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器求言
2022-05-23 10:29 作者:天羅地網(wǎng) | 我要投稿
夏史紀(jì):大禹懸鐘、鼓、磬、鐸、■,以待四方之士,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以義者,擊鐘,告以事者,振鐸;語以憂者,擊磬;有獄訟者,搖■?!?/p>
【解】夏史上記:大禹既居帝位,恐自家于道有未明,義有未熟,或事務(wù)有不停當(dāng)處,或有可憂而不知,或獄訟之未斷,四方遠(yuǎn)近的人,無由得盡其言。于是 將鐘鼓磬鐸■五樣樂器掛在外面,告諭臣民,說道:“有來告寡人以道者,則擊鼓;諭以義者,則撞鐘;告以事者,則振鐸;語以憂者,則敲磬;有獄訟者,則搖 ■?!庇碓诶锩?,聽見有哪一件聲響,便知是哪一項(xiàng)人到,就令他進(jìn)見盡言。夫禹是大圣,聰明固以過人,而又能如此訪問,則天下事物豈有一件不知,四方民情豈 有一毫壅蔽?此禹之所以為大,而有夏之業(yè)所由以興也。
【注】本則出自《鬻子》。磬、鐸、■:和鐘、鼓一樣,都是古代的樂器。磬是一種石制的打擊樂器;鐸為銅制,形似大鈴;■形狀類似撥浪鼓,有柄,兩面有環(huán),可搖動(dòng)。振:搖動(dòng)。
【評】揭器求言,是夏禹了解民情、征求意見的特有方式。 “前來指教我治國之道的人,請擊鼓;前來告訴我處事方法的人,請撞鐘;前來向我反映情況的人,請振鐸;前來向我訴說憂慮的人,請敲磬;前來告狀訴訟的人, 請搖韶?!?和帝堯時(shí)“置諫鼓、立謗木”相比,分類更加細(xì)致,指向性也更加明確了。
?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