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視角做項目可行性分析,避開垃圾項目

1.在公司,新人要學會以自己角度去做項目可行性分析,避免接到垃圾項目
通常來說,我們在職場里聽到可行性分析,都是從公司視角來分析項目的,看這個項目能不能做、做下來有多少收益。但是,項目都是由人去做的,想推進項目必須至少有一個負責人。如果我們個人作為項目負責人的話,一旦接到了幾乎無法做出業(yè)績的項目,那對我們個人的發(fā)展就有產生負作用。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項目,做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爭取接到優(yōu)質項目、避開垃圾項目。
注意,由于新人剛入職場,可自我選擇范圍不大,有時即使知道項目不好也只能身不由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是如果我們有一些選擇權了,這時我們就要先做項目的可行性分析了,爭取接到優(yōu)質項目、避開垃圾項目。
退一步說,如果我們實在避不開垃圾項目,那也可以試著和領導溝通不做項目負責人,而是做項目配合的工作。如果領導同意了,那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垃圾項目對我們的不利影響。
當然,下面的方法介紹也許在初期只能發(fā)揮很小的作用,但相信隨著大家的工作經驗積累,會在職場中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權,那時就可以更主動的選擇接哪些項目了。

2.用決策樹來做項目可行性分析,區(qū)分領導指派及個人設想兩類項目
針對個人的項目可行性分析,主要的分析方法是決策樹。在這個決策樹里,可以將其分為三個基本行為模式,一是事實情況、二是可供個人自主決策的行為、三是領導行為,不同的行為下有多重選擇的路徑,最終會進入到最后的特定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在職場里還是存在著很大的職業(yè)行為規(guī)范的,所以可供中新人自主決策的環(huán)節(jié)并不多,因此在能自主決策時,我們更要深度的思考,因為這更可能影響個人未來的發(fā)展。
首先,我們先看項目的基本來源,這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領導指派、二是個人設想。
在這兩個來源里,個人設想就是第一個可供個人自主決策的環(huán)節(jié)。也許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發(fā)現了一個適合公司發(fā)展的項目,那么要不要上報這個項目給領導,來咨詢是否執(zhí)行就完全是個人自己的事了。對于有些比較積極的人來說,他可能會進行上報自己的想法,這樣他也就需要向領導去驗證這個項目是否可行,他自己也要去想自己能否將這個項目實施下去了。而對于有些沒那么積極的人,可能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匯報了自己可能也做不成,那么這時就不存在我們對個人的可行性分析論證這個事了。
除了個人設想,還有個項目來源是領導指派,這也是非常常見的來源方式。在這個情況下,我們除了要考慮項目能不能做成外,還要考慮這是不是本職工作、領導值不值得跟等等其他因素,這些都是需要納入到可行性分析里的。
3.有些項目我們個人非常想做,對于可行性要采取如下方式分析
一旦我們開始決定項目可以上報,那就意味著可以認為這個項目有大概率是可以做成的。這時我們要再判斷這個項目在能做成的前提下,是風險大還是收益大。對于這個判斷的方法,我們將在后面進行進一步展開。此時我們只對風險大還是收益大這兩個要素做決策。如果收益大,那么這時建議我們往上匯報,爭取領導的同意及資源支持。如果領導同意了,那我們就可以開始著手這個項目具體的后續(xù)工作了,如果領導不同意,那這個項目只能暫時性的放棄或擱置。如果覺得風險大,那我們需要對資源進行再一次的分析及挖掘,如果覺得資源可以滿足嘗試,那就值得向領導匯報一下。這時在決策樹上會有多個選擇,但是有且只有領導同意這一項出現才能促使我們開始項目的執(zhí)行,同時在執(zhí)行前也要記得先明確好風險,然后再繼續(xù)后面的工作,因為這時的明確風險可以幫助我們提前規(guī)避后期執(zhí)行失敗的部分壓力。而在其他情況下,這個項目都是應該放棄執(zhí)行的。

4.有些項目是領導指派的,對于可行性要采取如下方式分析
如果項目是領導指派的,那這時我們要先明確一個核心要素,即領導指派的這項工作是不是自己所在崗位應該做的事。如果這個工作不是崗位必須做的工作,那我們就可以去思考是拒絕領導還是接下這個工作。但是如果這個工作本身就是崗位必須做的事,那我們就不應該去拒絕領導了。這里涉及一個基本的職業(yè)道德的問題:因為你在這個崗位,對應這個職位的工作無論多難,都不應該逃避,除非你后面不打算在這個崗位上繼續(xù)開展工作了,否則一旦拒絕多了,那后面的職業(yè)生涯上必然會出現不和諧的地方,同時這時也會讓我們養(yǎng)成遇事推責的壞習慣,對以后都不是好事。
不過雖然這項工作必須得做,但他有可能超過我們的能力范圍了,這時我們就要思考這項工作我們到底能不能做成,畢竟領導是希望工作能實現它的業(yè)績的,所以我們在把事情做成的前提下去和領導溝通我們的想法。如果我們覺得這事能做成,那這個任務的出現就太值得讓我們開心了,因為這正好就是我們鍛煉自己、提升自己、表現自己的機遇,必須堅決的去做好來獲得自己的業(yè)績。如果我們覺得這個工作太難了,自己做不成,那這時比較好的操作方式是去和領導說,這件事有些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但是為了工作,自己愿意去做配合執(zhí)行的人,而請領導另選一個合適的負責人。如果領導同意了,那我們就應該全力配合負責人去完成工作。如果領導基于各種原因無法選擇新的負責人,那我們就要和領導明確相關的風險,然后開始逐步推進項目的執(zhí)行,在執(zhí)行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果這項工作不屬于我們的崗位職責范疇,那也不必著急去決定。這時我們需要先分析,這個事我們能不能做成。畢竟職場里有些工作并不是能讓人出彩的,而是給人挖坑去摔倒的。所以如果這事我們判斷下來沒法做成,那就要果斷拒絕領導,這時由于這不是本職工作,所以我們的拒絕是合情合理的。如果這個項目我們有機會做成,這時我們又要思考是風險大還是收益大。如果是風險大,那我們依然要委婉拒絕領導,理由仍然可以是這個不是崗位職責,如果領導不同意。這時我們就要想一想這個領導值不值得跟隨,想想看他平時是不是會指導我們、幫助我們、讓我們進步、給我們加薪,如果一個領導愿意教我們、愿意給我們加薪,那這個領導就是值得跟隨的,那么他所指派的項目要么對我們有提升,要么我們也要去回報他,所以這時我們需要去和領導溝通,我們愿意配合領導新指的負責人工作,如果他同意就全力配合,如果他不同意那就要先明確風險再執(zhí)行。如果這個領導是不值得跟隨的,那就完全不用想了,用盡方法去拒絕他吧,因為這種人安排的工作很可能就是讓來背鍋的。
如果我們判斷下來這件事可以做成,那這時又到了一個可以自主決定的節(jié)點,如果實在自己忙不開或者不想做,那我們也可以直接拒絕領導。這時就看領導是否同意了,但是不管領導是否同意,我們都可以以工作非崗位本職來進行回復。當然這里如果覺得領導值得跟且項目有前景,那我們也可以接受項目的工作,這里就要看領導與我們溝通再做決定了,畢竟一個值得跟隨的領導也會為我們考慮的。

5.面對項目建立好自己的分析思維模式,對個人后期發(fā)展是很有利的
在職場里,新人需要逐步養(yǎng)成有效的思考模式和高效的工作習慣,這樣才能得到逐步提升自己并發(fā)展。從自己的角度去做項目可行性分析,也是一種思維模式,是個人在長期項目推進過程中的經驗積累。希望這個方法能幫到職場里的新人,也建議大家根據實際情況去使用,畢竟職場里打工人不一定都是有話語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