: 目標球運動方向白球速度變?yōu)?。
技巧: 量分離路線時要考慮白球半徑。
白球碰撞目標球時不能有旋轉(zhuǎn)(擊球力度大時,需要稍帶低桿,抵消桌面阻力)
走位示例:利用分離角k球
注:?“K球”指母球在擊打目標球以后撞擊其他球。

三、高桿分離角
高桿分離角示意圖:

特點:初始白球沿著90度的分離角方向行進,爾后由于白球自身的旋轉(zhuǎn),分離角漸小。

技巧:任何桿法,最初分離角都是90°,力量越大,按照90°行進越長
高桿分離角走位示例:


四、低桿分離角
低桿分離角示意圖:

特點:初始按照90度直線分離,爾后向后的旋轉(zhuǎn)和臺呢摩擦產(chǎn)生向回來的弧線。
技巧:出桿力道越大,轉(zhuǎn)彎越晚;力量越輕轉(zhuǎn)彎越早。
低桿分離角走位示例:

五、練習(xí)方法

======================
Class 4 球吃庫后的變化
一、庫
庫:球臺的6個邊緣。
吃庫:球撞擊庫邊的過程。
二、中桿吃庫
中桿吃庫示意圖:

特點:入射角=反射角
使用示例:

三、高桿吃庫
高桿吃庫示意圖:

特點:初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爾后由于母球的向前旋轉(zhuǎn),反射角變大。

高桿吃庫示例:

四、低桿吃庫
低桿吃庫示意圖:

特點:初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爾后由于母球的向后旋轉(zhuǎn),反射角變小。
低桿吃庫使用示例:

高中低桿吃庫比較:


五、小力吃庫
小力吃庫示意圖(中桿,接觸點紅色表示吃庫深度):

特點:吃庫較淺,反射角>入射角。

六、中力吃庫
中力吃庫示意圖(中桿):

特點:入射角≈反射角。

七、大力吃庫
大力吃庫示意圖(中桿):

特點:吃庫較深,反射角<入射角。

小力經(jīng)過臺泥摩擦吃庫后,變成高桿效果,分離角變大(存疑,為何沒有形成曲線球,個人感覺可能是非剛體反彈的特性導(dǎo)致的)
八、中桿分離角+吃庫
示意圖:

特點:90°分離角+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九、高桿分離角+吃庫
特點:90°初始分離角 + 分離角漸小 +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當運行距離較長時,向前滾動效果削弱)。
特殊球路——高桿吸庫:


十、低桿分離角+吃庫
特殊球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