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迫害兄弟、逼死生母、得位不正,難道都是子虛烏有栽贓嫁禍嗎
縱觀我國封建王朝,雍正皇帝應(yīng)該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帝王。一方面,他大刀闊斧,是致力于革除弊政的實干皇帝。僅憑這一點,就可以說其是屈指可數(shù)的好皇帝之一。但另一方面,雍正皇帝又被說成是得位不正、殺弟弒母的陰險毒辣的小人皇帝。那么我們不禁要問,雍正皇帝到底是怎樣的為人?關(guān)于他的種種不利說辭,究竟是子虛烏有,還是確有其事?
近些年來,由于各種影視作品的大肆渲染,極大提高了雍正皇帝在當(dāng)代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尤其是《雍正王朝》的熱播,更是將雍正皇帝描寫成一位一心為公的完美皇帝。而雍正皇帝身前身后所背負(fù)的那些罵名,都是“反動派”們的栽贓嫁禍。但筆者想說,小說不能當(dāng)歷史看,歷史上真實的雍正皇帝,非但沒有如此完美,而且那些所謂“罵名”,恐怕也并非空穴來風(fēng)這么簡單。
有關(guān)雍正皇帝的“非議”點著實較多,筆者無法一一列舉,通過以下三方面的論述,我想關(guān)于雍正皇帝的人格,可見一斑。

上圖_ 允禮所作雍正皇帝像
迫害兄弟
“自古無情帝王家”!當(dāng)權(quán)力的誘惑達到極限時,對權(quán)力的追求欲,就會遠(yuǎn)勝于人類最基本、最真實的人倫之情。因此在帝王之家,親情很多時候變成了“奢侈品”,父子兄弟之間相互屠戮的悲慘事件,也是屢見不鮮。但是,雍正皇帝對付那些競爭者的兄弟們,尤其是弟弟們,手段之高明與陰險,恐怕是空前絕后。
康熙末年,所謂“九子奪嫡”,儲位之爭異常激烈,甚至是白熱化。在如此非同尋常的大背景下,雍正皇帝上位之后,對于那些存在競爭關(guān)系,對立面的兄弟們,必定給予打擊與壓制,但雍正皇帝的所作所為,不但令人費解,甚至是“嘆為觀止”。

上圖_ 九子奪嫡
康熙皇帝突然駕崩(死因不明),雍正皇帝在“舅舅”隆科多的“協(xié)助下”倉促繼位。新皇帝將太多急需處理的國家政務(wù)放置一邊,立即著手對他的兄弟們進行防范與打壓,這迫不及待的程度,已然不合乎常理。而打壓與防范的常規(guī)操作無非是棄之不用并重點監(jiān)視,扼殺對方的政治生命,但這不是雍正皇帝的風(fēng)格。
雍正皇帝上位后的第一項人事任命,便將允禩提升為首輔王大臣,隨后又封之為親王。而允禩雖居首輔之位,非但沒有一件事他能說了算,而且不論做什么,換來的都是皇帝哥哥的指責(zé)與挖苦。康熙皇帝牌位進入太廟,就因為太廟新漆的柱子油漆未干而有些油漆味,結(jié)果就罰允禩及工部大小官員在太廟跪了一晝夜。雍正皇帝就是要用這種吹毛求疵式的人格打擊,徹底摧毀允禩的“賢王”形象和可能有所企圖的精神意志。
最后,如履薄冰的允禩還是被冠以各種大罪而被宗人府囚禁。至于對付老九允禟,則以督軍名義“發(fā)配”西北,甚至秘密授意年羹堯找機會除之,年雖沒有動手,但監(jiān)視允禟網(wǎng)絡(luò)罪證。雍正皇帝后來以似有非有的罪名,將允禟囚禁。

上圖_ 愛新覺羅·胤禩(禩同祀,為祀異體字;1681年-1726年),即允禩
這還不算完,允禩和允禟這哥倆,最終不但被用侮辱性名詞更名,逐出宗室,而且還是沒逃過,在囚所中死于非命的悲慘結(jié)局。雍正皇帝對付自己的同母兄弟允禵算是額外開恩,將允禵囚禁在康熙皇帝的景陵,算是常規(guī)操作了一把,但這很可能是雍正皇帝礙于母親的這層關(guān)系,而放允禵一馬,因為雍正皇帝上位之初,是有諭旨要停掉允禵俸(米)祿,這大有要活活餓死允禵老弟的意思。

上圖_ 孝恭仁皇后
逼死生母
雍正元年,在康熙皇帝剛剛?cè)ナ腊肽旰?,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也隨之去了。雍正皇帝給出的解釋是,皇太后因過度思念先帝而憂郁而終,這個理由未免太過于冠冕堂皇了。
按照雍正皇帝在《大義覺迷錄》中的自述,自己是母親最為鐘愛的愛子,而允禵就是個冥頑不靈的紈绔惡少,一直被母親所厭惡。但實際上,在雍正皇帝上位伊始,他的母親似乎并沒有給“愛子”多少面子。
正常情況下,自己的愛子當(dāng)了皇帝,自己當(dāng)上了皇太后,內(nèi)心必定是喜悅的,會積極配合完成各種典禮而不讓兒子難堪。但這位皇太后卻對于皇帝兒子安排的各類晉封儀式表現(xiàn)十分消極,借以大行皇帝剛剛離開為由,有意抵觸之。她自己自始至終都沒有從皇妃時居住的永和宮,搬入皇太后應(yīng)該居住的慈寧宮,這不就是無聲反抗嗎?

上圖_ 愛新覺羅·胤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 (別稱:允禵、胤禎)
作為生母,皇太后為什么會如此對待雍正皇帝?原因主要有二:
1. 對待弟弟太殘酷
2. 雍正皇帝的皇位可能得位不正,太后為允禵惋惜。
雍正皇帝對待允禵及允禟預(yù)置之死地式地打壓,讓皇太后難以接受?;侍蟊揪褪窃识_生母,倫理上老母親心疼老(?。﹥鹤?,事理上這皇位有可能本應(yīng)屬于允禵的,而允禟雖非皇太后親生,但從小被皇太后撫養(yǎng)。因此無論是倫理上,還是事理上,皇太后都無法接受雍正皇帝對待親弟弟的做法。
可是,雍正皇帝并不會因此而罷手,尤其是在雍正皇帝要變著法整死允禵之時,皇太后只能以死相逼,來保住老兒子一家老小的性命。因此,關(guān)于太后撞柱而死的傳言,恐怕并不完全是捏造。

上圖_ 《大義覺迷錄》是清代雍正帝編著的一本清史文獻匯編著作
得位不正
關(guān)于雍正皇帝是否篡位,這應(yīng)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懸案之一,時至今日尚未有定論,但這并不代表我們無法從其他信息,側(cè)面了解一些蛛絲馬跡。
還是根據(jù)《大義覺迷錄》中雍正皇帝的自述,康熙皇帝早在死前八個時辰就將自己欽定為接班人,而且是當(dāng)著老八、老九等七位皇子以及隆科多的面宣布的。而在這期間,雍正皇帝也多次探望父皇,甚至在病榻前盡孝,但康熙皇帝及眾兄弟,甚至是隆科多偏偏都對自己保密,自己是在康熙皇帝駕崩之后才得知繼承大寶的消息。
不得不說這一自述,簡直是漏洞百出。指定皇位繼承人這等國家大事,但凡有可能,康熙皇帝怎么能只瞞著指定繼承人而先將消息告知他人?而且在心儀繼承人多次在自己面前,這等公布天下的大好時機,為什么不當(dāng)眾宣諭,反倒非等自己駕崩后,弄得不清不楚?顯然不合乎常理。
后來連乾隆皇帝都覺得父皇這個謊話太不靠譜,承認(rèn)只有隆科多一人宣諭繼承大統(tǒng)。

上圖_ 佟佳·隆科多(?—1728年)
關(guān)于雍正皇帝繼位是否有康熙皇帝的遺詔,也是個懸疑點。確實,在康熙皇帝駕崩三天后,雍正皇帝終于拿出了父皇的“遺詔”。這份“遺詔”有兩點主要疑點:
1. 為什么在三天后,而不是在克承大統(tǒng)的當(dāng)時就公布于眾?
2. 為什么遺詔只有清(滿)文,而沒有漢文?
時間不及時,顯然有時間造假,而有悖于清王朝國家重要文件必定滿漢兩文寫成的規(guī)定,更會讓人懷疑,是不是因時間太緊而來不及趕制?總而言之,這份所謂“遺詔”可信度太低。

上圖_ 雍正的書法
還有一個懸疑點就是對允禵的極力詆毀。按照雍正皇帝的說法,允禵就是一個形骸放蕩,不學(xué)無術(shù)的浪蕩公子,說他在西北根本沒有什么功勞,而且父皇對其也是大為不滿。
試想一下,在大清王朝可能丟掉半壁江山的危急情況下,康熙皇帝怎么可能派一個吊兒郎當(dāng)?shù)膬鹤樱珯?quán)代表自己出征呢?而且一待就是四五年。這期間允禵與康熙皇帝多次往來書信討論工作,甚至允禵親自回京向父皇述職。如果康熙皇帝不滿意允禵,為什么不及時將其換掉?倘若康熙皇帝昏聵到如此地步,還叫什么一代明君,大清恐怕都要亡于其手。

上圖_ 康熙皇帝
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我們在現(xiàn)存的文檔,恐怕永遠(yuǎn)也無法揭開雍正皇帝背后的那些秘密,以及佐證身后背負(fù)的種種罵名是否真實,但是有一點確實可以確定,那就是雍正皇帝絕對是歷史上少有的有作為的皇帝,同時也是一位奸詐多疑且陰狠毒辣的精明皇帝。
作者:王金百?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雍正十三年》 林乾 中信出版社
[2]《清實錄》《永憲錄》《雍正朝起居注》
文字由歷史大學(xué)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