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中國人的四大“通病”——錢理群基于魯迅“改造國民性”的分析

魯迅在1902年就和許壽裳先生討論過什么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的弱點是什么,病根何在?到1936年,魯迅去世前,仍念念不忘提出要把史密斯的《中國人的氣質》翻譯成中文。他說了一個理由,就是希望大家看了史密斯的分析之后,能夠自省,然后自己分析和討論究竟怎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也就是說,魯迅終生都在思考中國人和中國國民性問題,這是魯迅思想的貫穿性主題。

那么中國國民性里有哪些通病嗎呢?魯迅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實在太多,這里只列出其中最常見的四點。
1.奴性十足
魯迅對中國的歷史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他說的中國的歷史是一個“一治一亂”的歷史。所謂“一治”,就是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所謂“一亂”,就是想做奴隸而做不得的時代。因此,他說中國的歷史就是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和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的一個循環(huán)。
魯迅對中國歷史以及中國近代史還有一個判斷。他說:“我覺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隸,革命以后不多久,我就受了奴隸的騙,變成他們的奴隸了?!痹谖铱磥?,他的這個判斷并沒有過時。

一個跟魯迅比較接近的日本友人增田涉回憶說,魯迅的生活、著作中用得最頻繁的詞就是“奴隸”,也就是說,直接觸動他內心的一個現(xiàn)實,就是中國人始終沒有擺脫“奴隸”狀態(tài),特別是精神的奴隸狀態(tài),這是纏繞他的一切思考的大問題。于是,魯迅發(fā)現(xiàn)了中國人的三重奴隸狀態(tài):首先,是中國傳統(tǒng)統(tǒng)治者和傳統(tǒng)文化的奴隸。其次,是西方帝國主義侵略者和西方文明的奴隸。他對傳統(tǒng)的和西方的文明失望以后,曾經寄希望于第三種文化,即社會主義文化。他理解的社會主義文化是一種“幾萬萬群眾自己做了支配自己命運的主人”的文化,這是他晚年支持中國革命的基本原因。但他很快就在革命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革命工頭”和“奴隸總管”。也就是說,他在以“消滅一切人壓迫人的現(xiàn)象”為目標的革命里,發(fā)現(xiàn)了新的奴隸關系的產生。因此在魯迅看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實際上不斷地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奴隸關系,是一個奴隸關系不斷再生產的過程。傳統(tǒng)社會如此,現(xiàn)代社會也依然如此。這個結論的得出,是非常沉重的。

而且魯迅還發(fā)現(xiàn)中國知識分子也有不斷被奴化的危險。他提出有三大陷阱:第一,很可能成為官的“幫忙”和“幫閑”;第二,成為商人、商業(yè)的“幫忙”和“幫閑”;第三,成為大眾的“幫忙”和“幫閑”。而在我看來,我們至今沒有走出這三大陷阱。
這樣的一種不斷再生產的奴隸關系就造成了中國人的奴性。魯迅對此有許多精彩的發(fā)現(xiàn)和論述,這里只能概括地說一說。
魯迅首先指出,中國人的奴性不是單獨的奴性,它是跟主人性結合在一起的,叫“主奴互換”。什么意思呢?中國人生活在一個等級制度結構當中,對上是奴才,對下就是主人。所以魯迅說:“中國人有權的時候無所不為,失勢的時候卻奴性十足?!边€有幾個特色,我就不展開說了,簡單提示一下:第一,不悟自己之為奴;第二,變成奴隸以后還萬分歡喜;第三,縱然是奴隸,還處之泰然;第四,當奴隸還要面子;第五,精神勝利法,等等。
2.“食人”的民族
二是魯迅對中國社會還有兩個非常嚴峻的判斷。第一,中華民族是一個“食人”的民族,到處擺著吃人的宴席。吃人(食人)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真的吃人,殺人,大饑荒的年代都出現(xiàn)過人吃人的現(xiàn)象。而且中國的吃人,也有自己的特色,就是它總是冠以非常美好的名目,比如說為忠孝吃人,為革命而殺人,等等。魯迅有一個形象的概括:“革命的被殺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殺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當作革命的而被殺于反革命的,或當作反革命的而被殺于革命的,或并不當作什么而被殺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這就是中國的歷史,這就是中國的現(xiàn)代史。這種殺殺殺,其實都是殺異己者。而且殺異己者之心人皆有之,不僅統(tǒng)治者有殺異己之心,我看很多知識分子也有殺異己之心,不同意他的意見,就“滅”了你。另外一種就是精神的吃人,實際上就是魯迅說的剝奪人的個體的精神自由。魯迅最后說了句非常沉重的話:中國人實在太多了,因此就不把生命當回事了。我認為,這種對人的生命的漠視,恐怕是中國國民性的一個最基本的弱點。

3.瞞和騙;不認真
魯迅對中國還有一個很嚴酷的判斷,說中國是一個“文字的游戲國”,中國人“大都是會做戲的虛無黨”,在中國,“民眾總是戲劇的看客”。這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中國是一個“文字的游戲國”。我覺得漢語恐怕是世界上最靈活、最具有彈性的一種語言,所想、所說和所做的可以完全分離開來。魯迅有這樣一段話,他說:“我們日日所見的文章,卻不能這么簡單。有明說要做,其實不做的;有明說不做,其實要做的;有明說做這樣,其實做那樣的;有其實自己要這么做,倒說別人要這么做的;有一聲不響,而其實倒做了的。然而也有說這樣,竟這樣的。難就在這地方?!痹谶@樣一個語境下面,如果你真的相信別人說的話,那就是笨牛。如果你還要把別人說的話認真做起來,那你就是不合時宜。問題是誰都知道在說謊,誰都知道是假的,但是所有人都愿意相信,愿意做出相信說謊的樣子。我們每天都在說謊,時時刻刻在欺騙,我也知道你騙我,但是我說對對對,相信你。這就是游戲規(guī)則。如果有人破壞游戲規(guī)則,說句真話,大家會覺得這個人不懂規(guī)矩,太不成熟了,太幼稚了,然后大家一起把他滅掉。
這樣一種心照不宣的說謊就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瞞和騙,不敢正視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于是無不滿、無不平、無思考、無反抗,于是天下太平。另一個就是不認真,一切都游戲態(tài)度處之,最后變成哈哈一笑。而魯迅說,中國恐怕就要亡在這個哈哈一笑上。這就是瞞和騙與不認真,是中國國民性的另外兩個大弱點。

我們總結起來看,魯迅在這里揭示了,第一是中國人的奴性;第二是中國人對生命的漠視;第三是中國人的瞞和騙;第四是中國人的不認真。這些都構成中國國民性的基本弱點,而且在我看來至今尤烈。
4.中國國民性的內在力量
魯迅不僅批判國民性的弱點,更發(fā)掘中國人靈魂中可貴的精神。魯迅曾經寫過《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他說,中國人不只有自欺力,還有他信力。問題是,中國人怎么才能有自信力,我們自信力應該建筑在哪里?他說,如果你眼睛里只看見中國那些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正史,你是看不到中國的希望的?,F(xiàn)在也這樣,如果你只看到當官的,只看到某些知識分子,你會覺得非常絕望。但是魯迅說,我們的眼睛要看地底下,往下看,就有中國的脊梁。他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了呢?他們有自信、不自欺;他們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我以為魯迅這里說的“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為民請命、舍身求法、有自信、不自欺”就是中國國民性的內在力量,尤其是我們今天要討論重新建立國民真精神的一個精神的資源。

https://weidian.com/?userid=331569480&spider_token=9156&spider=seller.zx-shopdetail.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