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中山見聞辨異 作者:黃景福 清朝

2023-02-12 10:26 作者:拉失德史  | 我要投稿

琉球,隋以前無考。隋大業(yè)元年,海帥何蠻上言:‘海上有煙霧氣,不知幾千里;乃流求也’--此流求著名之始(《中山世鑒》:‘隋使羽騎尉朱寬至國,于萬濤間見地形如虬龍浮水中,始曰“流虬”?!靶绿茣弊鳌傲鞴怼?,“粵志”作“琉求”?!吨猩阶V系》:“宋景定五年,改“流求”曰“琉求”。明洪武五年,改“琉求”曰“琉球”’);后招之不服,伐之不服。元又伐之,不服。明洪武五年,遣行人楊載赍詔往諭,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貢方物--此通中國之始。七年,又遣泰期入貢,賜文綺、紗羅等--此受賜之始。永樂二年,太宗遣行人時中往,詔武寧襲中山王爵--此受封之始。我世祖章皇帝應天受命,琉球入貢輸誠;百馀年來,世修侯度,恪懔王章:故能屢邀圣世之恩綸、永作天朝之屏藩云。

國自元延祐間分為三:中山為中頭,屬間切(所屬球名“間切”,不名府也;土名“抹極列”?!吨韭浴纷鳌案?,土名“間切”;俱誤)十四;山南為島尾(《志》作島窟,誤),屬間切十二;山北為國頭,屬間切九。府所屬,曰村(土名“母喇”。 《志》作“村頭”,誤;李鼎元《記》別間切于屬府之外,似更誤)。明宣德時,合為一。按《中山譜系》:‘明永樂二十年,尚巴志即位,勤政愛民;后滅山北,遂平山南’。則合而為一不在宣德時,似為可據(jù)。

國在海東溟,明冊使夏子陽《錄》:‘以“一統(tǒng)輿圖”視之,則在東南;以閩省視之,則在閩東北’。然冊使多用乙針,又似居艮方;后用卯針,則封舟又飄過北山:知《指南廣義》主用卯針之說不足憑。近去用乙針、參以辰卯,來用辛針、參以甲午,較為諦當。

國都中轄三十九間切(首里、那霸、久米為三省,皆在外。首里,為王城。泊附首里, 與那霸皆名府, 不名間切。 久米名村, 又與間切所屬曰村之村異。《志》載首里、泊、久米、都霸為四府,非),外環(huán)三十六島寨(外島也,屬琉球統(tǒng)轄。治之之法,擇本島能中山語者,給黃帽為酋長。遣親云上監(jiān)撫之,名奉行官;主其讞訟,賦其土宜于王)。其星野,與揚州吳越同屬女牛之次,俱在丑宮(康熙五十八年,遣員豐盛額偕冊使海寶、徐葆光同往測量)。地形,南北長、東西狹。冊使汪楫《錄》:‘幅員可五、六千里,東西長、南北狹’;《志略》非之。詢之官生云:‘國中以中國十里為一里’;與冊使徐葆光《錄》相符。又云:‘大不逾中國千里之數(shù)’;與《志略》東西可數(shù)十里、南北四百四十里之說亦合?!锻翡洝肥?,無疑。

凡船行,來以孟冬后東北風,自姑米山至福州,凡五十更(六十里為一更,計三千里);去以孟夏后西南風,自福州至姑米山,止四十更(計二千四百里)。姑米距國都四百八十里,來時繞南北行,故里數(shù)較遠;前人動稱“萬里”,特懸揣耳。

《志略》:‘洪武間,因該國人遭風后,賜閩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以便往來’。歷考諸書,僅有永樂中撥閩人蔡璟往充水手一事,并無賜姓操舟明文;及觀球人程順則《圣廟記》“遣三十六姓往鐸”一語,則知前明賜姓,廣文教也(居久米村,今存七姓)。又萬歷三十四年,王奏稱洪、永間賜閩人三十六姓,知書者授大夫、長史,為朝貢之司;習海者為通事,為指南之備(今皆知書者為之)。國中重久米人,以此。

先王之制,凡屬國止封其君,而其臣之爵秩不與聞焉。琉球爵秩,亦分九品如中國例;《志略》較《徐錄》所載為詳。然其間正多舛錯,為分條厘正之。 國王,初嗣位,稱“權國事”請封;見冊使,稱《中山王世子》。受封后,始稱王?!缎熹洝酚性?、郡侯、邑侯、郡伯、邑伯等爵,皆無考。

王子、按司,俱出品。今并無按司。

國相,正一品(舊作左、右二員,今止一員)。法司官三員,從一品(以上皆首里缺。前間有久米人為之者,即入籍首里)。

紫金官(首里缺)、紫金大夫(久米缺)加法司銜,正二品;紫金官、紫金大夫,從二品(以下員數(shù),惟耳目官定例四員,余則俱無定額。舊作久米紫金大夫四員,誤)。

耳目官(首里缺),正三品;正議大夫(久米缺)加耳目官銜,從三品。

吟味官(首里缺?!缎熹洝纷鳌百澴h”)、正議大夫,正四品;那霸官(首里缺)、中議大夫、長史(久米缺),俱從四品(舊增載察侍紀官。按察侍紀乃土語;非銜名也)。

正殿當官(首里缺。舊作遏闥理官;按“遏闥理”亦土語,非銜名也)、都通事(久米缺),正五品;副通事、加當官(久米缺),從五品。

正殿勢頭官(首里缺),正六品;加勢頭官(公缺),從六品。

里之子親云上(公缺)、副通事(久米缺),正七品;筑登之親云上(首里、那霸缺),從七品。

正殿里之子(首里缺),正八品;里之子座(公缺),從八品。

正殿筑登之(首里缺),正九品;筑登之座(首里、那霸缺),從九品。

又,久米村選紫金大夫內(nèi)一員為總理唐營司(久米,一名唐營),正中議、都通內(nèi)二員為長史,專主朝貢禮儀、文移;那霸府選那霸之親云上等為總理司專司府事外,久米村另有筆者、副(《志》作“若”,誤)筆者--即書吏:是皆那霸人充之。久米人,十二歲拜孔圣、國王后,為若秀才;無米(《志》作七歲給米二石,又十二歲始拜孔圣、國王,均誤)。十五歲,薙頂發(fā),又拜孔圣、國王后,為秀才;給米二石??滴跄觊g,各裁一石:皆未入品。《志略》“此即官不必有其人、職不必專其事之類”;非是。

祿糈,三等:一、俸米;一、釆地;一、功米。俸米,按時給領,官罷則已。釆地,王子總理一郡,或一代、或數(shù)代,視其功之大小為率--未有一王子而領二郡者(《舊錄》“或二郡”,誤)。國相領二郡,法司各領一郡,其馀或一郡、或一村(郡即間切、村即間切屬地);亦以功之大小為率,并無計畝遞減之例。前教習潘相《見聞錄》“或一郡、兩郡,復一邑、數(shù)邑,或計畝,子孫以次遞減,至曾孫則不減,永為世祿”;亦非。功米(土名“知行”),視功定額,加于俸米、釆地之外,數(shù)十百石不等--舊訛稱“切米”。按切米乃計人口賑貧之名,非功米也;《志》疑“切”乃“功”字之訛,亦非是。

冠制:國王,烏紗帽,雙翅側沖上向,盤金,朱纓垂頷;更有皮弁五色帽。王子弟,青地花帽。正一品,花紫錦;從一、正二、從二,素紫錦;正三至正七,黃綾;從七,黃絹(《志》作正六至從七俱黃絹,非);正八至從九,紅絹。王府各役,青綠絹--民間不戴帽也?!吨韭浴罚骸钟衅?,以黑絹為之漫頂,下檐作六棱’。按此因隨從人隨貢使入中國,特制此冠;非平居之冠也。

衣服:王著蟒袍,犀角白玉帶。官民皆寬博交衽,袖長不掩指,右襟缺末。三品上,例用緞;五品上,例用?;余皆以布。帶,以黃地錦花為貴,次青地龍蟠、次赤地龍蟠;七品下,雜色花帶(《志略》以紫地為貴;按帶無紫地者)。國惟王著靴;臣民無,男女皆草靸。

簪制:王,龍頭;妃,鳳頭:皆金簪。一品至正二,素金簪;從二,金頭銀柱;三品下,俱銀簪;民,皆銅。命婦、士妻,視其夫;民婦(《志》作“民間”,誤),多以玳瑁。

貢使多三品官,加金簪;官生多八品官,特易紅綾帽。國人至中國,始著靴。

《隋史》:‘無文字’?!缎熹洝贩Q舜天時依日本國書,制字母四十七,名“依祿花”--“祿”舊作“魯”。按此以漢字譯球音,與本音不合;即所譯四十七字與所書字樣,多有未協(xié)。《潘錄》因之。今為辨正如左:

ィ,依;ロ,祿(舊譯作魯);ハ,花;ニ,宜(舊譯作義);ホ,夫(舊書作木);ヘ,揮(舊書作人);ト,都;チ,欺(舊譯作癡);リ,利;ヌ,奴;ル,魯(舊譯作祿);ヲ,烏;ヮ,哇(舊譯作ツ);カ,喀;ョ,由(舊譯作夭);タ,達;レ,禮(舊書作乙、譯作力);ソ,蘇(舊書作ヮ);ツ,即;ネ,你;ナ,那;ラ,喇(去聲);ム,某;ゥ,務;,兮(舊譯作依);ノ,奴;ォ,烏;ケ,姑;ャ,耶(舊書作ヤ);マ,馬;ヶ,其;フ,夫(舊書作ノ);コ,庫(舊書作卩);ュ,涯(舊書作ユ、譯作而);テ,梯;ア, 阿(舊書作ヰ、譯作牙);サ,沙;キ,基;ュ,由(舊書作夭);メ,霉;ミ,米;,シ(舊書作□、譯作志);ヱ,意;ヒ,蜚;モ,毛;セ,失(舊書作辻、譯作世);ス,洗(舊譯作使);ン,媽(此另是一字,以聯(lián)屬諸音者。舊書作ニ)。有一字作二、三字讀者,有二、三字作一字讀者,有五、六字作一字讀者,略仿中國切音;《潘錄》已詳辨之。

元陶宗儀云:‘琉球進貢表文,用木為簡,橫行;刊字于其上,類蝌蚪書’。今表奏,皆中國書。又云:‘以彼國書寫中國詩文,雖不可讀,而筆勢縱橫、龍蛇飛舞,恍有顛、素之遺’?!吨韭浴芬嘣疲骸雌涑緯运撇輹?,可識者十之三、四;筆力健挺’。許以顛、素,則未也。又其國中《四書》古文,照中國官版,兩旁字母鉤挑細如發(fā);讀法,實字在上、虛字倒下--語言亦然,悉如中國所載。試令讀之,無斷續(xù)節(jié)奏,且多鼻音;夷語難通矣。前教習潘相兩蒙高宗純皇帝垂詢該國語音,一一陳奏;后復于“見聞錄”內(nèi),詳列語言、誦聲數(shù)條。因復與官生逐一稽對,率多不合。語言,則該國人本有同異;即中國人以漢字譯之者,亦難免四聲舛錯:可無庸辨。誦聲,如《潘錄》列“大學”首條,照球書兩旁字母鉤挑, 間有小異--此由字母舊書錯誤所致,前條已明辨之。至讀法, “大學”二字連讀、“之道”二字亦連讀(讀法,實字在上、虛字倒下;如“之道”二字文意連屬,則又不倒虛字矣),讀“大學”云“代渴古”、“之道”云“奴密吉”;次讀“明德”字、“明”字、“在”字,讀“明德”云“迷篤古”、“明”字云“迷”、“在”字云“阿列”;次讀“親民”字、“在”字,讀“親民”云“聲名”、“在”字仍云“阿列”;次讀“至善”字、“止”字、“于”字、“在”字,讀“至善”云“希人”、“止”字云“?!?、“于”字云“烏”、“在”字仍云“阿列”。而《潘錄》讀“大學之道”句云“裂依牙喀奴米自襪”、“在明明德”句云“霉都姑牙癡喇喀義使祿義牙利”、“在親民”句云“達米烏牙喇達叉使祿義牙利”、“在止于至善”句云“神義都魯馬魯義祿義牙利”,判然各別--馀亦類然。復詢之諸生云:‘國中并無兩樣讀法’;《潘錄》所載,諸生亦不能曉;不知當日何所見而云然也!

《隋書》:‘土人呼王為可老羊、妻曰多拔荼’?!断匿洝罚骸穹Q王曰敖那、稱妃曰札喇’;《徐錄》:‘王曰倭急拏敖那--又曰哭泥華、王妃曰倭男禮喇’:諸錄互相駁詰?!吨韭浴罚骸畤Z多有音無字;即國字譯者,第就漢文之音同者代之,究非的字也’。此為不易之論。大抵夷語本屬難通,兼以時地變易不定。摘舉數(shù)則,足廣異聞,可不必深究也。

球語多有音無字,且不可解。向來以漢字譯球音者,務于文義通順,殊失本音--如“草靸”名“煞拔”,今譯作“三板”;屋內(nèi)鋪細席--內(nèi)裹草,以布為緣,名“拓札密”,今譯作“腳踏棉”之類:不可枚指。不知內(nèi)地土音--如齊人謂“萌”為“蒙”、謂“鮮”為“斯”,楚人謂“牢”為“溜”、謂“多”為“伙”,亦多不可解;必欲強為之解,殊失之鑿--不如以“不解”解之之為得也。

國中有兵器(刀、槍、劍、戟皆備,火炮多用銅鑄?!断匿洝罚骸源嗳酰还L如屋檐,射則樹于地,兩手彎之,發(fā)矢甚遠’。《徐錄》因之:皆不確),無兵卒?!吨韭浴罚骸⒈谵r(nóng)也,有文員、無武職’;《徐錄》:‘文官兼之也’(如儀衛(wèi)使、武備司,皆文官兼之)。該國自平定山南、山北后,久臻寧謐,倭人不侵、島人不叛(尚德王時,奇界島叛;尚貞王時,八重山叛;尚清王時,烏父島叛),是以兵甲不起,非恃險不設備者。比群書謂“恃鐵板沙之險,又國中有三首六臂神,鄰寇來侵,能易水為鹽、化米為沙”,誕異不經(jīng),《志略》駁之極允?!吨韭浴罚骸医杂械?、甲,有事則領;國中親云上、筑登之,皆習弓箭’。按此間有之事,并非定例。

國有死刑三:一凌遲、一斬決、一槍刺;輕刑五:一流、一曝日、一夾、一枷、一笞?!吨韭浴匪d,已無遺誤?!吨x錄》“開腹之刑”,《汪錄》“民犯罪當死者,輒自殺”;皆無考(近新增刑律十八條)。

《汪錄》“國中不設官廨”,誠然。至云“無聽訟之所;民犯罪至輕者,令自閉室中,不得出戶,或三年、二年乃縱之”;今考首里府有平等所,專司聽訟,民間輕罪即拘禁其中,限滿乃釋之--非自室也。

《志略》:‘田有公、私有別。公田有二:一為王府公田,民耕之,輸粟有定額。一為各官釆地公田,亦民耕之,官民均分;應派費用出于官分之半,不派民也。二項均不得賣買。私田,則民所應募墾辟者;除量納官米外,聽為世業(yè),仍許賣買’。《夏錄》:‘田賦寓古遺意,上下各食其土,無他誅求’;誠信。

國常用日本“寬永”錢,錢質甚美。近與日本不通,故國人珍之;市多以貨易貨也。《志略》、《李錄》俱有遇冊封另鑄小錢之說:‘小錢大不及鵝眼,無字、無輪廓;每百長寸許,五十五貫當球銀一兩’?!缎熹洝罚骸骱槲?、永樂皆賜錢;天順二年,請照永樂、宣德間例賜錢,禮部議寢之。本朝無賜錢例’。

圣廟,在久米村泉崎橋北;創(chuàng)始于康熙十二年(《潘錄》作十三年),明年廟成, 又明年行丁祭禮。 每月朔、 望日, 行釋菜禮。 又建祠, 祀啟圣并四配父 (《潘錄》:‘皆塑像,又設木主。四配各手一經(jīng)--“詩”、 “書”、 “易”、 “春秋”)。其一切廟制、俎豆禮儀,悉遵“會典”?!吨韭浴罚骸妹鬃拥芫蛯W其中’;按其時未立學故也。

康熙五十八年,復建明倫堂于文廟南,謂之“府學”。國中舊制,擇久米大夫、通事一人為講解師,月吉讀“圣諭衍義”;三、六、九日,紫金大夫詣講堂理中國往來貢典,察諸生勤惰,籍其能者備保舉。八歲入學者,擇通事中一人為訓詁師教之--《潘錄》載之甚詳。

嘉慶三年,尚溫王始建國學于王府北。肄業(yè)者無定額,皆首里人;王之子弟暨陪臣三品上之子弟,皆與焉。外又建鄉(xiāng)學三(舊日所無?!杜虽洝贰笆桌镌O鄉(xiāng)學三,擇久米人為之師”;非是),其四品下之子弟及國中子弟,例由鄉(xiāng)學選入國學。定制,擇紫金官二員總理、當官一員專司督課肄業(yè),內(nèi)五人為學長;凡首里人,皆由此進升。其有未入國學者即登仕版,亦難驟升高位也。

嘉慶三年,尚溫王復與陪臣議建文廟于新建國學之南;墻垣已備,今尚未落成。

嘉慶七年,那霸官民斂資具請于王,建鄉(xiāng)學四。每學由總理等官公舉久米人--仍請于王,王擇一人為之師;董其事者,即那霸耆舊紳士為之:歲給廩餼焉。

國無科目考試,率由鄉(xiāng)舉里選以次遞升;首里由紫金等官,久米、那霸則皆由總理等官,公同選舉。惟久米補官,向聞有試“表奏”之例;近增以試“詩”例,前此未有也?!缎熹洝罚骸悴牛磕晔略囈浴端臅奉},作詩--或一首,或八句、四句;能者以次遞升’。向無其例。

文廟兩廡皆蓄經(jīng)書,多自福州購回--盡內(nèi)地書;至國人所著,如《世纘圖》--記中山歷傳世系、《中山世鑒》、《中山集》、《閩游草》、《燕游草》、《中山官制考》、《指南廣義》、《執(zhí)圭堂草》、《觀光堂游草》、《澹園集》、《要務匯編》、《四本堂集》、《五云堂集》等不與焉。《汪錄》:‘國中皆日本國書’。《潘錄》:“考四譯館館考云:日本有《四書》、《五經(jīng)》及佛書、《白樂天集》皆得自中國,未聞有宋儒之書;而球板《近思錄》屢引《明一統(tǒng)志》、邱瓊山《家禮》、梅誕生《字匯》,似刻于明季者。蓋其三十六姓本系閩人,閩又有存留館,球人往還存寓--故能知宋儒之書,攜歸另刊,旁附球字,以便誦習;非日本人所能。且遵用前明弘治、萬歷年號正朔屢見于序,亦非必倭人之書也’。

《潘錄》:‘據(jù)官生云:《四書》刻于尚貞王--在明正德時,由來已久’。但球無科目、兼系海外一隅之刻,乃有“大魁天下”及“英雄待點頭”之語;球人不祀文昌,乃有文昌像,其《古文真寶》亦云“大魁” (國中《四書》刊本“離婁”卷末有文昌像,旁聯(lián)云:“冰鑒無私,三千禮樂皆翹首;文章有用,五百英雄待點頭”?!叭f章”卷末又有〈“大魁天下,從此階梯”贊〉):似內(nèi)地有此本,而球人依仿刻之者。

《汪錄》:‘國僧多游學日本,歸教其國中子弟’?!杜虽洝罚骸獯迦硕嘧x其國書’;注云:‘即法司教條一段,細譯之,亦只是中國學宮一條例,不過易漢文為球語耳;不得謂之書’。潘又云:‘以寺為塾,以僧為師;近日多立家塾’。以意揣之,想讀書僧寺,不特在未立塾以前,且當在未賜閩人三十六姓之前也。

《夏錄》:‘僧識番字,亦識孔氏書。以其少時曾往倭國習之,故能歸教其國中子弟’。又云:‘作詩,惟僧能之’。《志略》:‘仙江院僧宗實與萬松院不羈、天王寺瘦梅,為三詩僧’?!独钿洝罚骸诵斜樵L無一能詩者,且未聞有通僧能以文字教人者’。今大異于古所云矣。

《徐錄》:‘多暖少寒,無冰霜,雪希降’?!断匿洝罚骸畾夂虺?,隆冬間有霜雪’。今詢知國中并無冰雪,間有霜與雹耳。

《朝野僉載》:‘人形短小,似昆侖’?!端鍟罚骸钅块L鼻’?!独钿洝吩嬷?。今除見官生跟役外,又接見兩次貢使隨從人等,頗有魁梧奇?zhèn)ァ⒚佬愣恼?。且聞久米人,俊髦甲于諸村;姑米山人,更有豐頤修髯,迥異常夷者。蓋海隅漸被皇風者深,故誕育亦多秀良,大不似往昔矣。

《汪錄》:‘農(nóng)習于惰’。《夏錄》:‘男子多仰給于婦人’。謝杰“補遺”:‘儉而不勤(《潘錄》作“能勤”),女力耕作,男坐而食之’?!独钿洝罚骸幸菖畡?,無肩擔背負者’。諸生云:‘男力耕、女力織,擔負則男女皆有;貧民負薪運米,婦人兼為之’。據(jù)此,非男子皆荒于嬉也。大抵游手好閑者有之,不得以此為通國病。

《汪錄》: ‘國人無姓,或以所生之地為名、或以上世所官之地為名’?!吨韭浴罚骸畤嗣郑酝跛n’?!独钿洝罚骸畵?jù)球人楊文鳳云:“世祿之家,皆賜姓;士庶率以田地為姓,更無名”’。細詢諸生,云國自前明賜閩人后,俱有姓名--如中國例,謂之“唐名”;不僅三十六姓為然也。外生時各有小名,貴賤皆然。又別有土名,即上世所官之地名--乃釆地名也(《張錄》作“田名”)。釆地由王論功之大小,定數(shù)之多寡、年之遠近;年滿,則地削而名亦易矣。后人有能亢宗者,別賜釆地,則更他名。王賜釆地,非賜姓名也;未聞有世祿之家始賜姓者,亦未有以所生之地為名者。至庶人本無釆地,何由以田地為姓名?再,土名一傳而后,祖孫、父子、兄弟多有相同小名;惟孫偶同祖之名,父子、兄弟不相同:語甚明晰。群書不免訛以傳訛。又,《汪錄》“祖孫、父子、兄弟同名”,《張錄》“父子不相同,孫則同祖之名”:又未能專指小名,均屬朦混。

《胡靖錄》:‘國無名利縈心之累,民無有馀、不足之憂’。《李錄》:‘球人向世德云:“土妓率皆貧民”’;豈非不足而縈利者?胡又云:‘人無勞心,多致天年’?!独钿洝罚骸L史梁邦弼云:“國人多不壽,小底(《李錄》:‘陪臣對天使之稱’。冊使費公詩注:‘夷官自稱“小底”--古契丹語’)尤早衰”’;以知胡語不實。

《明一統(tǒng)志》:‘人無剽掠’?!吨x錄》:‘貧而不盜’(《潘錄》作“少盜”)。《張錄》:‘道不拾遺’。詢之,果信。近聞間有鼠竊之輩,惟無盜耳。至不閉戶,惟鄉(xiāng)間(山南、山北故址,皆名鄉(xiāng)間)為然;余則啟閉如常。

國中有土妓,無官妓;土妓祇那霸有之,首里、久米無是也。《張錄》:‘女子有不嫁人者,離父母自居,專接外島貿(mào)易之客;女之親戚兄弟,仍與外客敘親往來,不以為恥’。竊疑琉球久邀圣世之熏陶,為海邦之善國;豈猶有此鄭、衛(wèi)淫靡之習!《李錄》:‘問球人向世德云:“聞女子愿為土妓者,聽其接交外客,女之兄弟仍與外客敘親往來,信乎”?對曰:“誠有之。然率皆貧民,故不以為恥”’。夫土妓貧不為恥,猶可言也。若女子不嫁人、離父母而接外客,亦不以為恥;此陰蹈妓之行而明逃妓之名,且非必由貧之故,則是稍知廉節(jié)者所不為; 況琉球為守禮之邦乎!向又云:‘已嫁而犯奸者,許女之父母自殺之,不以告王;即告王,王亦不赦’。豈有未嫁而犯奸者,女之父兄轉聽之而反與外客敘親往來之理!《隋書》:‘男女相悅,便相匹耦’;或前古有之,然已荒遠難稽矣。

《志略》:‘凡許愿,皆以石為神,神岳、叢祠皆無神像’。諸生云:‘山北恩納(地名)有石一方,周圍三尺許、高尺許;渡海人先期禱石,焚香、澆酒、膜拜;后以繩曳而下之,動則吉,否則不敢渡也。頗著靈驗,然亦未嘗目擊’。此外,無禱石之事。且國中護國寺有不動神像,天后宮有龍神像,波上寺有藥師、如來、 觀音像,不可枚指; 神祠焉得無像! 至云 “渡海人禱神后, 奉一石置船上”;更無其事?;驇羷t有之,懼水土不服也。

市集,舊在天使館東徙馬市街,今久移在辻山旁沿海一帶。早、晚兩集,男女皆有?!吨韭浴纷髋颜`;又云“無男人,俱女為市”,更非。至云“凡柴薪、米豆累百馀斤者,女人悉以首襯草圈頂之,垂手曳袖,無偏墮者”;誠有之,但無柴薪耳。

《徐錄》:‘正月,女子皆擊球、板舞為戲。板舞者,橫巨板于木凳上,兩頭對立,一起一落,就勢躍起四、五尺,不傾跌敧側也’。今詢知擊毯,則通國皆然;然四時俱有,特正月為盛耳。板舞,惟那霸間有之,亦非正月俗例?!独钿洝罚骸凹膲m言時習以備正月戲者”,恐亦傳聞之誤。

《志略》載“節(jié)令”,如“正月六日前,賀節(jié);十六日,男女拜墓。二月十二,浚井,汲新水洗額,云可免病。三月三日,作艾糕,相餉遺。此兩月,皆定吉日祭麥神,為大祭。五月五日,競渡;角黍、蒲酒,拜節(jié)。定吉日,祭稻神。六月,選吉日,又祭稻神,為大祭。又選吉日,作六月節(jié),蒸糯米飯相餉。七月十五,盆祭。十二夜,預列火炬二于門外,迎祖神;十五盆祭畢,送之。八月初十、十五,蒸糯米飯相餉。十二月八日,作糯米糕--層裹粽葉相餉,名鬼餅”之類:均無誤。至“九月,放紙鳶;十二月二十四,送灶;次年正月初五,迎灶;正、三、五、九--此四月為吉月,婦女沿海拜水神祈福;每月朔、望,婦女至炮臺汲新潮水獻灶”諸條,據(jù)官生云:‘紙鳶,四時俱有,不獨九月’。今以冊使費公“六月炎天放紙鳶”之句證之,益信(《李錄》:‘紙鳶,非九月不能上’;誤)。諸生又云:‘迎灶在二十九,非次年正月初五也。正、五、九為吉月,三月非吉月也。婦女朔、望汲水獻灶,惟那霸為然;以近海有此風俗也’。

《志略》載節(jié)令,尚多未備。按元旦至人日,祭祖先;十五,又祭;清明及忌辰,又如之。四月八日,寺僧皆齋供誦經(jīng),為洗佛辰(《李錄》謂“球俗不知佛誕辰”,誤)。重九,飲菊花酒。除夕,亦多有守歲者。

《李錄》:‘國俗敬佛,而不知四月八日為佛誕辰;臘八鬼餅如角黍,而不知七寶粥’。今為增數(shù)語云:知迎灶,而不知迎春;知人日,而不知社日。二月十二日伋新水免病,而不知除夕飲屠蘇酒。七月十五盆祭,而不知七夕乞巧。八月十五日夕蒸糯米飯,而不知二月十五花朝。六月選吉日作六月節(jié),而不知六月六日為天貺節(jié)。

諸生云:‘國中孩童,三、四歲即留發(fā);十五歲,始將頂發(fā)削去,惟留四馀’(未薙時,髻上插長簪八、九寸許,如婦人狀;冠則易梅花短簪一、耳挖一)?!稄堜洝罚骸凶佣?,成立。完姻后,將頂發(fā)削去’。今跟役中現(xiàn)有未娶而早薙頂發(fā)者,以知諸生之言不謬。張又云:‘孩童在五、六歲,皆髡然如僧;即十三、四,便有薙發(fā)者’。豈今古殊俗歟?

女子嫁時,用針刺指背如指長,細如發(fā),以墨黔之;取“指戒”之意。嗣是,不再刺也。《志略》作年十五;又云:‘歲歲增加,中年黧黑,方圓形狀不倫’?!澳鲜贰弊飨x蛇文、《夏錄》作花卉文、《張錄》作梅花文;皆不實。

《張錄》:‘宴客,席甚簡,斤肉、樽酒可當數(shù)人’。《徐錄》:‘室中皆席地坐,食具如古俎豆’:語皆實而不詳。按球俗,飲食置一小桌,四圍隆起,皆著腳;一人一桌。即妻子,不同食(近有父子同食;惟夫婦合巹后,無同食之禮);宴賓亦然。肴饌多寡無常例,器具多木為之。

《張錄》:‘主客不分坐次,來去絕不迎送’;《李錄》亦疑其太簡。習見諸生有所授受,必搓手、俯身,高舉加額。誠如《志略》所載:‘凡有所受,輒高舉為禮;一茶、一煙皆然。即尊長受之卑幼,亦然’。以此推之,豈賓主坐次、迎送間,反簡率至此!復詢諸生,云國中室制,多左、右門??椭?,主人出迎,客脫屨由左門入,主脫屨由右門入??蜄|坐,主西坐??蛯⑼?,主人先趨出門,著屨以俟。有大事宴賓,賓主對面危坐如長跽然。主先敬客三爵,肴亦三獻--皆干制,客拜受;飲畢,復酬主人,禮亦如之。嗣后設席,客主始皆安坐(即盤 膝坐)。肴不盡干(《胡錄》“肴饌盡干制”,非)。宴畢拜,送別。外尋常宴會,無獻三爵禮;余悉如前。蓋球人歷染華風,未嘗無揖讓周旋之節(jié)也。

俗以一星終為生辰;蓋十二年一慶,非十年一慶也。此則諸書均未編入,惟“費詩”偶及之。

屋內(nèi),多作神龕。另有接賓處,多作木盆,或方、或圓;鋪以白沙,上置奇石以為玩?!吨韭浴罚骸蛟疲杭醋嫔褚病?。蓋因屋小者,神龕與接賓處不分而致誤耳;實則兩事也。又云:‘家不設神主,多以“天地君親師”供奉者’;未之前聞。

《汪錄》:‘嫁女不治奩具,父母走送之婿家,衣仍白’。按近亦治奩;走送婿家祇兄弟親戚,父母不往也?!耙掳住敝x,詢之諸生,亦不可解。

《夏錄》:‘居官言事,必具酒二壺,至其家跽而酌之;酌畢,告以所事’。夫言事,豈有必先飲酒之理!脫不飲者,又將奚若!遍詢此風,皆云不確。

《明一統(tǒng)志》云:‘裹死者之尸,加以葦草’?!锻翡洝罚骸字疲唛L,屈身斂之’。今無是俗?!断匿洝罚骸局髂袝皥A寂大禪定”、女書“禪定尼”’;《李錄》:‘今亦有書姓名者’。詢之,果信。

《徐錄》:‘女墓掛棕葉片扇、白巾,男墓掛白布笠,立杖,草屨、木屐。若插花筒、置香爐,則男女墓皆同’。今聞男女墓前,俱祇有花筒、香??而已。

《志略》:‘馬高者絕少’;今亦甚多。又:‘官家女子騎馬,擁領蔽面,側坐鞍上,兩足共一鐙,人控徐行’。今無是俗。

國有草書,無隸書、楷書。有巫、有僧,無道士、比丘尼。有土妓,無優(yōu)童。有牛、羊、馬、豕、雞、犬,而無駱駝、騾、驢、虎、豹之屬。

《隋書》:‘婦人產(chǎn),必食子衣。以火自炙,令汗出’。諸生云:‘火炙,或前古有之。食子衣,則前古亦無是俗’?!独钿洝罚骸鹬耍癖鄙揭辔幢M改’;未知所據(jù)?

《舊錄》:‘男女無褲’;《志略》已云:‘男婦皆無中衣’;今間有之?!杜虽洝芬嘣疲骸艧o襦褲,今皆有之’;則無褲,非近日風俗可知。乃李鼎元于嘉]慶四年使琉球而記載“男女皆無褲,女衣又無鈕、無帶,且不束腰,勢須以手曳襟而行”;豈第仍舊說而未之深考邪!又云:‘女力作時,常卷兩袖至背,貫繩而束之。發(fā)垢輒洗,洗用泥;解衣結于腰,赤身低頭,人亦不避’。按此前古未聞,諸書不載;且此等事李公必不能目擊,率皆隨從人妄言之,而李公誤錄之耳。

《謝錄》:‘地無木棉’?!断匿洝罚骸敛灰嗣蓿耖g有之;姑米、葉壁、八重、太平諸島出’。按今該國鄉(xiāng)間皆有此產(chǎn),非必盡由外島出也。

榖屬有番薯,莖葉蔓生,瘠地可種;生、熟可食,貧民多食之。《潘錄》:‘此物內(nèi)地多有’;《徐錄》不知,以為異產(chǎn)。又云:‘米惟王族、官家食之,民止食薯’?!爸韭浴保骸虻孛咨伲寥艘詾榧Z’?!独钿洝罚骸褚允頌槊?。聞官生云:‘薯味甘美,國人皆喜食之’。又見諸生皆喜食豆醬、佳蘇魚之類,則知食薯同嗜,或土性使然,非必盡由米少之故而以是為命也;諸錄殊疏體會。近更有訾球人皆以薯為命者,尤堪捧腹。

蘭,四時俱有,其類不一?!吨韭浴罚骸缀魹榭鬃踊ā?;《李錄》因之。官生云:‘國中僅有稱觀音蘭(按觀音蘭,《志略》已載之),而無“孔子花”之目’。又,有水菖蒲大如荷,黑色;亦有荷而無黑色者。費《詩集》有“黑荷花題詠”,殆即指水菖蒲言之邪!


中山見聞辨異 作者:黃景福 清朝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黄平县| 峨眉山市| 夹江县| 乌拉特后旗| 沧源| 阆中市| 嘉义县| 西安市| 陇西县| 丰城市| 金昌市| 汉沽区| 蒲江县| 夏河县| 柯坪县| 隆尧县| 正镶白旗| 庄河市| 景东| 崇文区| 呈贡县| 莱芜市| 万载县| 玛纳斯县| 来凤县| 宾川县| 巴里| 阜宁县| 陆河县| 谢通门县| 蓝田县| 永嘉县| 南投县| 滁州市| 曲麻莱县| 泰顺县| 津市市| 樟树市| 洱源县| 读书|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