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與智能制造的關系是怎樣
精益生產與智能制造的關系是怎樣?智能制造、推廣精益生產最終的目標是高效的生產產品,實現短交期、高質量和高效率,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力。那精益生產與智能制造的關系是怎樣呢?
精益生產與智能制造介紹:
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tǒng)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tǒng)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余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的結果的一種生產方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光京教授)。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zhí)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精益生產與智能制造的關系:
第一、從所屬分類來說
精益生產和智能制造是兩個層面的事,精益生產是生產管理方法,而智能制造則是制造過程實現的技術方法,智能制造是一種全面升級的生產制造巨系統(tǒng)。前者是管理層面,后者是產品實現技術層面,如網絡化、數字化、物聯網等都是服務于精益的技術手段等;
第二、從兩者的關系來說
精益生產是智能制造的基礎,沒有精益生產,智能制造難以實施或做的更好,而智能制造可以讓精益生產更好、更規(guī)范的實現。兩者不是事物發(fā)展的兩個階段,智能制造并不是精益生產發(fā)展的高階階段。更清晰的說,借助智能制造,精益生產會更好的發(fā)展。
第三、兩者當然會有必然的交叉
比如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MES)的應用,是管理,也是技術,但終歸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其管理的理論和基礎仍然是精益生產方式。
第四、精益生產是智能制造的基礎
精益生產是不僅要消除一切不增值的作業(yè),對流程進行合理化,如工廠通過拉動式生產降低生產庫存,而不會直接導入立體庫,也就是通過精益生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自動化投資;還是一種管理思維革新,進行革新“管理思想”,從管理層到執(zhí)行層轉變原有的思想觀念,始終牢記“價值、價值流、流動、拉動、盡善盡美”五大原則,按計劃進行培訓、分階段實施,進行持續(xù)改善,打好基礎。落實好精益生產之后,通過頂層設計指揮落實信息化和自動化,聯通各個生產工序、設備,打破信息化孤島,實現互聯互通,將制造過程的透明化,將精益生產、信息化、自動化作為一個共通、融合的平臺,才能最終實現智能化。
第五、智能制造反哺精益生產
智能制造可以為精益生產提供足夠的保證,把生產過程中以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把以前困難的變得簡單,把以前沒有的變得可以實現。

以上是關于精益生產與智能制造的關系介紹。當今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給企業(yè)智能化帶來了無盡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